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課教唱的歌曲是《鳳陽花鼓》,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利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打擊樂器伴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理解音樂,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潛質。
【關鍵詞】節(jié)奏 美育 民族自豪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047-01
一、 教學目的
(一)了解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的歷史發(fā)展,學會唱這首家喻戶曉的民間小調。
(二)體會歌曲情緒,并能根據(jù)歌曲情緒讓學生唱出不同的感覺。
(三)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利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唱好歌曲,并且運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二、教材分析
《風陽花鼓》湖南文藝出版社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鳳陽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間歌舞曲。為五聲宮調、4/4拍。全曲具有抒情敘事性,富有濃郁的民間歌舞風格。
三、學情分析
在小學階段,二年級學的孩子比較樂意接受他們認為比較感興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節(jié)課的全部音樂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到我的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音樂,享受音樂,感悟音樂。
四、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唱歌曲《鳳陽花鼓》,感受安徽地方風格的音樂和文化。
(二)能夠用圓潤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通過演唱、打擊樂器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現(xiàn)歌曲。
五、教學重點
在唱好歌曲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演唱、打擊樂器伴奏等多種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現(xiàn),表達出歌曲歡快愉悅的情緒。
六、教學難點
(一)能夠用連貫的聲音演唱,尤其是能夠唱好一字多音處。
(二)能夠準確地運用相關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七、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授歌曲
1.謎語導入:一個大肚皮,生來怪脾氣,不打不做聲,越打越歡喜。能猜出這是什么嗎?
【教學意圖】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目光,進一步引領學生走進下一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2.引出課題并板書。
3.介紹歌曲出處和鳳陽花鼓相關知識:
【教學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及視頻讓學生了解鳳陽花鼓,并通過模仿其演奏方式以及傾聽鼓聲,讓學生加深印象。
4.播放音樂,感受情緒。
5.學習鑼鼓經
(1)教師分別展示鼓、鑼,先學鼓的節(jié)奏讓學生跟著鼓的節(jié)奏一起來拍手(加入歌曲旋律,鞏固歌曲)再學鑼的節(jié)奏,讓學生跟著節(jié)奏來跺腳。
(2)教師分成兩個小組進行練習,熟練節(jié)奏。
(3)請學生嘗試演奏鑼鼓,帶領學生穩(wěn)定節(jié)奏。
(4)接下來那么讓我們來走進歌曲,看一看歌詞都告訴了我們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彈唱)
【教學意圖】通過實物觀察到鑼、鼓,并聽到了它們的聲音,并且在課堂中學會鑼鼓的演奏方式。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民間戲曲的伴奏樂器,通過兩個聲部的配合,也讓學生了解二聲部合成的效果。感受自己合作完成的聲部效果,體驗合作帶來的和諧美好體驗。
6.學唱新歌
(1)介紹鳳陽花鼓第一段歌詞背景
說起鳳陽花鼓還有一段歷史呢。古時候,有個叫朱元璋的皇帝建立了明朝。那些人們就扮成賣藝的悄悄地逃回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一時之間啊鳳陽花鼓也成了討飯的象征。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歌詞。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第一段
7.同學們的演唱老師感受到了當時鳳陽人民的艱難。但請看如今的鳳陽還是那樣嗎?
師: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fā)展好了。你們看,如今的鳳陽鳳陽花鼓它再也不再是討飯的象征,它成了人們表現(xiàn)開心歡慶的一種方式。現(xiàn)在人們唱著鳳陽花鼓來歌頌他們的生活。
【教學意圖】根據(jù)歌詞向孩子們解釋其中含義,并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情緒進行演唱,用他們自己的理解更深層次地感受歌曲傳遞的情感。讓孩子們與歌曲產生共鳴,通過動情的歌聲感受鳳陽人民生活的變遷。了解歌聲中傳遞出的美好情感。
八、總結
師:鳳陽人民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感到驕傲。那么鳳陽有著名的鳳陽花鼓,我們的家鄉(xiāng)——泉州也有享譽世界的泉州“南音”,我們學習了其他地區(qū)的民歌,可別忘了我們自己引以為豪的民族瑰寶。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讓同學們多接觸和了解這些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希望這些美妙的音樂能帶給同學們更多的快樂。
【教學意圖】通過與我們本土音樂——南音做比較,讓孩子們也能了解身邊的民間音樂,了解這些音樂承載著的情感,這就像在孩子心中播撒一顆愛的種子,無論走到哪里,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永不改變的愛國情。
九、教學反思
(一)教學時間把握,相對不夠好,在最后與南音對比的環(huán)節(jié)稍顯倉促。
(二)演唱的形式如果能多樣些,給學生多一點表現(xiàn)和互相點評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就能更好的體現(xiàn)。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唱《鳳陽花鼓》,了解安徽民歌風格。對于課堂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對于課堂形式還是有欠缺的。
(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環(huán)節(jié),我覺得時間不夠充裕,因為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小組合作也非常認真,如果能讓更多的小組有表演的機會將更好。
作者簡介:
黃菁蕓(1987-),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