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志 羅秋宇
[摘要]作為社會工作服務的一種本土化探索,詩詞療法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華,通過對傳統(tǒng)詩詞意境的分析、分享和反思來激發(fā)服務對象的心理復原機制,不僅有利于協(xié)助服務對象獲得情感共鳴、情操陶冶、潛能激發(fā)、自我探索以及心理及社會功能的復原,更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發(fā)揚與運用,從而實現(xiàn)社會工作的本土化。一方面,社會工作者既可以根據(jù)服務的人數(shù)而采取個案賞析模式、團體賞析模式或社區(qū)賞析模式,也可以根據(jù)服務的手法而采取自由想象模式、影像輔助模式或身臨其境模式。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遵循詩詞甄選、氛圍營造、循環(huán)賞析、人格代入、情感升華和現(xiàn)實反思六個基本步驟,充分發(fā)揮帶入、模擬、反復和升華技巧,實現(xiàn)詩詞療愈的目標。面向未來,社會工作者在運用詩詞療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具備嫻熟的專業(yè)素質和技巧,更要考慮到服務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興趣,增強文化敏感和證據(jù)為本的意識。
[關 鍵 詞]社會工作? 詩詞療法? 傳統(tǒng)文化? 中華詩詞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風險社會視域下青少年艾滋病易感機制及其防治的社會工作研究”(劉斌志主持,編號為15BSH05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斌志(1980-),男,江西鷹潭人,重慶師范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羅秋宇(1995-),女,漢族,重慶巫山人,重慶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實驗室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工作療法。
[中圖分類號]C9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8-7672(2018)05-0045-09
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中華詩詞源遠流長、代代相傳而又影響深遠。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詩詞有益于身心健康?!墩撜Z》有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目之名。”①歷史上通過詩詞治療疾病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杜甫薦詩療病的掌故。時至今日,“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的備受關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典詩詞對當代民眾的巨大影響??梢哉f,古人創(chuàng)作出詩詞的時候,其對創(chuàng)作者、朗誦者乃至聆聽者的療愈功能也就隨之產生了。有鑒于詩詞對華人心理的深遠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詩詞療法不僅具有歷史傳承性,還具有現(xiàn)實可行性。
一、 詩詞療法的專業(yè)特征及其運用價值
(一) 何為詩詞療法
作為社會工作服務的本土探索與中國風格,詩詞療法源于閱讀療法,并在其基礎上充分運用了傳統(tǒng)文化的治療元素。閱讀療法是以文獻為媒介,將閱讀作為保健、養(yǎng)生以及輔導治療疾病的手段,引導自己或指導他人通過對文獻內容的學習、討論和領悟,養(yǎng)護或恢復身心健康的一種方法。①而詩詞療法主要以中華詩詞為媒介,通過品讀過程所產生的共鳴、凈化和領悟機制,對服務對象進行一系列心理暗示、情緒輔導、潛能激發(fā)以及整體復原,最終實現(xiàn)社會功能的提升。
(二) 詩詞療法的主要特征
