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春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而課堂導語更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每一節(jié)課開場白的好壞關(guān)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課堂每一分鐘,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chǔ)。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應敲在學生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虼饲擅钣行У膶氩粌H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而且能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激起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一般來說,下述方法較為常見。
一、回顧導入
孔子云:“溫故而知新。”回顧舊知識是導入新課的常用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一般來說,新知識是在舊知識基礎(chǔ)上發(fā)展與延伸,學生是從舊知識中起步邁向新知識的掌握。老師要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提示學生或明確告訴學生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支點,引導他們思考,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精心設計,搭橋鋪路、巧設契機。復習、練習、提問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另一方面在復習的過程中通過各種巧妙的方式設置難點和疑問,使學生思維暫時出現(xiàn)困惑或受到阻礙,從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造成傳授新知的契機。
二、情境導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xiàn)象,孩子們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們把這條規(guī)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導入法,如運用得當,則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獲得知識。平時的生活和課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創(chuàng)設出一個與語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進入角色,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作用。在學習《永遠的蝴蝶》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配樂朗誦和歌曲《思念》,音樂響起,學生立即被音樂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車禍現(xiàn)場的緊張氛圍以及目睹親人離去的悲痛和無奈深深吸引,將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引入了恰當?shù)能壍溃屗麄冊诓恢挥X中進入角色。
三、由面到點導入
學生學習知識是由點到面的積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轉(zhuǎn)變。我們在導入課文時則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況落實到特殊的一篇課文上來,這樣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我講王昌齡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先和學生一起回憶和補充了作者的其他類型的兩首詩《出塞》和《閨怨》,它們代表了王昌齡詩歌的三種類型:送別詩、邊塞詩和閨怨詩,讓學生對整個唐代的主要詩歌題材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四、名言俗語導入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課堂上提到課外的內(nèi)容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對這些內(nèi)容特別感興趣。教師課堂中如能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恰如其分地運用名言俗語,使語言鏗鏘有力,勝似許多散言碎語,如胸有成竹、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等都涵蓋著古代一段故事,能夠展開學生已知的想象空間。游戲俗語還能起到“幽默”的作用,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授《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目前有些干部忘記了艱苦奮斗,有這樣兩句話,‘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這兩句新編俗語說明了什么呢?”“小酒”前面加“革命”二字可謂幽默風趣。這樣導入,吸引在先,魅力無窮。
五、對聯(lián)導入
對聯(lián)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對于它,學生知道不多,但都很想了解,教師如抓住學生的這一求知欲,進行適當?shù)囊龑В隳芷鸬胶芎玫男Ч?。在學習《促織》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下對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薄皩懝韺懷呷艘坏?,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睂W生讀著對聯(lián),興趣倍增。然后我說:“第一幅對聯(lián)是蒲松齡先生為勉勵自己讀書和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而作;第二幅是大文豪郭沫若1962年給蒲松齡故居題寫的,聯(lián)中極盡對蒲松齡及《聊齋》的贊美。根據(jù)對聯(lián),學生很快領(lǐng)會寫作背景,理解文章方便了很多。
語文教學的綜合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導語的設計也不能單一,應力求花樣翻新,多姿多彩。但不管采用哪一種導語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nèi)容緊密相連,自然銜接。
“巧設契機,引人入勝?!币粋€好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開頭,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進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