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
意象派詩以其獨特的韻律節(jié)奏和審美價值,在英美現(xiàn)代主義詩歌史上獨樹一幟。本文將從中英意象詩歌流派發(fā)展入手,以意象派代表詩歌《紅色手推車》與《天凈沙·秋思》為例,就中英意象派詩中的語言和意象進行比較研究,旨在分析探討中西方意象詩歌的不同之處,及中西方文化思維的不同。
1 引言
意象派(Imagism),流行于1909年至1917年,由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分支意象主義運動發(fā)展而來。當時的西方世界經過了一戰(zhàn)戰(zhàn)前對戰(zhàn)爭的瘋狂追捧,轉向戰(zhàn)后人們的苦難和絕望。二者轉變之間造成的極大落差反映到文學,則是對傳統(tǒng)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背離。以埃茲拉·龐德為代表的意象派詩人厭煩了因循守舊,汲取東方古典詩歌鮮明簡約的意象,發(fā)展成為意象派。
2 具象和抽象
20世紀意象派詩是美國現(xiàn)代新詩的一個標志,促進了美國新詩運動的發(fā)展。意象派詩歌凝縮簡練,強調意象的組合方式,形式上不受傳統(tǒng)詩歌的節(jié)拍約束。龐德曾定義“意象”為“在剎那間呈現(xiàn)理智和情感的復合物的東西”。T·E·休姆則堅持句子和詞組被視作意義的單位。W·C·Williams對于語言運用則要求“不要用冗余的詞,……不要沾抽象的邊”。由此可見,意象派強調“從象征符號走向實在世界”,把重點放在詩的意象本身,讓情感和思想融合在一瞬間的意象中。如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紅色手推車》,詩人以十幾個詞便描繪出一幅清新鮮艷的雨后農家小院圖。其描述的畫面具體形象,直觀可見,色彩豐富,動靜相宜,讀來仿佛眼前便浮現(xiàn)出那臺把手已被磨得光滑的手推車,車身上覆蓋的雨水在陽光照耀下淋漓發(fā)亮,幾只白色雛雞在一旁嬉戲覓食。畫面雖簡單卻具體,好似素描,一筆一動勾勒出的皆為細膩平鋪的具象,令人對細節(jié)過目不忘。
反觀中國自《周易》提出“意象”概念開始,后在莊子《外物》中加以闡說。想要精確巧妙地表達出意思,則必須忘記語言,將表達手法、語言技巧拋卻不顧,專注于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用客觀的物象輔助主觀情感的表達,以求能達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正如王弼所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梢娫凇耙狻薄跋蟆倍咧g,“意”是本源,而“象”則是達“意”的途徑?;诖?,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具有經驗綜合型的主體意向性思維,詩歌多呈現(xiàn)出直覺性、整體性特點。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別西方意象派詩歌的具象,《秋思》并沒有直接告訴讀者面前所見的是怎樣枯朽的“枯藤”,“昏鴉”是飛是立,“流水”是急是緩,如何的“瘦馬”,又是如何落魄的“斷腸人”,但開篇短短十二字豪墨揮灑,六個意象卻渲染出一副凄涼破敗的景象。讀者雖無法識別出畫面中每一個“象”的具體方位,但其詩的“意”卻完整地以抽象的詞語表達了出來,加之帶有文化審美意味的情感詞,如“枯”、“老”、“昏”、“古”、“西”、“瘦”等,更深入淺出地帶給讀者閱讀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鳴。
3 形合與意合
東西方文化、思維差異巨大,體現(xiàn)在詩歌上便是形合與意合的差異。西方思維講求內部邏輯,重理性輕感性,格外注意形式、物質之間形而上的區(qū)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類概念之間形式邏輯思維,表現(xiàn)在語言上則為線性語言,詞句間邏輯條理分明。而東方思維受傳統(tǒng)老莊哲學影響,偏重整體,強調直覺上的感官體驗,語言文字多為樹狀表達,重領悟,少邏輯,多意合。
《紅色手推車》詩體短小,全詩只有一個句子,被拆散成四個詩節(jié),每個詩節(jié)兩行,均以三個單詞和一個單詞分行出現(xiàn),錯落有致,形成了別致的視覺效果。全詩僅16個單詞,卻分8行,每一行都強烈需要下一行事物以形成完整意義的整體,達成形合的效果。“upon”“glazed”“beside”三個明確方位指示詞將手推車、雨水、白雞三種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barrow”“water”“chickens”這三種事物的字詞均獨立成行,由此制造出停頓跌宕的表達效果。
中文小令《天凈沙·秋思》同樣簡潔短小,共五句二十八字,前三句僅十八個字,卻寫出了九種事物,具有典型漢語句法結構的特點,且語言連接無需虛詞,不受時、格的變化,時空關系和主賓關系靈活多變。如首句“枯藤老樹昏鴉”,意象組合不如英文詩《紅色手推車》那般復雜,僅是三種事物的疊加組合,卻既增加了意象密度,又加強了含蓄的表達效果。其意象也不單局限于簡單疊加,而是有選擇性的擇取有關聯(lián)的意象,層層遞進,豐富了讀者的感官享受,充分表現(xiàn)出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合特色。
4 結束語
意象派詩起于中國古典詩歌,在20世紀為新派詩人所用,啟發(fā)了英美一代新詩的創(chuàng)作,其雖學習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之美,但因中西方思維邏輯和文化方面的差異,造成了中英意象詩歌在語言和文學形式上的不同。本文以意象派代表詩歌《紅色手推車》與《天凈沙·秋思》為例,就其中的意象組合進行了比較分析,最終得出英詩更具象,重形合,而中文意象派則更抽象,重意合的結論。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