詩詞療法的核心要義就是以詩詞為載體,通過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和哲理來達到治療與輔導的目的。首先,詩詞療法的主要媒介為中華傳統(tǒng)詩詞,既包括按照形式分的古體詩、格律詩和詞曲等,也包括按照內容分的懷古詩、詠物詩、寫景詩、戰(zhàn)爭詩、行旅詩、閨怨詩、送別詩等。其次,詩詞療法的運用強調服務精準性。浩瀚的中華詩詞包含了多樣性的治療元素,不同詩詞既有其獨特的適用人群,也有其不適應的人群。②再次,詩詞療法主要通過心理機制發(fā)生作用。王波將閱讀療法原理歸結于發(fā)生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生理學原理和心理生理學原理四方面。湛佑祥等人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弗洛伊德學派理論和認知理論。綜合來看,詩詞療法正是通過共鳴、凈化、平衡、暗示、領悟和情志相勝的心理機制來發(fā)生作用的。最后,詩詞療法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工作服務的本土探索和文學轉向。詩詞療法運用和發(fā)揚了中華古典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傳統(tǒng)、道德情操、家國情懷、社會美德以及個人修養(yǎng),諸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等。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既是詩詞療法素材的豐富來源,更是社會工作通過詩詞療法所達成的價值目標。通過詩詞療法,社會工作在實踐中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體現(xiàn)中國風格。
(三) 我國詩詞療法的研究與應用
近二十年來,我國詩詞療法經(jīng)歷了理論引進、本土探索、理論建構與實證運用、理論和實務深化四個階段。③雖然古代不乏大量運用詩詞進行心理療愈的故事,但作為獨立體系的詩詞療法依然建基于較為成熟的閱讀療法,本土性的研究與運用現(xiàn)在仍處在起步階段。首先,本土詩詞療法的專業(yè)探索源于本世紀初。2002年,王國祥在《醫(yī)學與社會》期刊上發(fā)表了“詩詞療法探析”一文,首次將詩詞療法從閱讀療法中分離出來,并將之與詩歌療法做了區(qū)分。王國祥進一步就詩詞療法的客觀依據(jù)、審美過程、“處方”分類、治療目標和意義等內容作了簡要分析。④王波則在溯源閱讀療法思想和文化脈絡的基礎上,全面梳理和分析了閱讀療法的全面素材、運用案例等內容。其中就涉及到運用中華古典詩詞開展閱讀療法服務的詩詞和詩歌療法。⑤其次,相關學者嘗試在閱讀療法的框架下運用中華詩詞開展行動研究。諸如,季秀珍和王萬清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論述了兒童閱讀治療,并在其文章中舉出了大量用兒歌和詩詞輔導兒童心理問題的例子。而高文鳳等主要是在面向大學生開展閱讀治療服務的過程中適度運用了詩詞,通過對50名大學生閱讀治療前后SCL-90評定進行的初步分析,發(fā)現(xiàn)閱讀療法中的詩詞賞析對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成效。⑥最后,部分本土臨床實務工作者綜合閱讀療法和創(chuàng)作療法的優(yōu)勢,不僅在心理治療過程中用詩文來描述服務對象癥狀,揭示患者癥因,并進一步通過讀詩、賞詩、寫詩、用詩將癥狀、癥因以及治療都融匯于詩文之中,最終實現(xiàn)服務對象的療愈。
二、 社會工作實踐中詩詞療法的運用模式
將詩詞療法運用于社會工作領域,一方面要考慮到服務對象各自的生命周期與社會功能;另一方面更要特別關注與服務對象的互動模式、互動過程與互動氛圍,并在此基礎上選擇針對服務對象需要、適合服務情境的工作模式。①基于傳統(tǒng)社會工作三大服務模式的劃分,詩詞療法可以根據(jù)服務對象的數(shù)量分為個案賞析模式、團體賞析模式以及社區(qū)賞析模式。所謂個案賞析模式,即社會工作者針對單個服務對象所存在的心理及社會需要,通過個別化和具體化的背景介紹、詞句解讀、意境賞析和領悟反思技巧,達到情感共鳴、情緒紓緩、自我探索和潛能激發(fā)的目的,最終增強服務對象問題解決的動機、能力及其技巧。所謂團體賞析模式,即社會工作者針對具有類似心理特征和服務需求的服務對象群體,在刻意營造的面對面和輕松安全氛圍下,通過參與性和互動性的詩詞編排、積極回應、溝通互動、情思引導、思路引領、共同分享和反思提升等技巧,協(xié)助服務對象實現(xiàn)知識更新、情感投入、意志提升、人際溝通以及團體互助,最終促進服務對象的經(jīng)驗教育、情感支持、自我成長以及問題解決。