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光
摘要:雖然湯顯祖一直是“情”的代言人,但“以情反理”不是其唯一堅定的主張。湯顯祖的情理觀念是經(jīng)過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掙扎和人生體驗后逐漸形成的,是反復(fù)變化、不斷深化的。其情理觀宏觀上表現(xiàn)為肯定“情之所必有”、崇尚“至情”、反對外在倫理道德的壓迫、主張“情”的理性化和社會化,是一種較為穩(wěn)健、平衡的情理觀。
關(guān)鍵詞:湯顯祖;情理觀;內(nèi)涵;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4010804
引言
湯顯祖是中國晚明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主要活躍于明嘉靖、萬歷年間。因其“玉茗四夢”和其他詩文創(chuàng)作而成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和戲曲史上值得全方位研究的重要人物,到了現(xiàn)代,更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筆者認為,研究一位作家的思想是解讀其作品的根本,那么對于湯顯祖而言,由于其“至情”之作《牡丹亭》的問世,以及其與心學(xué)大師羅汝芳、持“童心說”的李贄等人的交往,其思想中的情理觀則是湯氏研究者們不能繞開的對象。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聚焦于湯顯祖在人生道路上因自身學(xué)習(xí)、外部影響以及內(nèi)心矛盾掙扎而逐漸成熟的情理觀念,閱讀的脈絡(luò)和資料的整理都是以此點展開的。許多湯顯祖研究的前輩已然在此路上披荊斬棘,光明依稀可見。筆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開掘出富有新意的“問題意識”,力圖推動湯氏研究接近“歷史真相”,在湯顯祖誕辰四百周年之際為“湯學(xué)”研究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其中有些材料未免有強行拉拽之嫌,因此同樣期待著更多的對話和反思,共同進步。
一、研究湯顯祖情理觀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研究一個作家的思想是解讀其作品的根本所在。首先,任何一部文學(xué)作品都是作家主體世界觀的體現(xiàn),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其思想感情是蘊含于心的,無論是寫了相同的或是相反的,都統(tǒng)一于作者對事物的本質(zhì)看法?!渡袝虻洹分械摹霸娧灾尽?、古羅馬文論家朗加納斯在《崇高論》中曾說作品的崇高是作者“偉大心靈的回聲”都佐證了這個觀點。其次,思想是作品的靈魂,它賦予作品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中國古代的思想流派到了晚明已經(jīng)是無比紛繁了,在大環(huán)境下,王氏心學(xué)與程朱理學(xué)的對立在晚明士人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波瀾,一時間,“理”“心”“性”“情”等關(guān)鍵詞充斥著每個思想家,湯顯祖也不例外。無論是“師講性、某講情”的傳聞也好,還是把他作為“以情反理”的先鋒戰(zhàn)士也罷,無風(fēng)不起浪,其代表作、千古名篇《牡丹亭》中大膽塑造了出生入死的“有情人”杜麗娘,并在題詞中明確反對格人之“理”,湯氏“因情成戲”,“情”“理”二字貫穿其文學(xué)創(chuàng)作。再加上他問學(xué)于泰州學(xué)派重鎮(zhèn)羅汝芳,交游于主張“童心說”的“異端”李贄,那么,解讀湯氏作品、探索其思想軌跡,就不能避開對其情理觀的研究。
根據(jù)筆者的閱讀經(jīng)驗,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于湯顯祖情理觀的觀點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許多學(xué)者將“情”與“理”對立起來,代表論者如樓宇烈,在其《湯顯祖哲學(xué)思想初探》中引用了大量湯氏雜文、書信中所能勾稽的論點,從湯氏所處的社會根源、思想來源、文藝創(chuàng)作、道德修養(yǎng)等入手分析其主要哲學(xué)思想,得出以“情”抗“理”的結(jié)論,這里的“理”主要指宋明理學(xué)家宣揚的理學(xué)。另一方面以華瑋為代表的學(xué)者并沒有將“情”和“理”簡單地看作相斥的兩端,而是著力去探求兩者的相接點和契合點,更多地把二者放在更為穩(wěn)健、平衡的關(guān)系中去考量,以期體現(xiàn)湯顯祖思想中的矛盾和變化。兩派都有各自豐厚的資料支持和理論建樹,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判孰是孰非。這時就需要營造百家爭鳴的氛圍,在辯難中使湯顯祖的情理觀得到更好的闡釋。
