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繼榮
摘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能力強,但是學習習慣差,課堂注意力集中困難,缺少學習的耐心與恒心,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小學語文是小學生需要學習的重要知識,小學語文知識包含著我國傳統(tǒng)美德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能促進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提升,加強小學班級管理能夠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需要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進行巧妙的結合,在提升學生知識素養(yǎng)的同時,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進步。下文就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的巧妙結合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班級管理;巧妙結合
引言:
無論是在進行語文教學還是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其主要要求都是需要教師能夠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相應的教學管理工作,將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相結合,能夠有效的保證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能夠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強化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體驗和感悟,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所以教師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將二者結合,以保證其能夠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
(一)強調(diào)以學生為本
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其出發(fā)點都是對學生進行教學與管理,當前我國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育教學中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其以生為本的觀念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中也有滲透,所以無論是小學語文教學還是小學班級管理二者不謀而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內(nèi)容,不僅是為了增強學生語文基礎,也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充滿積極向上態(tài)度,能夠做到努力學習,嚴于律己,養(yǎng)成一種獨立思考的習慣。班級管理不僅要求學生遵守紀律,還要在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管理意識,使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樹立理想信念,在學習中嚴于律己,在班級里成為好學生[1]。
(二)相輔相成
由于小學生年紀小,學習能力不足,所以其認知能力有限,那么想要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強化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必須度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知識教學,強化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增長,進而讓學生對班級管理的理念進行理解,同時,若是學生不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所以加強班級管理能夠為語文教學提供保障。
二、如何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相結合
(一)將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勢與班級管理相結合
在進行班會課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清楚認識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品質(zhì)、品德、習慣等方面的培養(yǎng)及塑造的,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及掌握某些語文知識點內(nèi)容及技能的基礎上接受一定的品質(zhì)、品德的熏陶。利用班會課將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及知識點進行拓展及延伸,讓語文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更為豐富、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小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懂文明,講禮貌等基本傳統(tǒng)禮儀,教師可以在組織班會的過程中多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對語文課堂上基礎知識及禮儀的學習進行延伸及拓展,向學生們介紹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的形成時間、內(nèi)容等,增強學生們的道德修養(yǎng)。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班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能樹立良好的班風,激發(fā)學生們學習好習慣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們的意志力[2]。
(二)利用故事進行教學
老師可以將一些傳統(tǒng)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故事內(nèi)容形成深層次的感悟。例如,從《孔融讓梨》中,學生可以認識到,在與人相處時,應該學會謙虛禮讓,這也是為人處世的一個重要原則;從《畫蛇添足》中,應該了解到,凡事不能太過想當然,必須結合實踐,以事實說話,認識到過猶不及,否則可能會導致事與愿違;從《司馬光砸缸》中可以明確,在遇到危險時,必須時刻保持冷靜,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尋找脫離危險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故事所表達的內(nèi)涵進行體會,同時鼓勵其將獲得的感悟在生活實踐中踐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3]。
(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提高教學水平,將教學與班級管理相結合,就可以運用分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在班級管理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還有利于提升學生交往、溝通、合作的能力,使學生們能夠互幫互助,相互學習,在小組討論中共同成長。小學語文教學,許多教師只講課本,這種教學方式,是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講解課本內(nèi)容,還要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擴展,只有這樣,才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教育,引導學生提高自我約束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傳統(tǒng)美德,贊揚良好品質(zhì),這樣,才有利于塑造孩子們純凈的心靈,使學生向著美好事物看齊,學會正確做人、做事,為提升班級管理質(zhì)量奠定基礎。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木蘭從軍》《母親的恩情》《游子吟》《十六年前的回憶》《狼牙山五壯士》等等課文,都能夠通過人物、景物、事件等等,讓學生感受親情的溫暖,感知大自然之恩,在朗讀中體驗恩情,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沒有情感體驗,感恩教育就很難獲得成功。因此,只有增強學生的感恩記憶,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才有利于增強學生感恩意識,感悟恩情[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小學班級管理相結合,需要教師將小學語文教學優(yōu)勢與班級管理相結合,需要利用故事,在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以此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馬金平.小學班級管理與語文教學的相互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10(14):3116-3116.
[2]曹艷.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1):179.
[3]王潔.著重探討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J].課外語文(下),2016,32(2):168.
[4]劉玉會,薛克聽.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1(6):57-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