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超
在初中教育中體育教學的地位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也是初中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新課標的初中教學任務中是培養(yǎng)兼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去改革教學方法,對其提高初中體育教學速率是很有必要的。
新時期課改過程中初中生體育教學是中學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階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快樂啟發(fā)教育為目標的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有利于豐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增強學生免疫力,培養(yǎng)堅毅、樂觀的性格,促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性。
青少年的體質健康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點關注問題,且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設備與教學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配合也可以幫助提高教學效率。當今社會需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并且在社會壓力日趨增大的情況下,好的身體素質也是應對社會快節(jié)奏的有力保證。
1 目前我國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研究現狀
在現階段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中很多學者都各抒己見提出很多教學模式理念,如快樂教學,愉快教學,技能教學等,還很缺乏對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的統一意見。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在探索階段,缺乏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實踐案列的研究也沒有深入的進展。尤其是初中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學階段的敏感階段,初中體育教學的對象是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體育教學模式探索也應謹慎為之。中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學生開始掌握學習技能,逐漸形成自我性格,也是學生養(yǎng)成鍛煉自身的良好習慣,形成身心健康狀況的關鍵階段。所以初中生的體育教育改革關系到整個國家的未來,而快樂體育教育模式的研究順應了青少年的特性。
2 初中生體育興趣化教學提升策略
2.1 圍繞學生展開的快樂體育教學模式
在以快樂體育為導向下初中體育教學的模式中要求體育課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主體的開展各式體育活動。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要求學校老師引導學生們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參與到開創(chuàng)快樂體育教學形式的活動中。同時在快樂體育為向導的體育教育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老師不僅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身心健康問題,還要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掌握學生動態(tài),從而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亦師亦友的關系,更有助于老師營造平等﹑和諧﹑輕松﹑愉悅﹑民主的學習氛圍。在創(chuàng)新形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一切教學方針都應圍繞學生為主體的展開,要做到“以人為本”,擺脫傳統體育教學情境中學生對體育課教學內容毫無興趣,視體育課為休息時間,學生經常請假不愿參加日常體育課鍛煉的狀況。
2.2 初中體育興趣化教學應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開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盡量做到因材施教。初中生的身體已經發(fā)育較好,男女分明,初中時期的男生女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教師可以分開教學,初中時期的男生性格多躁動,不能安下心來學習,教師可以向學生傳授太極拳,使學生平靜心態(tài),鍛煉協調能力。而初中時期的女生處在青春期發(fā)育的階段,女性特征形成,教師可以進行健美操、啦啦操等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儀態(tài),使其鍛煉出良好的形態(tài),并達到鍛煉學生協調能力的目的。
2.3 構建以“游戲+體育活動”為內容的新型課程
快樂體育教學的實際目的就是想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現體育教學中的樂趣所在??鞓敷w育教學中的主打元素是“快樂與輕松”,使學生在趣味運動的參與過程中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快樂之處。體育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體育活動,可以基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技術教學法與快樂教學法配合應用會使課堂教學內容事半功倍。
在快樂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很是關鍵,在互動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與教師的相互了解,在快樂輕松的學習情境中落實體育精神,學習體育技能,啟發(fā)學生身心積極健康的發(fā)展。在這種氛圍下的教學可能幫助學生消除對體育課的厭煩情緒,以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投入到體育鍛煉和知識能力的學習中。
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以通過運用“游戲+體育活動”的方式呈現多元化的體育課程的轉變,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加入游戲概念,以趣味游戲的理念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強調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3 小結
在新課程的背景要求下,需要體育教師調節(jié)自身的教學思路與教師模式,以更好的課堂教學行為面對教學挑戰(zhàn)。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師內容已經不再是固定傳統的教學內容,而是賦予了教師更多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做到在課堂上因材施教,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新課程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該避免教學設計陳舊、教學行為單一、沒有反思與總結,應該做到室內外教學結合、因材施教,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麗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