文學(xué)是充滿蘊藉語言的,再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都不是一板一眼、錙銖必較的,這是其魅力所在、其奧妙所在,也是其“煩人”所在。作者完成作品后便一走了之,留下眾多讀者慌張又期待的面龐,天馬行空地猜測、推論是讀者的權(quán)利和自由,沒有一條“對或錯”的標準答案在等待揭曉,因為即便在世的作者也不會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來更正聲明??墒菬o數(shù)的讀者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挑燈夜戰(zhàn)地閱讀只是在做“無用功”嗎?不然。我們會堅持,因為我們相信,作品背后一定藏著某種“正解”,就像考古探險固然艱難,但事實上一定在某些地方藏著寶物,被稱為“傳說”只是由于時間問題。雖然在湯氏著作中很難找到對情理觀的成系統(tǒng)的闡述,但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其情理觀一定會更為明晰、更有價值。
二、分析“情”“理”二字的內(nèi)涵
從第一節(jié)目前論者的辯難局面上可以看出,不管在情理關(guān)系上是主張“以情抗理”還是堅持“情理兼容”,都是把“情”“理”二字放在大致模糊的范圍內(nèi)進行探討,只能肯定的一點是把這兩個概念置于相對而不一定對立的兩個層面上。并且兩方論者在“情”“理”之含義及其囊括的范圍上存在不小的分歧,這樣下去很難進行有效的比較和討論,會使爭辯停滯,得不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筆者認為,湯顯祖情理觀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經(jīng)歷了人間百態(tài)后逐漸形成的。本文想要研究的對象正是基于湯顯祖人生軌跡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情理觀,并非針對某個哲學(xué)概念或思想辯難而引申出來的情理觀。所以,筆者認為有必要把“情”“理”二字的含義及囊括范圍解釋清楚,這將會對探討二者的關(guān)系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說說“理”。筆者把“理”總結(jié)為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天理”,即萬事萬物存在和演變的規(guī)律與原則。《易傳》中最重要的形上學(xué)觀念是“道”的觀念,即宇宙萬物所遵循的原理。這里,我們可以把“道”看成“理”。之后,孔圣人提出的“知命”說就是承認宇宙世界的必然性,人只能按照自己的目標準則去行事,成功與否還要看外在條件的配合,他所提出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是針對萬事運行自身規(guī)律而言的。湯顯祖在《明復(fù)說》中說:“皆起于知天地之化育。知天則知性而立大本,知性則盡心而極經(jīng)綸。”[1]并且引用孔子的言語“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鮮明地肯定天理的存在和重要性。其實,根據(jù)筆者的閱讀,中國古代的很多思想家都意識到了外界規(guī)律的存在,除了以上舉出的,老子思想中的“?!奔词篱g萬物的規(guī)律,它所認為最根本的就是“物極必反”。之后的漢代儒學(xué)大師董仲舒以及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周敦頤、邵雍、張載等人相繼從不同方面提出的宇宙發(fā)生說都肯定了“天理”的存在。到了程朱理學(xué)那里,這個觀念已經(jīng)相當成熟,朱熹說,做出那事,便是這里有那理,也指的是這一層面的意思。湯顯祖熟讀古書,對這一思想的接受和傳承應(yīng)該是可以理解的;第二層含義是特指宋明理學(xué),湯顯祖曾于遂昌任上作《宋儒語錄鈔釋序》,有云:“自孔孟沒而微言湮,越千百載而宋四子續(xù)?!w嘗讀《太極說》《定性說》而知其學(xué)。讀風(fēng)月玉金之贊而知其人矣。他如正叔、張、朱無不少遜,而名言非乏。”可以看出湯氏對宋儒各家有所厚薄,具體我們在后面闡述情理關(guān)系時會詳細探討,這里可以證明的是湯顯祖對宋明理學(xué)一直有所關(guān)注。在《湯顯祖集》的前言中,徐朔方先生也有提及,湯顯祖的友人中有不少理學(xué)界的知名人士,東林黨的頭面人物高攀龍還曾盛贊湯氏的理學(xué)著作粵行五篇說:“往者徒以門匠視門下,而不知其邃于理如是?!彪m然湯顯祖既不是東林黨,也不是理學(xué)家,但是湯氏由于家庭出身及治學(xué)經(jīng)歷的緣故把理學(xué)一直放在自己的眼界中的;第三層筆者覺得還有綱常倫理的含義。在古代的中國,尤其讀書人,不免受到封建禮教綱常倫理的影響。從孔子的“思無邪”開始,相繼的,墨家提出“兼愛”論,孟子主張“四端”說,到荀子從“性惡論”出發(fā)提倡禮樂,再到董仲舒提出“三綱”。這些學(xué)說中所蘊涵的“理”都指的是綱常倫理。到了朱熹這里,他認為,國家之理就是先王所講所行的治道,他又具化到一大套的綱常倫理。湯顯祖思想中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莫過于他的代表作——至情之作《牡丹亭》,一篇題詞妙筆生花,處處表達著對封建禮教的質(zhì)疑,“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桂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便是鮮明的例證。
