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培培
【摘 要】鯉魚燈舞有著悠久的歷史。經(jīng)過不斷的傳承與變遷,鯉魚燈舞從道具、技藝、動作、場地、服裝、音樂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與改善。本文通過對鯉魚燈舞的表演形式以及價值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其藝術魅力。
【關鍵詞】鯉魚燈舞;價值;藝術魅力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5-0118-02
萬古鎮(zhèn)地處重慶市大足區(qū)東部,萬古鎮(zhèn)處于溪流的發(fā)源地。在這種優(yōu)異的地理條件下,這里的鯉魚得到極好的生活環(huán)境,受到當?shù)厝嗣竦南矏?。在這里的鯉魚不光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成為了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形式,那就是有著優(yōu)美舞姿的萬古鯉魚燈舞,重慶民間舞的一個傳奇。
一、萬古“鯉魚燈舞”的來源與歷史發(fā)展
鯉魚燈誕生于一千兩百年前的唐朝。由于唐末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而導致哀怨四起。正因如此,每當喜慶節(jié)日,百姓們就對原來的幸福生活特別懷念,期盼著安定社會的到來,于是將寄托美好的鯉魚燈掛在門口以祈求上蒼。千余年來,鯉魚燈隨著歷史的沉淀由最初的掛燈祈禱,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藝術形式,從而形成了現(xiàn)在所看到的活的“鯉魚”。
萬古鯉魚燈舞與民俗活動也是緊密相連的。它的道具構思精妙、服裝簡樸不失大方、伴奏音樂獨具個性、動律諧趣幽默、套路豐富多姿、造型獨特精美。發(fā)展至清末民初時,由于條件限制沒有專門的配樂,人們只能在街頭巷尾進行簡單的表演,以此來慶祝節(jié)日歡樂的氣氛。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老藝人周樹人認為:鯉魚燈舞不能只停留在死板的表演形式上,于是他將鯉魚燈舞進行了創(chuàng)新,把原本只有一米長的鯉魚燈分成三截:用竹篾做成一個個圓圈,從而構成魚頭-魚身-魚尾,再用繩子相連,糊上紙后,用彩漆描上不同的顏色,從而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鯉魚燈。由于周樹人的創(chuàng)新鯉魚從“死魚”變成了“活魚”,周樹人也在萬古鎮(zhèn)被人們譽為“現(xiàn)代鯉魚燈舞的創(chuàng)始人”。
二、萬古“鯉魚燈舞”的表演形式
萬古鯉魚燈舞是大足區(qū)鮮有的獨具地方特色的燈棚類民間舞蹈,因此萬古鎮(zhèn)也被稱為:“鯉魚燈舞的故鄉(xiāng)”。鯉魚燈道具用竹篾捆扎成骨架,以白綾或皮紙裱糊彩繪而成,頭、尾各有一支撐木棒,供前后兩人手執(zhí)玩舞。舞蹈模擬了鯉魚在水中生活的各種自然形態(tài)和習性。人們通過舞魚,不光是為了玩耍,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一種“吉慶祥和”的期盼,以及“年年有余(魚)”的美好追求。鯉魚燈舞可分為六小節(jié):
(一)鯉魚出草。開場時,每條鯉魚燈在舞臺后方時而翻滾、時而擺動,相互纏繞著。而為了使其更加生動形象,每條鯉魚燈上還掛著綠色的綢帶,仿佛就是水草一般飄動著,隨著音樂的起伏,鯉魚們好似在水中被驚嚇了一般,開始往四周散去,直到“風平浪靜”后,才緩緩平靜下來。
(二)游戲。中間一人手持“魚寶”,其余的人分為兩組從兩側相交以包圍的形式圍繞著“魚寶”游動。從而進行覓食、啄草、游弋等活動,在這一段中可以看到“鯉魚戲水”“鯉魚翻江”“鯉魚搶寶”等一系列的經(jīng)典動作。完美地展現(xiàn)出了鯉魚在生活中的靈活性,讓人感覺仿佛真的是鯉魚在游樂一般。
(三)沖浪。鯉魚向來有逆水而上的生活習性,而演員們正是抓住這一特點來進行表演。表演者們由下往上擺動著鯉魚燈,通過“鯉魚翻江”的動作來表現(xiàn)鯉魚逆流而上的形態(tài),時而又有鯉魚燈跳躍起來,以此來突出鯉魚愛躍出水面的習性。
(四)交尾。鯉魚一般在岸邊淺水區(qū)和水草稀疏處來進行交尾和產(chǎn)卵。表演時,由兩條不同顏色的雌雄鯉魚為一組,相互追逐、游弋、游戲,慢慢地放慢動作使兩條鯉魚燈相交在一起,從而來表現(xiàn)出鯉魚交尾的情景。
(五)跳龍門。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俗話常說“鯉魚跳龍門”是比喻鯉魚喜歡跳水的生活習性。表演時,以整齊的隊伍緩緩流動,再將魚燈以橫躺著的姿態(tài)前進,達到指定位置后,前排魚燈迅速將其從下往上擺動起來達到最高點,在空中搖曳著鯉魚的身姿,然后又快速地降落下來。一套完整的“鯉魚跳龍門”動作就完成了。
(六)長游。傳說在天盡頭有一個龍門,誰能快速地游到那里并跳過去,就可以到天空封官親命。鯉魚聽說后決定一試,于是,它每天開始練習游泳、跳躍,時間久了它就摔得遍體鱗傷。后來,傷口處長滿了鱗片,使它游得更快,跳得更高了。它不停往前游,終于到了龍門,它縱身一躍輕松地跳了過去。鯉魚長游大多數(shù)為集體活動,因此表演過程中,也以隊形的變化來體現(xiàn)其集體的活動。
三、萬古“鯉魚燈舞”的獨特性
