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啟智課程理念是以關注學生生命成長,構建啟迪心智、多元開放的課程體系。強調的是開啟學生的智慧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中小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多元化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學生的美術教師要以啟智課程理念為準繩,不斷探索激發(fā)中小學生對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啟智課程理念;中小學生;中國畫;培養(yǎng)興趣的策略
中國畫的技法學習和欣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已經出現,中國畫的教學一直到初中三年級每一冊書都有,目前中小學的國畫的教學,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專業(yè)水平、審美觀點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多方面的影響,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如何能夠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及技法,如何讓他們喜歡中國畫,讓他們會畫簡單的中國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需要每一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去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一個多年從事美術教育教學的工作者,下面我就談談在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在啟智理念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
一、 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
美術教學涉及的美術知識很廣泛,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門,就可以成為一名畫家,但卻不意味著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我在教學工作中,全面學習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深入鉆研、廣泛學習,不斷主動加強自己的專業(yè)素質訓練,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來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上課之前精心鉆研大綱和教材,做好上課前的準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設計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任何的教學實踐活動都必須要有理論知識做保障,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國畫的興趣,前提是要強化他們的關于國畫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繪畫技能。中國畫其中一個特征就是它的自然性,所以我在強化學生的國畫理論知識的時候,首先強調的是自然性,告訴學生不要為畫而畫,不要被一些具體的規(guī)則束縛了手腳,我指導他們用畫畫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任何一幅畫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意境,也都富有詩情畫意,它是詩作的具體形象化的體現。我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理解,我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詩情畫意的教學理念,把古詩詞與傳授美術理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我引導對《天凈沙·秋思》中的九個景物所表現的意境和氣氛進行分析,這些畫面看起來好像是孤立的靜止的,但是物物含情,一幅游子斷腸的畫卷躍然紙上。這樣利用古詩詞來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通過具體的畫作來表現作者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意境,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印象,又使學生在愉悅的美術課堂氛圍里體會中國畫的魅力,并且也把古詩詞的教學融入進來,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國畫的自主探究的熱情,激發(fā)他們對中國畫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中國畫的理論知識。
二、 精心創(chuàng)設美術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欣賞國畫名作。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小學生對于國畫的認識是膚淺的,是一知半解,我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國畫的興趣,時常引導學生欣賞從古至今的國畫名作,來加深學生對國畫的了解和認識,我除了利用教材里提供的畫作來引導學生欣賞之外,還搜集從古至今的國畫名作,指導學生欣賞,例如唐代王維的《江干雪霽圖卷》、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元代畫壇宗師、“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晚年的杰作《富春山居圖》、清代鄭燮的《竹石圖》、現代齊白石的《蝦》等,讓學生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了解中國畫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自己獨有的藝術形式,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是中國畫獨有的魅力形式,學生通過欣賞喜歡上了國畫,對國畫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欣賞的過程中,他們的藝術審美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獲得了審美享受。
2. 教師親身示范。在上課時,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一幅我自己畫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畫作,先給學生就如何構圖、如何下筆以及墨色進行了簡要的講解,讓學生先有一個初步的理論認識,然后再親自示范如何畫,我在事先掛在黑板上的畫紙上進行示范作畫,一邊畫一邊就蘸墨、下筆、調色等進行講解,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我的示范上,我還鼓勵學生看的同時也可以拿起毛筆來模仿我的運筆,因為課上時間有限,所以我示范的時候抓住畫作的重點來示范,最后提醒學生要注意落款,它是中國畫重要組成部分,千萬不可以忽視。
3.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在以往的國畫教學課堂上,教師只是讓學生看看國畫,然后老師再講解幾句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他們的認識實物的能力和學習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不斷地提高,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心理為出發(fā)點,摒除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弊病,依據美術教學的目標,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完善美術教學的內容,從而實現美術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學,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化難為易。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國畫的魅力所在,激發(fā)他們對中國畫的喜愛之情。我的多媒體課件大多是從網上下載的,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視頻的內容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例如,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并且也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繪畫技能,我選擇故事性較強的國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了視頻后,我利用白板軟件的截屏功能,截取了幾幅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適時對他們進行了提問,讓他們通過思考了解了國畫的知識。針對初中生對于國畫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多的是對他們進行國畫技能學習的教育,給他們播放國畫大師的現場作畫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大師繪畫的技巧,然后讓學生模仿,當然,由于初中生對于事物的認識能力還在不斷地發(fā)展中,所以不必要去學習高深的有難度的繪畫技能,只是要學生在掌握了國畫的基本技能后再有所提高就好。