接下來,談?wù)劇扒椤?。筆者總結(jié)為兩層含義:“真情”和“偽情”。湯顯祖在《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中開篇提出“人生而有情”,可是“情”有真?zhèn)沃帧U媲椤翱梢院暇贾?jié),可以浹父子之恩,可以增長幼之睦,可以動夫婦之歡,可以發(fā)賓友之儀”。杜麗娘的“生生死死為至情”,柳夢梅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都是“真情”的表現(xiàn)。而“偽情”則“止于形色”,以“食色之性為生”,將人的欲望無限膨脹,將人性的弱點無盡暴露。
上面筆者將“理”“情”二字的多層含義結(jié)合資料闡釋出來,這里再次強調(diào)這一步的意義是更好地明確本文的探究對象,并且將其置于湯顯祖人生過程之中來探討。慢慢地,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二字各自的幾層含義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譬如,宋明理學(xué)提出“存天理、去人欲”,一方面在承認著世間規(guī)律,另一方面在宣揚著綱常倫理;在一定時空內(nèi),針對渺小個體而言,禮教倫理也不免成為世俗的“天理”和規(guī)律;“真情”和“偽情”中都包含“欲”,只是前者是合乎理義的自然情欲,后者是毫無限制的“濫欲”。
我們可以看出,“理”“情”二字各自的含義之間存在的區(qū)別只是同類別范圍內(nèi)的差異。而湯氏也沒有在著作中明確闡明“理”“情”二字的具體含義,以上的總結(jié)是筆者從湯顯祖的詩文和戲劇中生發(fā)出來的,如果在探討兩者關(guān)系時具體到細微處難免有不妥之處。同時也正因為有了多層含義的鋪墊,我們才可以放心大膽地在下面的討論中按照“情是情、理是理”的模式進展下去,而讀者也可以在上述解釋基礎(chǔ)之上添加自己的想象生發(fā)進行更好的理解。
通過上述說明,我們再簡明扼要地總結(jié)一下“情理”二字的特點就可以展開對二者關(guān)系的研討了。
(1)情和理反映的是不同的東西,一內(nèi)一外,兩者是相對而并不一定對立的關(guān)系。
(2)情和理都有好有壞,區(qū)分界限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有差異。
(3)情和理不取決于人,但都與人息息相關(guān)。
三、闡釋“情”“理”之關(guān)系
有了含義層面的鋪墊,我們就可以暢快淋漓地進行“情理”關(guān)系的闡釋。
首先,湯顯祖作為“以情反理”的先鋒,這是其情理觀最顯著的一面。湯氏在其代表作《牡丹亭》中運用大膽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極度贊揚了“有情人”杜麗娘“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的愛情經(jīng)歷,把“情”抬到很高的位置?!暗谠评碇?zé)o,安知情之所必有邪。”通過強調(diào)情的神奇作用,來以情駁理。在劇作中,太守杜寶和腐儒陳最良顯然是“理”的代表。杜寶按照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塑造杜麗娘,壓抑她的自然天性,強迫麗娘走良家淑女的既定路線。陳最良是個不通人情的腐儒,以封建倫理的眼光看待一切,教導(dǎo)麗娘“后妃之德”。在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們的行為是飽受作者詬病的,與對待麗娘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這可以看作湯顯祖“以情反理”的鮮明例證。這里湯氏所駁斥的可以認為是不合理的、壓抑人性的封建禮教和倫理道德。
其次,筆者認為“以理反情”也是湯顯祖情理觀中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這里所反的“情”主要是指過分的“形色之欲”。湯顯祖作于遂昌任上的《秀才說》中提及,他十三歲就師從羅汝芳,然而因為“血氣未定”,恣意放縱,“幾失其性”。“中途復(fù)見明德先生”,老師以性命之說想究問,湯顯祖“夜思此言,不能安枕”。對于“性”,古代先賢有著不同的理解,而湯顯祖從明德先生那里吸收過來的“性命之說”是既重視個體自然生機又張揚道德本體?!爸疄樾允且?,非食色性也之生?!毖ベt之道,其豪為才,其才可秀;以儒家圣賢之理抨擊放縱之欲,這樣的思想離不開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湯氏家族系書香門第。湯顯祖在《和大父游城西魏夫人壇故址詩序》中有提及“家君恒督我以儒檢?!边^庭訓(xùn)的《湯顯祖?zhèn)鳌分姓f湯顯祖:“十三歲補邑弟子員,已能為古文詞,讀諸史百家諸書?!盵2]湯顯祖于萬歷十四年(1586)在南京太常寺博士任上,為自己三十七歲生日寫了一首名為《三十七》的詩:“初生手有文,清羸故多疾……家君有明教,大父能陰騭?!盵3]以上我們可以閱讀出湯顯祖從小受到了很深的儒家禮教的熏陶,思想中受圣賢的影響很深,所以產(chǎn)生“以理反情”的主張并不為怪。