所謂社區(qū)賞析模式,即社會工作者針對某一群體、組織以及社區(qū)的共同性需要,選取具有極度渲染、結構取向或批判反思精神的詩詞素材,在周密的項目策劃、劇本編寫、舞臺編排、場景布置以及聲光渲染技術基礎上,通過組織運作、教育宣傳、義工發(fā)動、群眾動員、情緒渲染、劇場引導、媒體運用以及高潮反思等技巧,協(xié)助服務對象實現(xiàn)社區(qū)互動、民意凝聚、意識覺醒、信心增強和社區(qū)賦權,最終促進居民的團結互助、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社區(qū)的整體發(fā)展。以上三種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雖然是根據(jù)服務對象的數(shù)量來加以區(qū)分,但三者的相同之處則是在“人在此情此景”原則下,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共情力和虛擬感受技術,促進服務對象模擬體驗、即興投入和心理委身于詩詞所描繪的自然、心理和社會意境,進而實現(xiàn)虛擬意境與現(xiàn)實自我的交互作用,最終達成服務對象自我認知、情感、意志以及社會功能的提升。②可見,詩詞療法的核心要義乃在于通過社會工作者的協(xié)助,促進服務對象投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氛圍、意境以及精神世界,并通過渲染詩詞核心故事的聲音、光線、圖片、語言和動作來感動、感染和感化服務對象。換而言之,詩詞療法的本質就是通過詩詞促進服務對象與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狀態(tài),詩詞療法的核心技術就是促進服務對象的身臨其境和反思提升。因此,根據(jù)服務對象的生理感受、心理體驗和社會想象狀況,社會工作中的詩詞療法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實用模式:
一是自由想象模式。一般情況下,詩詞賞析大都在室內進行,通過描繪和體味詩詞中的場景、故事和情感來陶冶情操,但詩詞療法需要在此基礎上將自我代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根據(jù)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精神,結合自身具體生活經(jīng)驗開展逐步深化的移情和投入活動,并進而達到情感共鳴。由于自由想象可以打破時空限制來隨意調取詩詞中的治療元素,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服務效果,尤其是對那些處于自卑、焦慮以及目標迷失狀況的服務對象而言。中華詩詞中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儒釋道等思想,給處于不同境遇中的個體以隨時方便的指引,服務對象在得意時有儒家思想背景詩詞的鼓勵,失意時有道家思想背景詩詞的慰藉,絕望時則有佛家思想背景詩詞的拯救,而自由想象則是獲得這些思想營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自由想象模式不僅需要服務對象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完成理性認知;也需要服務對象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和移情能力實現(xiàn)感性認知和情感共鳴;更需要社會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和情感渲染技巧,從而成功地激發(fā)服務對象的自我潛能和想象世界。③
二是影像輔助模式。雖然自由想象模式具有較廣泛的適用性,但受限于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者的能力而往往難以發(fā)揮最大的效用。因此,通過聲光影像世界的營造來再現(xiàn)、襯托、渲染和實化詩詞所描繪的想象世界和現(xiàn)實觀照,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海德格爾和勒溫的場論看來,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本質上就是一個心理場,即是由特定的文化、社會、心理屬性組成的心理空間。而在當今圖文時代,人的心理空間往往取決于周圍的聲光影像世界。①圖像文化以失去“原本”的虛幻“類像”帶給人類“超真實”的體驗。②因此,將詩詞的場景和情感用影像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觀看影像視頻來感受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更順暢地融入詩詞氛圍中,更真切地體會詩詞的精神世界,更全然地受到詩詞的感動,也更直接地體現(xiàn)詩詞治療的效果。通過影像輔助模式開展詩詞療法,一方面需要完善的場地、音響、燈光、畫面等硬件配置,另一方面需要詩詞意境、輔導行動、服務需求與賞析風格的搭配。
