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就應當以此為著眼點,引導學生圍繞相關數學知識,在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在提供動手空間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在進行自主質疑問難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在主動融入實踐生活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從而切實有效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形成相關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主動學習方式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更新理念,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重理論,輕過程”這種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陳舊教學方式,就要實現(xiàn)在新課標背景下,以學生的主動學習數學的學習方式,來激活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實施體驗式的數學學習方式,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在數學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充分發(fā)展,得以有效提升。
一、 在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教材知識特點,巧妙創(chuàng)設與教材知識內容相匹配的學習情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借相關學習情境,實施相關情景學習策略,這樣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會大大提升,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這一課中,為了導入新課,激發(fā)求知欲,我先出示這樣一道題目“學校有12個籃球,體育課上四年級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組,女生組2組活動,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幾個籃球?”這是一個平均分得例子,很簡單,同學們很快算出了答案。然后再出這樣一題:“三年級上體育課,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歡籃球運動,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2組,每組分得幾個籃球?”教師接著問:“也能分6個嗎?”對于以上的分法,學生從不同的著眼點,從不同的視角,有著不同的看法,這要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看看自己與別人在看法上的差異點是什么,共同點又是什么,以此達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向更深的維度,向更廣的方向推進。
二、 在提供動手空間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
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往往通過引導其進行動手操作實踐,學生學習的效果會顯得突出,會顯得感悟深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針對教材特點,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提供給學生參與操作實踐的機會,在相關操作實踐中學到數學知識,學得扎實有效。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在此基礎上實施主動學習。無遵循這些心理現(xiàn)象,在教學圓柱體積時,為了闡述圓柱體割拼成一個長方體后,長方體比圓柱體增加了兩個側面,每個側面的長和寬就是圓柱的高和底面半徑這個結論。我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先將圓柱平分割成8等分,再將圓柱平分割成16等分,各拼成一個長方體,比較拼成的長方體有什么不同?(平分越多等分,越像長方體。)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比較,提問:“這個長方體的哪部分與圓柱體相同?”
(底面積與高)底面積與高相等,體積有什么關系?(相同)表面積呢?(長方體增加了兩個側面)那么,“長方體側面長與底面高,寬與底面半徑各有什么關系?”(得出結論)。這樣,學生通過操作,通過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有了理解數學知識的相關憑借,學生學起來就靈活、扎實、更為有效。
三、 在進行自主質疑問難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
什么事物會讓學生特別感興趣?什么事物最易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呢?那就是哪些能夠引起學生進行思考的問題,在此處學生最為容易感興趣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當為學生搭建各種質疑的機會,形成各種質疑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此進行發(fā)問,進行提問,進行探究,實施主動式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如,在學生對學習的數學知識特別感興趣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適合的機會,引導學生圍繞學習數學內容發(fā)出疑問,并對這些疑問先進行初步的探究,形成初步的學習數學的感悟,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問題就富有探究的價值,而且教師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教學就顯得特別有針對性了。因而,在教學“折扣”后,我出示這樣一道題目:
某商場運來300臺洗衣機,每臺售價500元,每售出1臺后可得到15%利潤。其中20臺有些破損,按售價打八五折出售。這批洗衣機售后可獲得利潤多少元?
綜合算式:500×300×15%-500×20×(1-85%)=22500-1500=21000(元)
這樣解答顯然較為復雜,為了開拓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質疑問難,從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思考。學生在此基礎上就會進行分析,會靈活根據問題的相關已知條件進行比較分析,再與所要求的問題進行對照,其思維會隨著分析而展開,并且會找到相關的解決思路或解決辦法,以此達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并形成相關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綜合算式:500×15%×(300-20)=75×280=21000(元)
四、 在主動融入實踐生活中實施主動學習方式
數學教學應當引導學生生活實踐中的相關數學知識運用到數學學習中。如教學有關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圖形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相關的圖形,如升國旗中的長方形的國旗,生活中有關正方形的桌面或長方形的桌面,等等。這些都可以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在課堂上展開討論,對學習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教學,學生學習起來顯得輕松,學習效果又特別突出,又能夠把學習的知識巧妙地運用于生活中,達到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課標》為指導思想,在教學中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得到相應的主動式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躍曦.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學習方式的淺談[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4(04):45-46.
[2]劉靜.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0):99-99.
[3]徐秀琴.基于小學生前置學習的思考和策略[J].內蒙古教育,2016(01):20-20.
作者簡介:
謝寶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詔安縣寮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