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妮
摘 要:整本書閱讀主要包括圖畫書和兒童文學閱讀。整本書閱讀與教材的整合有五種路徑:以單元、文體、一篇課文、節(jié)選課文和作者為中心拓展閱讀。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設計:一是扣故事讀,理清脈絡;二是扣人物讀,深化理解;三是扣主題讀,健全人格;四是扣寫法讀,讀中學寫。
關鍵詞:整本書 圖畫書 兒童文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課外閱讀量,第一學段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萬字。目前,小學六年中合計的閱讀課文才三、四百篇,幾十萬字。學生課外閱讀處于零散、無序、僵化的淺閱讀狀態(tài)。
整本書閱讀指小學生對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目前,就兒童閱讀整本書而言,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文字為主的整本書;一類是圖畫和文字共同講述故事的圖畫書。整本書閱讀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單元內容選擇適合的書目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共讀整本書,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1]
一、找準整合五種路徑,課內課外融為一體
整本書閱讀與教材的整合可以根據課文的體裁、內容、人物、作者等選擇適合學段特點的整本書進行閱讀。
1.以單元為中心,篩選主題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
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既定的主題,單元中的課文都是根據本單元主題的不同角度選材的。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直面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年代,傾吐了孩子們對和平的呼喚。學習本單元推薦圖畫書《爺爺的墻》《開往遠方的列車》《歐也妮先生的大提琴》,兒童文學推薦共讀《帕瓦娜的守候》《鳥兒街的島嶼》和《戰(zhàn)馬》,請學生必讀一本,選讀其他。[2]
2.以文體為中心,選擇同類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
文學體裁分為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比如兒童詩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最具有原始形態(tài)的兒童文學。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兒童詩,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節(jié)奏美、語言美、意境美、想象美和情感美。比如三年級上冊學完童詩《聽聽,秋的聲音》推薦閱讀金波主編的《蝴蝶 豌豆花——中國經典童詩》,讓學生深入閱讀兒童詩,有助于加深對兒童詩的認識和感悟,提高理解運用能力。[3]
3.以一篇課文為中心,輻射相關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
一篇課文的故事類型、人物形象、表達方法等都可以成為補充閱讀的角度。比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編選呂麗娜的童話《小木偶的故事》中小木偶是一個童話故事常出現(xiàn)的人物形象,課后以小木偶的人物形象進行拓展閱讀。課堂補充閱讀圖畫書《你很特別》,講述一個小木偶胖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的故事。兒童文學推薦閱讀《小木偶奇遇記》。通過對比閱讀,學生對不同作者筆下的小木偶形象有了更鮮明的認識,開闊了思路,提高了鑒賞能力。
4.以節(jié)選課文為中心,延伸整部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
語文課文中節(jié)選名著篇章較多,編者一方面讓學生學習經典名著,同時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促進閱讀名著整本書。以五年級下冊為例,《冬陽·童年·駱駝隊》選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將相和》選自《史記》;《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景陽岡》選自《水滸傳》;《猴王出世》選自《西游記》。選文涉及的名著較多,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實際進行選擇。
5.以作者為中心,拓展其他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作者很多都是大作家,留下許多經典的作品。教師應該把這些作家和作品從幕后推向前臺,讓學生了解,激發(fā)閱讀的欲望。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選編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學后推薦整本書《安徒生童話》,并在交流中把安徒生的生平融于作品當中,透過作者的人生經歷,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領會作家的情感。
二、抓住導讀四種路徑,淺閱讀走向深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無論是薦讀課,還是導讀課,都可以緊扣故事、人物、主題、寫法方面設計教學內容。下面我以在高年級教學《洞》為例談談具體操作。
1.扣故事讀,理清脈絡
這部小說講了三個故事,圍繞著主人公斯坦利·葉那茨的故事,同時回憶了一百多年前關于伊萊亞·葉那茨和凱特·巴洛的故事。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流程圖記錄故事線索,把握故事脈絡。
讓學生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安排故事線索的穿插變化?每一次的變化給出了哪些關鍵信息?埋下了哪些伏筆,揭示了哪些真相?設置了哪些懸念,引發(fā)了哪些閱讀感受?
2.扣人物讀,深化理解
活動一:這部作品,登場人物眾多,跨越的時間長,發(fā)生時間復雜。然而,乍看支離破碎的碎片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故事發(fā)生時間、故事內容給人物分類,一邊讀故事一邊填表。理清故事人物關系,把碎片拼湊起來,有助于讀懂故事。
活動二:故事的主人公是斯坦利,外號叫洞穴人。翠湖營還有哪些男孩子?并說說他們的性格特點,你是想從哪里看出來的?
3.扣主題讀,健全人格
討論一:斯坦利這個人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或者說經歷了翠湖營的生活,他會有哪些成長?
討論二:你對斯坦利和零蛋的友誼,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而斯坦利在上山的過程中全心全意照顧零蛋,這和葉那茨家族世代的詛咒有何關聯(lián)?
這兩項討論內容都是圍繞“成長”和“友誼”的主題設計的。
4.扣寫法讀,讀中學寫
討論一:斯坦利和零蛋在逃出翠湖營的那幾天里靠什么食物果腹?他們是怎樣發(fā)現(xiàn)那種食物的?小說在哪里還描寫過這種食物?
討論二:小說哪里都寫過黃斑蜥蜴?你明白蜥蜴為什么不咬斯坦利和零蛋了嗎?文中多次寫到洋蔥、蜥蜴,你知道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嗎?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懸念,巧設伏筆,使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
葉圣陶這樣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整本書閱讀教學也是如此,要使學生懂得緊扣主題、人物、寫法、故事線索等閱讀整本書,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
參考文獻
[1]吳娟.《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師生共讀模型的共度與實踐》,《教學實踐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2014(7).
[2]李懷源.《由葉圣陶“讀整本書”思想談小學整本書閱讀》,《課程·教材·教法》,2009(4).
[3]范燕瑞.《基于單元主題的課外閱讀與教材整合的路徑和方法》,《上海教育科研》,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