三是身臨其境模式。在我國古典詩詞長河之中,許多膾炙人口而又意境深遠的詩詞均是創(chuàng)作者與名山勝水際遇的結晶。歷朝歷代的詩人詞家無不將自己的情思愁緒、豪情壯志、家國情懷、人生理想寄托于祖國大好河山。因此,直接打破自由聯(lián)想的虛幻,跨越技術輔助的界限,投身于詩詞所描繪的現(xiàn)實場域,則成為最直接了當?shù)脑娫~療法模式。所謂身臨其境模式,就是指服務對象親自到詩詞作者創(chuàng)造詩詞或詩詞中所描繪的地方去體驗詩詞的意境和情感,通過具體景象和物件的觸動,促進詩詞治療元素之于服務對象的物化、深化和轉化,通過個體與自然環(huán)境的互動與和諧來促進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的互動與和諧。與前兩個模式相比,身臨其境模式由于實體性、實感性和實然性的互動經(jīng)驗而增強了詩詞療法的真實性、沖擊性和帶入性。運用該模式,社會工作者一方面需要拓展“人在情境中”原則的運用,不僅要運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山水、林木、景觀和氣象所蘊含的治療元素,更要利用家庭關系、朋輩關系、工作職業(yè)、節(jié)日事件等蘊含的治療機遇,發(fā)揮日常生活中的詩詞作用;另一方面,新時代全國各地開展的“詩路建設”正好讓詩詞療法走出書本和理論,展現(xiàn)于鄉(xiāng)村振興和文化創(chuàng)意的戰(zhàn)略之中。
三、 社會工作實踐中詩詞療法的規(guī)范程序
作為一種專業(yè)方法,詩詞療法運用于社會工作服務,必須遵循科學的程序和步驟?;谏鐣ぷ鞣盏倪壿嬁蚣芤约伴喿x療法的研究基礎,詩詞療法的運用主要包括詩詞甄選、氛圍營造、循環(huán)賞析、人格代入、情感升華和現(xiàn)實反思六個階段。
(一) 詩詞甄選
在醫(yī)學中,不同的藥物均有特定的療效,一旦服用不恰當藥物,不但治不好病,還會產生嚴重的負作用。③對于詩詞療法而言,服務對象誤讀誤用詩詞不但沒有效果,也會帶來負作用。因此,詩詞甄選是詩詞療法的首要步驟,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首先,要充分了解服務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使用詩詞療法,社會工作者的優(yōu)先任務是盡可能地對服務對象進行綜合性評估:一是評估身體狀況。詩詞療法對于身患疾病的服務對象來說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只有服務對象身體條件允許才可以考慮使用。二是評估問題狀況,主要是考察服務對象所遇到的問題性質、程度、頻率、影響及其后果。三是評估問題成因,主要是了解服務對象問題是由于個人的生理、心理和靈性觀照所引起,還是外在的家庭關系、社區(qū)互動或者環(huán)境變遷所導致。其次,了解服務對象對詩詞的興趣度。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服務對象本身對某類詩詞或者對詩詞的某個流派比較感興趣,則更有利于詩詞療法的運用。因此,社會工作者既要評估服務對象的文學水平、詩詞喜愛程度及其具體的類型,也要了解其對詩詞的重要忌諱之處。最后,選擇適合開展服務的詩詞。在對服務對象進行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狀況進行評估的基礎上,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確立服務的具體目標,并對服務對象的服務需求、服務目標、詩詞作者經(jīng)歷、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表達的意境和精神世界開展篩選和匹配工作,最終在治療性詩詞數(shù)據(jù)庫中選擇合適的詩詞推薦給服務對象賞析。
(二) 氛圍營造