無論是“以情反理”,還是“以理反情”,都是處于兩端的關(guān)系。漸漸地,筆者發(fā)現(xiàn),在湯顯祖的思想體系中,“情”和“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緊密相連,趨于一種“情理相衡”的狀態(tài)。前面章節(jié)提到的《宋儒語錄鈔釋序》中湯顯祖對宋儒有所厚薄,尤為推崇程顥。程顥在《定性書》中說:“夫人之情,易發(fā)而難制也?!盵4]又云:“圣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在程顥看來,人的情感抒發(fā)是自然現(xiàn)象,刻意壓抑是不現(xiàn)實的,圣人懂得調(diào)節(jié)情感和理性的關(guān)系。那我們就可以推論湯氏對《定性書》的肯定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程顥這種較為穩(wěn)健的情理觀的認可,肯定主體情感抒發(fā)的合理性,同時做到有所節(jié)制、兼顧理性。湯顯祖的《貴生書院說》可以說是反映他思想的一篇極為重要的論作。在里面,湯氏首先承認了“形色即是天性”,但是又提出人如果“止以形色自視其身”的話,就是“自賤”。進而提出“知生”,得出結(jié)論“天地之大德曰生”。知后就要“貴生”,存仁孝之心,為善除惡,是“貴吾生”;為生民立命是“貴天下之生”。湯顯祖所貴重的“生”,不僅要依托于“形色”,更要與道德感和社會性相結(jié)合,是“情”與“理”的結(jié)合;在與友人的交游中,湯顯祖“情理相衡”的思想顯而易見。“異端”李贄可謂湯顯祖的師友,他所主張的“童心說”對湯氏有著很大的影響。他曾說:“自然發(fā)于情性,則自然合乎禮義,非清性之外復(fù)有禮義可止也。”抒發(fā)自然情性、抵制外在倫理的壓抑,這是兩者思想的契合點。而李贄的“童心說”完全拋棄世俗的關(guān)懷和道德的修養(yǎng),應(yīng)該是湯顯祖所難認同的。湯氏《太平山房集選序》云:“蓋予童子時,從明德夫子游,或穆然而咨嗟,或熏然而與言,或歌詩,或鼓琴,予天機泠如也。后乃畔去,為激發(fā)推蕩歌舞誦數(shù)自娛。積數(shù)十年,中庸絕而天機死。”這是湯顯祖深刻反省自我的文字,其中代表童子之心的“天機”和體現(xiàn)倫理道德的“中庸”至少是同等重要的。李贄的情理觀是激進的,而湯顯祖的則較為穩(wěn)健,在“情”的張揚程度上李贄顯然要過于湯顯祖,在“理”上湯顯祖是有所保留的。禪宗大師達觀是湯顯祖非常要好的朋友,對他的思想影響很深。在情理關(guān)系上,達觀非常明確,嘗有云:“重重歷煅,無明煅盡,而妙覺始圓,亦不出‘以理折情四字?!痹谶_觀看來,“情”與“理”相互對立、不可轉(zhuǎn)化,“情有者理必?zé)o,理有者情必?zé)o”是達觀對湯顯祖戲曲創(chuàng)作理論的回應(yīng)。湯顯祖卻在《寄達觀》中反駁道:“情有者理必?zé)o,理有者情必?zé)o。真是一刀兩斷語?!B視久之,并理亦無。……白太傅蘇長公終是為情使耳?!彪m然二人在對朱熹哲學(xué)的評判上所見略同,但這顯然表明湯氏對達觀的情理截然對立并不認同,湯顯祖始終無法拋棄“情”,“情”是湯顯祖人生中重要的一環(huán)。袁宗道在《白蘇齋類集》中的《致湯義仍》里勸慰湯顯祖說:“宦路升沉,自不必論;不然,是世間真有揚州鶴也?!敝欣梢嘤小吨聹x仍》篇以對“古往今來,唯有討便宜人是第一種人”和“大人之不為人用,久矣”的論述寬慰湯氏。間接地,我們可以看出湯顯祖對世俗功名的留戀與無奈,這也是他在那個時代、在那個家庭環(huán)境中所養(yǎng)成的心性,無論其多么張揚“情”的抒發(fā),歸根結(jié)底都無法脫離現(xiàn)實人生,《牡丹亭》結(jié)尾的《圓駕》一出就是湯氏理想和現(xiàn)實結(jié)合的完美例證。
上面筆者闡述了有關(guān)湯顯祖情理相衡的種種表現(xiàn),在此鋪墊上,筆者要著重指出,對于湯顯祖而言,“情”是要特別突出的地方。湯顯祖的母親吳夫人身體不好,他自小由祖母帶大。湯顯祖自幼身體羸弱,長輩給予了他許多慈愛,這讓他更多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真情和至情。而其對于“情”的體會和肯定,大概也是從那時候萌發(fā)的。研究湯顯祖的情觀,非傳世名作《牡丹亭》莫屬?!赌档ねぁ窂念}詞“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開始定下基調(diào),肯定“情之所必有”。