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紅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綜合護理管理對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實際作用。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間,在我院選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和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管理,分析對血糖的控制效果的實際應用價值。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空肚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以及晚餐后血糖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可有效控制血糖,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妊娠糖尿病;綜合護理;血糖控制效果;實際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5--01
妊娠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在確定妊娠后,發(fā)現患者出現有各種程度的耐糖量減低或明顯的糖尿病。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趨勢呈現升高現象并向年輕化轉移。本次研究在在2015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間,在我院選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利用綜合護理管理對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實際作用,具體結果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間,在我院選取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盲法和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2~30歲,平均(28.9±3.6)歲,孕周22~37周,平均(24.5±1.2)周,包括有初產婦23例,經產婦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1~37歲,平均(29.2±3.4)歲,孕周22~29周,平均(24.9±0.9)周,包括有初產婦25例,經產婦5例。根據糖尿病家族史,尿糖測試測定、空腹血糖測定以及糖篩查實驗等,兩組患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研究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常規(guī)飲食護理,提供母體和胎兒足夠的熱量及營養(yǎng),適當的增加體重。注意營養(yǎng)分配比例,及餐次分配。飲食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使用胰島素,定期檢測血糖和尿糖。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生活要有規(guī)律,多參加積極有益的活動。常規(guī)心理護理,指導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樹立順利分娩的信心[1]。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管理,了解患者的病史,評估胎兒健康狀況,評估產婦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情況。妊娠早期妊娠反應會給血糖控制帶來困難,嚴格監(jiān)測患者血糖變化,及時調整胰島素用量。指導產婦正確的控制血糖,護理人員確定患者用藥作用高峰期,配合飲食,減少低血糖發(fā)生。護理人員與患者及時溝通,鼓勵患者表達擔憂,使其能夠正向積極的面對 壓力,解決問題。分娩期觀察患者有無低血糖癥狀,根據靜脈輸液藥物種類和宮縮情況及時調整輸液速度看,監(jiān)測胎心、子宮收縮以及患者生命體征。產褥期評估子宮收縮情況,觀察患者是否有感染癥狀。做好新生兒護理,注意保暖、吸氧、早開奶[2]。
1.3 判定標準
本次護理效果判定如下,顯效:患者產后體溫正常,會陰切口或腹部切口無感染,未出現低血糖、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有效:患者產后體溫正常,會陰切口或腹部切口無感染,出血輕微出現低血糖、產后出血;無效:患者產后體溫略高,會陰切口或腹部切口出現感染,出現低血糖、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空肚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以及晚餐后血糖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結果錄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及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2.2 治療前后血糖變化情況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肚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以及晚餐后血糖對比差異不顯著,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空肚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以及晚餐后血糖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經過復雜,對母嬰具有較大危害,需加強臨床護理。由于孕婦吃的精且多,而活動量少,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3]。妊娠糖尿病是嚴重影響母嬰健康的一種疾病,而對母嬰的影響程度取決于糖尿病病情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較重且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對母嬰影響較大[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臨床護理要求也日益增高,綜合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夠將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長期有效的控制在正常分為內,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綜合護理是將護理程序系統(tǒng)化,為患者制定標準化的護理,將護理質量控制與護理服務內容整體協調一致,保證護理服務水平。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顯著提高護理效率,使患者血糖能夠長期得到有效的控制[6]。為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有助于體提高患者的尊醫(yī)行為,保證治療的持續(xù)性,并且提高患者對自身營養(yǎng)、保健的認知,進而更有效的控制血糖[7]。本次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空肚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以及晚餐后血糖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管理對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易華, 李素芬, 陳格玲. 綜合護理管理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 2016, 12(12):870-871.
歐陽春輝, 崔睿. 綜合護理管理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變化及控制效果分析[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8(10):1226-1227.
張紅霞, 韓瑋. 探討綜合護理管理對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變化及控制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2):123-124.
余銀芝. 產后護理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疾病認知水平的影響[J].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7, 23(24):4608-4608.
蔡陳芳. 早期護理干預并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J]. 健康必讀旬刊, 2017, 12(11):499-500.
常青, 鄧青春, 康莉,等. 持續(xù)性護理管理對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響[J]. 婦產與遺傳:電子版, 2015, 5(2):46-49.
孟珊, 康莉, 鄧青春,等. 持續(xù)性護理質量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響[J]. 婦產與遺傳(電子版), 2015, 5(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