詩詞療法作用的發(fā)揮有賴于包容性、治療性的服務情境和氛圍,以實現(xiàn)服務對象情緒的宣泄。一方面,氛圍醞釀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渲染情感。人是感知動物,易于被耳聞目睹的事物觸動。給服務對象營造出閱讀詩詞的氛圍有助于其與詩詞作者或其他讀者情感互動。另一方面,氛圍營造有利于將服務對象帶入詩詞情境中,讓其自然而然地受詩詞意境的感染,利于迅速引起情感共鳴。首先,社會工作者需要適當保持沉默,留給服務對象適度的空間,讓其有充足的時間和心理準備去進入服務的程序。秉承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沉默的氛圍中社會工作者可以用眼神或身體語言去鼓勵服務對象主動體會詩詞療法的意義,而不是采取直接告知的方式。①其次,需要播放適當?shù)谋尘耙魳?。適當?shù)囊魳饭?jié)奏、旋律、和聲、音色等有利于服務對象緩解抑郁、消除焦慮、正向思考、積極行動和身心放松。一般而言,適合不同詩詞意境的古箏、笛子以及其他傳統(tǒng)民樂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后,需要精心布置賞析場地。為了讓服務對象快速進入詩詞治療的狀態(tài),需要有意識地布置場地和擺設物件,選擇合適的地板材料、坐墊材質、桌椅擺放、場地色調以及飾品裝扮。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社會工作者應盡量選擇或布置一個溫馨明亮的場地,給服務對象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驅除其內心的壓抑感,使其在進入這個場地時就有詩詞賞析和情感投入的欲望。
(三) 循環(huán)賞析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是: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可見,個體對于事物的認知和感受往往需要一個重復的過程。同樣,我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也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音樂都會至少重復一遍,并且在高潮部分不斷重復。同樣的道理適用于詩詞療法的第三個步驟——循環(huán)賞析,即通過對治療詩詞的不斷朗誦、遞進分析和深入反思,促進服務對象的情感代入和身臨其境,從而實現(xiàn)情感宣泄、自我探索與發(fā)現(xiàn)?;诖四康暮妥谥?,循環(huán)賞析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核心步驟:
首先,反復朗誦詩詞語句。此時,社會工作者可以與服務對象在一起反復探討詩詞背景、翻譯詩詞意思、詮釋詩詞意涵的基礎上,反復朗讀詩詞的內容,并至少經(jīng)歷過詩詞朗讀、詩詞默讀以及詩詞背誦幾個階段,將詩詞章句變成個體語言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在詩詞韻律美的熏陶下,反復朗誦詩詞不僅可以促進服務對象自身情緒的同感、宣泄和投入,還可以在朗誦中發(fā)現(xiàn)其內心真正的想法,最終協(xié)助其感受到正向而積極的詩詞力量。其次,反復揣摩詩詞情感。每一首中華詩詞都蘊含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并表現(xiàn)為每一首詩詞的情感基調,要么是慷慨激昂、熱情奔放或者雄渾曠達,要么是沉郁頓挫、蒼涼低沉、悲慨萬分,要么是俊爽陽光、溫情脈脈。這些深藏的情感世界需要服務對象不斷重復、透徹分析和精準把握,并充分運用自由想象的技巧,與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步,最終進一步實現(xiàn)人身、情感和行為的代入。最后,反復分析詩詞背景。中華詩詞往往是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有所感悟甚至是遭遇重大挫折時寫下來的,或者是觸景生情的直抒胸臆,或者是借景抒情寄情山水,又或者是托物言志或文以載道。②因此,詩詞療法必須通過反復分析掌握詩詞背后的社會背景、人物事件以及歷史脈絡,通過協(xié)助服務對象對比虛擬和現(xiàn)實世界中的異同,從而反省目前自身狀況存在的合理性和發(fā)展性。
(四) 人格代入
