周淑麗
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nèi)容,為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和認識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情趣,獲得對周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幼兒園種植活動作為孩子親近大自然的一種方式,是幼兒科學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情境化種植活動是指在種植活動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獲得一定的感受,從而幫助幼兒積累建立種植活動中具體形象的知識經(jīng)驗。
在種植園活動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寬闊的活動場地等都是創(chuàng)設“小情境”的有利條件。小班幼兒天真、可愛,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興趣不穩(wěn)定。在以“小情境”為載體的情境化種植活動中,讓幼兒真正融入有趣的種植情境中,感受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體驗種植活動帶來的豐富感知,激發(fā)他們對種植活動的興趣。
一、以生活游戲情境為鋪墊,激活種植興趣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情境化教學法其核心在于激發(fā)幼兒的情感?!狈N植活動中這種情感就是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動機力量,是使活動得以維持的重要保證。我們發(fā)現(xiàn)找到合適的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離不開他們的生活和游戲。
(一)觸發(fā)生活情境
1.巧用生活“微妙點”
在種植園活動開始的階段,我們帶孩子去參觀熟悉“自留地”。一到菜地,小班的孩子們一切都感到很新鮮,這里看看,那里瞅瞅、摸摸。有幾位孩子忍不住撿起小石子扔來扔去;有的用手去挖泥土;有的還甚至開始把隔壁班剛種下的幼苗拔起。這些“小插曲”馬上引起了其他幼兒的“告狀”。
巧妙地利用這一“微妙點”,用這些看似“破壞”的行為創(chuàng)設了“建造石頭王國”的情境。請孩子們把菜地泥土里的小石頭撿到了旁邊操場上,一堆一簇地自由擺放,組織玩“石頭拼房子”的游戲,引導幼兒嘗試用石頭拼出各種圖案的房子平面造型;接著再玩“石頭疊高樓”的游戲,引導幼兒將石頭壘高造高樓。既有幼兒想象的激發(fā),更有許多隨機滲透的數(shù)學知識積累,比如數(shù)數(shù)、比較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發(fā)現(xiàn)石頭越來越小等。最后,“留一留小任務”,事后,觀察一下被拔掉的幼苗生長情況等。這些“小插曲”巧妙地變?yōu)榱恕靶∏榫场?,不僅充分激發(fā)了孩子們對種植園的探索興趣,而且給孩子們在種植園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安全的、支持性的心理氛圍,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心理。
2.善用生活“閃光點”
在小班種植活動初期,多數(shù)孩子只局限于幾種常見蔬菜的認識,有些還叫不上菜名或?qū)Σ簧咸枴5ゲ说厣⒉綍r也有少部分能力比較強的孩子會不由自主的開始報“菜名”?!袄蠋?,這是茄子,這是青菜,我愛吃西紅柿,我愛吃土豆……”
我們及時肯定孩子的“閃光點”,創(chuàng)設“我給蔬菜朋友做身份證”的情境。提供不同的黑白卡通蔬菜模板,請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給認識或喜愛的蔬菜配上相應的顏色,粘貼上五官,請家長朋友幫忙收集兩到三句有關(guān)蔬菜的知識寫在身份證上,完成后以蔬菜的口吻向同伴介紹這一張“身份證”。最后將這一張張別具一格的“身份證”布置成“彼得兔家的菜園”。隨著整個種植活動的展開,孩子們認識并制作了更多的“蔬菜朋友”身份證住進了“菜園”。通過這樣的情境活動,不僅進一步拓展了蔬菜的知識,更增強了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3.妙用生活“熱點”
在“好吃的水果”這一主題展開中,孩子們喜歡上了玩“水果照相館”照相的游戲。從這一生活“熱點”,延伸了“我和蔬菜娃娃的約會”這一情境線:聯(lián)系幼兒園食堂阿姨每天給我們留1~2個蔬菜樣品,趁晨間談話的時間引導幼兒圍繞“蔬菜”進行談話活動,如猜猜今天這種蔬菜的燒法等等;最后和蔬菜娃娃合個影,和老師一起制作每天“蔬菜檔案”布置在活動室墻面。這一情境線中“每天和蔬菜合影成了孩子們的期盼”,這不光是又一次興趣的持續(xù)激發(fā),也促進了孩子們“愛上吃蔬菜”這一良好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二)融入游戲情境
1.改編游戲
孩子在游戲中積累經(jīng)驗,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斷發(fā)展?;顒又校覀儗⒂變涸臼煜さ挠螒蜻M行——材料的替換、童謠的改編等老游戲新玩法,即保持了孩子游戲的持續(xù)興趣,又激發(fā)了孩子主動參與種植活動的意識。小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是很豐富,游戲就成了孩子們分享對植物喜愛之情的一個好媒介。
