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勇 魯遠敏
摘 要:課余體育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體能與機能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加強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體能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使學生逐漸形成安全和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進一步了解體育學院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在課余練習過程中發(fā)生的運動損傷的情況。研究結果表明:體操專項學生在課余練習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較大,損傷原因有身體素質欠缺、準備活動不充分和保護與幫助不當等,損傷部位多為關節(jié)。為此,基于體操專項學生在體操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出現的原因、受傷部位及類型并提出相應措施,為今后學生在課余體操練習中有效預防損傷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操 課余練習 運動損傷 預防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c)-0012-02
體操運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損傷,稱之為運動損傷。體操是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計劃中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目前各門技術課中難度較高的一門課程。體操是通過徒手、持輕器械和在器械上完成不同類型與難度的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的體育項目,體操技術動作難度較大,學生由于在課堂上不能完全掌握技術動作,所以,課余訓練變得尤為重要,但由于缺少教師的指導,受傷概率較大,從而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課余練習,影響運動成績,損傷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導致殘疾。通過探析學生在體操課余練習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易位部位、規(guī)律,分析致傷的原因,使學生了解常見運動損傷發(fā)生的誘因,對其易傷部位做好預防保護,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為今后的教學和課余練習提出相應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紅河學院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為調查對象,共4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以及期刊數據庫查閱有關體操課中關于運動損傷的文獻,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紅河學院體育學院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及原因設計問卷,對紅河學院體育學院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發(fā)放問卷,為撰寫論文提供依據。共計發(fā)放40份問卷,回收問卷40份,有效問卷3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5%。
1.2.3 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目的與任務,對紅河學院體操專項老師和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了解有關體操運動損傷的基本情況。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體操專項學生損傷項目分析
由表1可知,2013—2015級體操專項學生在課余練習的各個項目中,雙杠受傷人數是最多的,占總受傷人數的28.2%,其次是單杠、技巧和鞍馬,分別占23.1%、20.5%、15.4%,受傷率最少的項目是跳馬。綜上所述,在體操項目中,每個項目都有發(fā)生損傷的風險。
2.2 體操專項學生損傷部位統(tǒng)計
如表2所示,在研究對象中,體操專項學生在各關節(jié)處均有損傷,其中,手腕部受傷人數最多,占受傷人數的27.5%。頸部、踝關節(jié)和上臂受傷總人數為16人,占了總比例的40%,在課余訓練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結合項目提前對相應部位做出保護。
2.3 體操專項學生損傷類型分析
由表3可知,體操專項學生課余體操練習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類型有擦傷、韌帶拉傷、關節(jié)扭傷、肌肉拉傷、骨折。其中擦傷、韌帶拉傷和關節(jié)扭傷較多分別占33.3%、30.6%、22.2%。運動過程中人體皮膚經常與器械摩擦,沒有做好保護措施,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擦傷和關節(jié)扭傷,在技巧、跳馬和單雙杠的運動中,需要擺腿、支撐,使人體的腕關節(jié)、踝關節(jié)容易造成損傷。
2.4 體操專項學生損傷原因分析
2.4.1 欠缺專項身體素質
在體操練習中身體素質是學習體操的基礎,是完善動作技術和提高動作質量的前提。體操技術動作的完成過程中要有較高的身體素質,如在技巧中前手翻,雙杠中支撐擺動、前擺上、后擺上等都需要較強的上肢力量、柔韌及靈敏等素質,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耐力、柔韌等素質不足,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差,反應遲鈍,關節(jié)靈活性和穩(wěn)定性不夠,這些都是在運動過程中造成損傷的關鍵因素。
2.4.2 技術動作錯誤
對技術動作的掌握不足,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概念,盲目地練習將會導致技術動作錯誤,改變了動作的結構,使身體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改變容易造成損傷。如跳躍項目練習過程中騰空與落地技術的銜接掌握不好,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可能會因突然扭轉造成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等部位損傷。
2.4.3 準備活動不充分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激活參與運動的有關神經、肌肉等,使機體快速進入運動狀態(tài)。據調查受傷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練習前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是沒有針對性的準備活動,由于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未處于工作狀態(tài),沒有達到運動項目強度需要而造成損傷。
2.4.4 心理因素影響
學生的心理因素與傷害密切相關,情緒低落,缺乏興趣和動力,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心理恐懼,導致變形動作,發(fā)力不正確,造成傷害事故。
2.4.5 保護與幫助不當
保護與幫助是體操練習中的特點之一,練習者之間相互保護不當,站位錯誤,保護位置不準確,容易造成損傷。體操技術動作中,經常需要幫助者對練習者施加向某個方向的力,如果施加的力量較大或用力方向不正確,也易導致損傷。
2.4.6 場地器材因素
體操動作技術的完成是在利用場地和器械進行的,器械的安裝,場地的光滑程度,器械安放位置是否合理等也是導致練習者造成損傷的因素。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體操專業(yè)學生在課余訓練時,各項目都具有較大的損傷風險學生身體素質不能滿足體操技術動作的要求,是運動過程中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體操學習過程中技術動作錯誤、準備活動不充分、心理恐懼、器材場地因素等也會導致運動損傷。
(2)在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學生中,常見的損傷類型是關節(jié)損傷和韌帶拉傷,而發(fā)生損傷的部位主要以腕部和頸部居多。
3.2 建議
3.2.1 加強身體素質,尤其是力量素質
體操專項學生骨骼基本完全發(fā)育,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把專項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放在首位,特別是加強力量練習,可降低損傷風險。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不僅可以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對動作技術的完成也大有幫助。
3.2.2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
在做練習時,必須做好準備活動,使各關節(jié)、肌肉、韌帶等得到充分拉伸,提高動作質量。根據不同項目、不同動作做具有針對性專門準備活動練習避免準備活動的不充分導致運動過程中肌肉、韌帶等受傷及引起其他部位的不適,以便協調地完成動作。
3.2.3 注重保護與幫助
體操的動作難度大,有些動作單獨不能完成或者自身產生了心理恐懼,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或請求他人的幫助來完成。保護與幫助者應有高度的責任感,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學之間必須建立相互信任,這樣更容易克服心理問題,快速、準確地完成技術動作。
3.2.4 合理組織練習,加強理論學習
在體操技術練習時,注意對訓練時間的把控,同時應適當增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利用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學科知識加強對技術動作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謝艷麗,張國棟.體育系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6):130-131.
[2] 曹夢菊.淺析體操課中的運動損傷及預防措施[J].消費導刊,2015(5):270.
[3] 張娟.濱州學院體操課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其預防[J].運動,2015(8):42-43,65.
[4] 賀業(yè)志,辛武.大學生體操運動損傷調查分析[J].山東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4):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