人格也稱個性,本義是指舞臺上演員所戴的面具,好比中國京劇中的臉譜。由此借用到心理學上,指的是一種可以離開個體肉體而獨立存在于精神世界的主體性,具體表現(xiàn)為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感覺、情感、意志。簡而言之,人格的本質是個體獨立的精神世界,而具體表現(xiàn)為角色集合及其演繹。中華詩詞蘊含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和中華文脈,不僅有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渾厚的邊疆關塞情懷、深沉的羈旅行役體會,也有深沉的愛國情懷、濃烈的思鄉(xiāng)情節(jié)、純真的男女情愫、美好的朋友情誼、溫馨的骨肉親情,還有春光夏景秋思冬韻的自然美以及雄渾豪放、含蓄委婉、沉郁悲慨、清新自然的風格美,更有勇于追求真理、情系民生疾苦、鄙視官場貴族、崇尚獨立自由的風格美。①中華詩詞所體現(xiàn)的人格魅力、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都是詩詞療法中最重要的治療要素。因此,需要通過人格代入讓服務對象融入詩詞情境、體驗詩詞意境、扮演作者角色,最終實現(xiàn)詩詞人格的帶入、領悟以及實踐,從而發(fā)現(xiàn)服務對象多樣性的角色及其扮演能力。
首先是進行角色選擇。服務對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扮演的是其先賦角色、規(guī)范角色和功能性角色,而在詩詞療法中則需要在社會工作者的協(xié)助下確定自身所喜歡和期待的自致角色、開放性角色以及表現(xiàn)性角色,從而將其內心的情感和意志表達出來。比如王翰的《涼州詞》所賦予的則是戍守邊關的將士角色。其次是角色的領悟。正如演員需要對角色進行揣摩和體味一樣,詩詞療法中的服務對象也需要對所選定的角色進行反復的認識、理解和融入。比如,《涼州詞》中關于邊關將士的生活狀態(tài)、內心世界以及人格特征,對于服務對象而言是一種外在而不熟悉的力量和狀態(tài),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加以深入了解。再次是角色的實踐。在服務對象角色領悟之后,社會工作者需要協(xié)助服務對象開展即興隨意的角色扮演,記錄下當時當下包括肢體語言、口頭語言、情緒表達以及精神氣質的真實角色扮演狀態(tài),并要結合服務對象的心理特征和處境分析其與角色的表現(xiàn)異同的原因。在實踐過程中,服務對象可能會根據(jù)其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和理解水平,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行為規(guī)范和特質,從而實現(xiàn)詩詞賦予的角色建設。最后是進行角色反思。無論是角色的選擇、模擬、領悟、實踐還是建設,社會工作者都需要引導服務對象不斷討論、分享和反思其角色扮演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感悟,從中加深對角色規(guī)范和自我概念的認知和重構。
(五) 情感升華
大部分中華詩詞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詩以言志”。當詩詞創(chuàng)作者在人生春風得意、遭遇困境或者迷茫無助之時,通過創(chuàng)作的方式將這種內在的心理情感或者人生理想以詩詞的方式宣泄和表達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詩詞本身就是古人情感升華的體現(xiàn)。而在詩詞療法中,社會工作者也需要協(xié)助服務對象將生活中的焦慮、抑郁、迷茫、困惑、欣喜、成長以及潛能,通過詩詞賞析、角色扮演、角色反思乃至詩詞新作表達出來,并上升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并對個體具有建設意義的行動,這就是情感升華的階段。在詩詞賞析階段,社會工作者主要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了解創(chuàng)作者是如何升華個人情感和抱負的;而在情感升華階段,社會工作者則主要是協(xié)助服務對象如何將個人的情緒、情感、意志等人格特質升華為外在的行為。②在人格升華方面,中華詩詞所包含的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悼亡詩、行旅詩、閨怨詩、戰(zhàn)爭詩、抒情詩、敘事詩等類型,為詩詞療法提供了豐富的服務資源。