(一)擬物生動性。萬古鯉魚燈舞是用竹篾扎制,紙、綢裱糊的靜態(tài)道具,它通過手風琴的原理得以改良,使其更加形象生動。模擬再現(xiàn)魚在水中的各種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從而提煉組合了“鯉魚搶寶”“龍騰魚躍”“鯉魚躍龍門”等程式和套路,時而上下翻騰,時而悠閑漫步,卷草、覓食、漂江、沖灘,形象逼真,其柔美清新的格調(diào),達到了新的藝術境界,充分展示了鯉魚燈舞的高超技藝和藝術魅力。
(二)形態(tài)獨特性。雙人舞動一條道具魚的表演形式,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不受場地條件的限制,田間、院壩、街頭都可作為定點或流動的表演場所,同時它又帶有即興玩舞的隨意性,少則兩條魚,多則數(shù)十條,都可以進行表演。起初傳統(tǒng)的鯉魚燈是比較呆板的,老藝人周樹人決定打破這種傳統(tǒng)形式,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鯉魚燈,經(jīng)過不斷的完善改進,他終于制造出了一種新的鯉魚燈,分別為頭、身、尾三段,身體用竹篾圍成一個個的圈,頭尾連接著,從此鯉魚燈真正的“活了”起來。它的這種獨特的形態(tài)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使得各地的鯉魚燈紛紛前來效仿。
(三)技藝高超性。鯉魚燈舞的表演,有靜有動、剛柔并濟、形神并茂,在整個表演過程中高潮迭起,進而產(chǎn)生出美妙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從表演者口中得知一條鯉魚燈重量達二十斤,它不光需要手、眼、腳的配合,同時也得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讓手中的鯉魚“活”起來,達到神形一致的境界。
四、萬古“鯉魚燈舞”的價值
(一)藝術價值。鯉魚燈舞藝人們,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不少經(jīng)驗和感受:“想要把道具鯉魚玩活,必須注意觀察魚在水中的生活習性和它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做到心中有鯉魚,眼中有鯉魚,手中有鯉魚”。從理論上可概括為“形意性”?!靶坞S意動,內(nèi)外合一”,并能產(chǎn)生真實生動的藝術形象。正是這種心意結合的擬物技藝,才給鯉魚燈舞的模擬操作帶來無限生機,使其能從單一的、機械的形似模仿,進入神似模仿的藝術境界。
1957年,在周樹人等藝人的帶領下,《鯉魚搶寶》帶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因為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領導們的一致好評,因此還奉調(diào)到中南海懷仁堂進行匯報演出。
(二)體育運動價值。鯉魚燈舞注重全身的協(xié)調(diào)配合性,通過不同變化的步伐、手法及隊形來表演,同時它可以很好地促進人體力量、速度、靈敏、耐力等身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具有強健體魄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民間體育競技舞蹈。
(三)文化價值。鯉魚燈舞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促進了寶頂香會的成熟和發(fā)展。由于歷史原因,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jīng)歷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文改“破四舊”等一系列的運動而導致鯉魚燈舞無法公開活動,這也阻礙了其發(fā)展。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大力支持民間藝術活動的發(fā)展,鯉魚燈舞才逐漸得到恢復。如今,國家對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不斷重視,萬古鎮(zhèn)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fā)展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此后鯉魚燈舞被編入《重慶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四川卷)。
參考文獻:
[1]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沈陽:遼寧發(fā)育出版社,1988,22(3):67-71.
[2]譚華.中國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4-157.
[3]林惠祥.文化人類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94-97.
[4]蔡宗信.民俗體育范疇與特征之討論[J].國民體育季刊(臺灣),1995,28(7):112-114.
[5]先小平.民俗體育的傳承、變遷及對策研究——以大足鯉魚燈舞為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