如“水果蹲”改編而成的游戲“蔬菜蹲”。我們和孩子們共同設計各種蔬菜胸卡,通過“兒歌句式——××蹲,××蹲,××蹲完××蹲”讓孩子在游戲中區(qū)別鞏固各種蔬菜的主要特征,將自己認識蔬菜的喜悅之情在游戲中得到分享。
2.區(qū)域游戲
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而活動區(qū)正是孩子操作材料迸發(fā)智慧的一大場所。小班幼兒喜歡擺弄形象、有趣、豐富的各種操作材料。我們通過采集、參觀等活動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操作性強的、具有情境性的有關(guān)種植活動的材料,投放到活動室的各個區(qū)角,為各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埋下伏筆。
如各種廚房餐具、蔬菜模型,小菜籃、美工區(qū)的一些低結(jié)構(gòu)材料等。這些不同的游戲材料構(gòu)成一個連貫的游戲情節(jié),誘發(fā)幼兒參與區(qū)域游戲的主動性,將平常所積累的種植經(jīng)驗“摘菜”“我是一棵菜”等情境融入?yún)^(qū)角游戲,從而促進了種植經(jīng)驗的自我內(nèi)化和提升。
二、用多元化情境拓展引發(fā),展開種植活動
興趣高漲,信心十足,這是孩子們積極探究的先決有利條件。在整個種植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們結(jié)合植物生長的特定規(guī)律及幼兒與植物互動的情況,將種植活動內(nèi)容梳理為種植、護理、收獲、分享四個篇章,并通過以下多元的情境拓展引發(fā)種植活動內(nèi)容。
1.主題生成
如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展開中,紙工制作“小雞”后,我們生成了“跟著母雞去散步”情境。散步途中,很多孩子說小雞最喜歡吃“蟲子”,那到哪里去捉“蟲子”呢?“老師,我看見過菜葉上有蟲子。”由此“散步”升級為去種植園“捉蟲子”了。孩子們戴上“小雞”頭飾去尋找種植園里的食物——小蟲子,滿足了孩子探索興趣的同時完成了一次對植物的護理活動。這種體驗不僅深化了原有“散步”情境,也充分展示了孩子們主動探索的興趣。
2.繪本遷移
繪本閱讀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教學形式,而很多繪本除了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體驗情感,畫面中也隱含著許多植物元素。我們依托繪本資源與季節(jié)特點,挖掘生活中常見的種植元素,讓繪本經(jīng)驗遷移展開種植活動。
如繪本《胡蘿卜種子》,是一個引導小孩子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心和堅守自己信念的故事。小男孩種了一顆胡蘿卜種子,但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哥哥都不相信這顆種子會發(fā)芽,只有小男孩堅信他的這顆胡蘿卜種子會發(fā)芽。小男孩每天都把這顆種子周圍的雜草拔掉,然后給這顆種子澆水,最后,一棵胡蘿卜終于長出來了。小男孩用車推著一個大蘿卜回家了。
活動結(jié)束后,“我和蘿卜有個約會”一系列種子的秘密——種蘿卜——蘿卜吃什么——蘿卜發(fā)芽了——蘿卜間苗——蘿卜開花——蘿卜豐收等情境化種植活動由此誕生了。通過活動孩子感受了植物生長的歷程,也明白了只要像小男孩一樣“要有自己的主見,堅持下去做一件事情,不要光聽別人怎么說;要想有收獲就必須自己先付出努力”這一傳達的意義體會更深刻了。
三、在情境多種再現(xiàn)形式中,評價種植活動
在情境中評價不是事后裁判,而是一直伴隨著種植活動的展開,可以對孩子的學習起到促進、提供建議的作用。再現(xiàn)情境的評價能夠引導幼兒對活動中的各種體驗、感受梳理,幫助幼兒分享并形成更多的種植經(jīng)驗。我們以照片、視頻為媒介物的同時,更多的是注重師生共同的體驗——分享式情境評價和問題式情境評價。
1.問題式情境評價
在各種情境化種植活動中少不了問題情境穿針引線與評價,評價不是活動的結(jié)束,而是引發(fā)幼兒認知沖突指引今后孩子的探究方向。
春天來了,“彼得兔”菜地許多蔬菜都開花了。有青菜小黃花、紅菜苔黃菜花,還有沒有收獲的白色蘿卜花,馬上就吸引了孩子采摘的興趣。我們以給活動室里花店“采花”的小情境,提出“采到的花可以怎么擺放?”這一問題情境。孩子們把花兒分成了紅色、黃色、白色花柜?!澳橇粼诓说氐幕ㄟ^幾天我們再去觀察,它們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把“花兒結(jié)種子”的植物生長變化過程探究隱含到了其中,激發(fā)了孩子持續(xù)探究的興趣。
2.分享式情境評價
幼兒與植物互動之后,我們組織分享交流活動。既可以分享植物的生長變化帶來的快樂,如收獲季“豆豆豐收啦!”又可以分享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如護理篇“西紅柿站直了”,讓幼兒在分享幫助“西紅柿是怎么站直的”多種方法中進行思想碰撞,從而形成更多新的經(jīng)驗。這里評價的主人不光是老師,更多的是孩子自己與同伴。植物的茁壯成長使幼兒充分體驗到了成就感,孩子們喜愛種植的積極情感得到了不斷地強化,其語言表達、傾聽等多種能力得到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