在詩詞療法服務實踐中,情感升華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首先,營造同感氛圍是情感升華的前提。社會工作服務的最終目標是促進服務對象的行為改變和功能恢復,而其前提則是服務對象對于詩詞中人和物的感同身受。此時,社會工作者不僅要講好詩詞背后的故事,更要配合服務對象的情感需要。其次,通過適當?shù)臄M人化或借代手法活化和外化服務對象的人格,是情感升華的重要途徑。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通過適當?shù)幕顒幼尫諏ο篌w驗詩詞作者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書信寫作、小組互助、社區(qū)宣傳等方式將服務對象升華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再次,適當?shù)膬x式是情感升華的有效保障。通過詩詞分享、詩詞朗誦、詩詞創(chuàng)作、書信來往、寫作日記、紀念活動、參觀旅游、即興演講等多種儀式性活動,社會工作者可以協(xié)助服務對象打開一個多元化的分析視角,激發(fā)其對于生命、人生以及事物多種可能性的想象力,從而以更為創(chuàng)意的、辯證的、多樣性的角度看待自身、社會以及困境本身。最后,實現(xiàn)心靈凈化是情感升華的最終成效。痛苦、憤怒等不良情緒既可能消耗人體的能量,也可能激發(fā)新的能量。這種將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能量的過程,也是升華的一種方式,比如“化悲痛為力量”。①此時,社會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引導服務對象將內心的不良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讓一切悲痛轉化為前進的力量。
(六) 現(xiàn)實反思
無論是情感的投入、代入還是升華,最終都需要服務對象從詩詞所描述的世界中脫離出來,并將其中所體會的積極經(jīng)驗和正向思維運用到現(xiàn)實處境的應對當中。也有部分服務對象沉迷于詩詞世界,逃避現(xiàn)實矛盾,反而可能產生新的情境依賴。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充分運用支持的技巧,再次通過接納、真誠和同感等緩解案主的焦慮和不安,②尤其需要對服務對象進行言語鼓勵和心理支持,協(xié)助其總結之前所習得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這不僅可以為更多的服務對象提供榜樣和力量,形成服務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可以幫助服務對象拓展來自他人的支持,比如服務對象的親人、鄰居等,以此建立更為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需要鼓勵服務對象重構屬于自己的詩詞故事。很多時候,社會工作者害怕服務對象產生不良反應,所以在做服務時會盡量避免他們的哀傷點,但一味的逃避并不能幫助其解決困難。在經(jīng)過詩詞治療后,社會工作者應主動引導和鼓勵服務對象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這不僅可以讓其直面現(xiàn)實,分析自己的真實處境和心理問題并和社會工作者一起想辦法去改善;還可以讓其在自我披露過程中增強自我效能,坦然面對未來的挑戰(zhàn)。
四、 社會工作實踐中詩詞療法的技巧運用
不同的社會工作療法,不僅有其獨特的理論基礎,更有其獨到的運用技巧。③基于社會工作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探索,詩詞療法發(fā)展出以下實務技巧:
首先是帶入的技術,具體是指社會工作者基于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嫻熟的主持技巧,通過個性化的采訪和主持風格以及恰當巧妙的提問、介紹和引領方式,使服務對象盡快融入詩詞的情境與氛圍之中,形成彼此情緒情感的互動,使服務對象從中獲得審美享受。④社會工作服務過程要維持一種專業(yè)的“被帶入感”,前提是社會工作者必須具有帶入的意識和技巧,具體包括:一是語言帶入。社會工作者在組織服務對象進行詩詞治療時,既可以用豐富的語言為服務對象營造詩詞所需要的情境和氛圍,也可以用自我披露的方式引起服務對象的共鳴。二是音樂帶入。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與詩詞意境或情感相似的歌曲,讓服務對象在音樂引導中自然而然的被帶入。三是動作帶入。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鼓勵的動作或者詩詞作者的經(jīng)典動作,讓服務對象看到這個動作時就聯(lián)想到對應的詩詞。四是場景帶入。社會工作者不僅可以利用新媒體播放影片,把服務對象快速帶入詩詞的情景和氛圍中,還可以在適當時機帶領服務對象親自去創(chuàng)作詩詞的地方或詩詞描繪的場景中體驗,通過身臨其境讓服務對象得到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