接下來,就杜麗娘而言,先是“慕色”[5]之欲情,“芍藥欄前”、“湖山石邊”,盡可知其“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是謂之“情真”;接著是纏綿相思之愛情,“情悵然”“淚暗懸”,如若“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了,可見其“情深”;下面就是生生死死、死而復(fù)生的人鬼至情,“時間何物似情濃?”情起而深,相思而死,又能“月落重生燈再紅”,發(fā)出“每夜得共枕席,平生之愿足矣”,情之至也。就柳夢梅而言,始于情真,拾畫而識,奇嘆“不在梅邊在柳邊”,“則愛你如美花眷,似水流年”;進而情癡,乃“畫餅充饑”,早晚“玩真”,企盼“恰些春在柳梅邊”;最后發(fā)入情深,夢中冥誓:“生同室,死同穴”,開山掘棺,企盼回生,依傍蟾宮,遠謁丈人,“漸入揚州路”。肯定“情之所必有”,始于情真,進而情深,歸入至情。這就是湯顯祖的“情”觀,是他情理觀中的根本。
經(jīng)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對湯顯祖的情理觀有了大概的認識,整體上較為穩(wěn)健,簡單來說,是情理相衡而突出情。
結(jié)束語
身為言情名作《牡丹亭》作者的湯顯祖,其情理觀在研究自身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此的有效把握于閱讀、理解其作品都有相當大的幫助。本文從湯顯祖情理觀的研究現(xiàn)狀入手,提出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在文獻資料的基礎(chǔ)上按照由內(nèi)涵到關(guān)系的思路去闡釋其情理觀,得出情理相衡而突出情的結(jié)論。本文的研究原則就是每一步分析都要做到有理有據(jù),力圖還原“真相”。誠然,情理觀涉及主體情感和外在社會現(xiàn)實的摩擦、交流,是會反復(fù)變化、發(fā)展的。從歷史文獻上看,湯氏對此也沒有非常明確地闡釋過。那么,筆者當然不敢妄然定論,所做的努力只是為了使湯顯祖研究更上一層樓。同樣希望湯顯祖的優(yōu)秀著作能長久、廣泛地流傳下去,開放更多希望、向上的花朵。
參考文獻:
[1]湯顯祖.湯顯祖集[M].徐朔方,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646.
[2]毛效同.湯顯祖研究資料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86.
[3]鄒自振.湯顯祖與玉茗四夢[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11.
[4]程蕓.湯顯祖與晚明戲曲的嬗變[M].北京:中華書局,2006:37.
[5]湯顯祖.牡丹亭[M].徐朔方,校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5:135.
A Brief Exploration of Tang Xianzus Outlook on Emotion and Principle
ZHANG Xugua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Although Tang Xianzu has always been the spokesperson for “l(fā)ove”, “arguing for emotion while against principle” is not his only firm proposition. His outlook on emotion and principle came into being gradually via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as well as his life experiences. The outlook kept changing and became more thorough step by step.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mphasis on the existence of emotion, an endorsement of “supreme emotion”, opposition to the oppression of ethnic rules, and an assertion of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 which is relatively solid and balanced.
Key words:Tang Xianzu; outlook on emotion and principle;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責(zé)任編輯:陳樹)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龍江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