其次是模擬的技術,具體是指社會工作者通過親身體驗或角色扮演的方式給服務對象營造一個詩詞的“人工情境”,協(xié)助其從中得到心靈感悟和心理療愈。模擬技巧的實現(xiàn)方式包括:一是模擬場景,指的是在現(xiàn)實世界中塑造出詩詞所描述的場景,讓服務對象在這個場景中去體驗和感受。二是角色扮演,即讓服務對象扮演詩詞作者的角色,根據(jù)詩詞作者的思維模式和性格特征去思考問題,服務對象會在扮演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受詩詞作者的影響,甚至將詩詞角色演成現(xiàn)實的自己,從而達成自我分析和自我發(fā)現(xiàn)。三是模擬寫詩,指的是社會工作者引導服務對象模擬賞析詩詞的形式、內容、情感等,進而自創(chuàng)出一首表達自我的全新詩詞。模擬既有利于服務對象情感的表達,也便于社會工作者觀察和評估其心理和行為特征,更能夠加深其對詩詞內容和情感的理解和升華。
再次是反復的技術。反復指的是服務對象多次誦讀、賞析和回味詩詞的內容和意涵。在話劇表演中,演員反復練習一段臺詞,既可以起到強調的作用,也可以通過音量的增強來實現(xiàn)情感強化和感情投入的效果。在詩詞療法中,反復的技巧也需要適當?shù)丶右赃\用。首先,隨著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服務對象在誦讀詩詞時不僅能深入體會詩詞作者的情感,也會通過多次反復誦讀將自己的情緒宣泄出來,融入詩詞。其次,社會工作者為服務對象選擇的詩詞是具有療愈作用的,反復誦讀有利于服務對象的角色帶入和情感共鳴。最后,服務對象在反復賞析詩詞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覺察自我、接納自我和提升自我,最終實現(xiàn)自我的反思和成長。
最后是升華的技術。升華在這里指的是服務對象總結治療過程的感受和想法,并將情感上升到理性認知和人生信念的高度。社會工作者引導服務對象對詩詞治療的過程進行總結升華,可以幫助服務對象克服離散情緒、總結心理體會并延伸成長經(jīng)驗。尤其是那些處在困境中的服務對象,往往會用消極的眼光看待問題或者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總結升華的技巧不僅可以幫助其剖析自我,看清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可以將詩詞作者的情感帶入其內心世界,服務對象的內心世界也會隨之進行升華,逐漸將消極的情緒排解出來,轉換看問題的角度,以正向積極的的態(tài)度重新審視自己面對現(xiàn)實世界。
五、 詩詞療法運用的社會工作實踐反思
湛佑祥等在《閱讀療法理論與實踐》中指出:“閱讀既可治病,也能致病,其副作用不可忽視”。①唐婉讀了陸游所作的《釵頭鳳》闕一后,提筆在后面寫下了《釵頭鳳》闕二,回去后情緒郁結于心,之后不久就去世了。這充分證明了詩詞療法的適當運用具有積極作用,反之可能具有消極作用。這也給社會工作實踐服務帶來了諸多反思:
首先,詩詞療法需要考慮到服務對象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興趣。運用詩詞療法要求服務對象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如果服務對象本身對詩詞的含義完全不了解,社會工作者在推行詩詞療法進度上會稍顯困難,且達不到詩詞治療的預期效果。因此,社會工作者需要意識到詩詞療法所帶來的正向和負向作用,并敏感認識到這些負作用所帶來的現(xiàn)實及潛在傷害。其次,詩詞療法的運用需要社會工作者具備嫻熟的專業(yè)素質和技巧。概括來說,一是秉持真誠、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讓服務對象感到溫暖親切;二是具有較強的詩詞知識儲備,能夠為服務對象匹配合適的治療詩詞;三是具備詩詞賞析的專業(yè)技巧和手法;四是對詩詞療法的核心概念、適用人群、服務模式、規(guī)范流程以及專業(yè)技巧有熟練的掌握。再次,詩詞療法只能作為輔助性治療手段,在必要的時候服務對象不應該放棄其他治療方法和手段。當服務對象的病癥復雜嚴重時,應接受臨床治療。最后,詩詞療法的素材主要取自于歷代中國詩詞以及外文翻譯過來的詩詞,每一首詩詞均具有其時代背景及其文化蘊涵。在詮釋這些詩詞過程中,需要社會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文化敏感性和政治鑒別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責任編輯:徐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