三、 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當堂作畫
1. 適時指導繪畫。在學生對于國畫有了興趣,特別是在我的生動精彩的示范和講解下,學生已經按捺不住想要試一試畫一畫的熱情,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我又適時的用語言來啟發(fā)學生“同學們想不想和老師比一比,看誰畫的畫好?”“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畫得更好!”我的話讓學生感受到了尊重和信任,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動手繪畫的欲望,這時我及時地向學生宣布本節(jié)課要練習的繪畫內容,指導學生按照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驟,放手大膽去落筆,完成一幅畫。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我播放舒緩的古典民樂,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作畫,身心得到了放松,精神獲得了愉悅。學生在作畫時,我不斷地巡回指導,及時發(fā)現學生在作畫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并及時指導糾正,指導時我還注意不對學生做太細的要求,因為那樣會影響學生的繪畫思路,小學生只要能夠把老師教給的基本的繪畫技能正確運用,畫一幅簡單的畫就好。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中國畫也并沒有很高的素養(yǎng),但是他們的繪畫天賦不比成人差,甚至有的要勝過成人,而且學生平時并沒有專門的繪畫練習,就不會有成年人的那種拘泥于繪畫規(guī)則的束縛,畫起來就是那種自然天性的流露,而這種自然性就是國畫的真諦所在,所以,看到學生充滿自然性的畫作,我總是及時地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并將他們的作業(yè)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會更加有熱情,其他同學也都會按照老師的指導的方向去努力。
2. 靈活改變教學方法。在指導學生初次作畫時,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不敢落筆,提著毛筆不知如何下筆,不知在畫紙的什么地方畫,我及時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換種方式來畫,比如畫《小蝌蚪找媽媽》,我就讓學生先畫簡筆畫,以線條的形式先把事物的形狀勾畫出來,有了大致的輪廓后,再讓學生在小蝌蚪的頭部點上眼睛,畫面就靈動起來,然后告訴學生國畫就是寫意的,學生明白國畫的內涵所在。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繪畫積極性,我還在課堂上進行了小組競賽活動,讓學生按照小組之間進行繪畫比賽,每個小組先組內互評,再評選出兩幅佳作參加小組的評比,每個小組的畫作都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讓他們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然后評選出最佳的作品,貼在班級的板報上讓學生欣賞,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繪畫的積極性。
3. 結合畫作引導學生欣賞國畫的意境美。我在教學中,結合畫作的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來指導學生學會欣賞國畫,感受意境美,在此基礎上再提筆作畫,學生就會更加有興致。例如初中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材的第2課“營造藝術的情趣和意境”中,有一幅中國畫,是南宋陳居中的《四羊圖》,畫作的內容是在郊外的山坡上,兩只大山羊和兩只小山羊組成的一個幸福的家庭,兩只大山羊在親切地看著兩只活潑可愛的小山羊互相打斗玩耍,它充滿著耐人尋味的情趣,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還有一幅著名畫家齊白石的《青蛙》,畫作的下面是三只正在鳴叫的大青蛙,正在往上面看,上部是一只被蘆草纏住的小青蛙正在掙扎求救,畫家借助這樣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畫面,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一種濃郁的自然情趣。引導學生欣賞畫作的時候,我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循循善誘,學生在對畫面的內容有了了解,也能對畫面的意境有了深入的認識,從中感受到了國畫的意境美,學生的繪畫的熱情被點燃,都積極主動地拿筆作畫。
四、 多種方式結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1. 美術課堂上培養(yǎng)探究意識。在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沒有發(fā)言權,也不敢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中小學美術教師要清楚地明白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個民主的學習氛圍中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我在美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大膽發(fā)言,指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自己的見解以及已經掌握的美術知識來賞析美術作品,通過自主探究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的限制,在對國畫的理解和分析上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難免會有失誤,我根據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精心制定教學設計,因材施教,不因為學生的失誤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我利用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觀點和見解,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的學習中,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
2. 利用課堂小節(jié)實現師生互動。在評選小組推薦的佳作時,我引導學生對展示的畫作進行講評,并及時鼓勵和肯定,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最后我通過課堂小結,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并且適時的進行德育的教育。比如對《小蝌蚪找媽媽》的總結,我是這樣說的“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會了用小寫意的方法來畫可愛的小蝌蚪,小蝌蚪長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人類的朋友,大家要保護他們,并用自己的筆來描繪他們?!睂W生不但學會了繪畫技法,而且環(huán)保意識也得到了加強。
3. 業(yè)余時間舉辦國畫作品展覽,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在經過幾個階段的國畫學習之后,我就組織全校的國畫展,讓各班的每一個同學都準備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作品,先參加班級的畫展,然后班級再評選出5幅最佳的畫作,來參加全校的畫展,我組織把這些畫作在學校的文化走廊展示出來,全校師生進行評選,通過這樣的畫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國畫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 結語
啟智是以促進學生智慧發(fā)展為本,為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就要求教師不斷探索。在中國文化寶庫里,國畫作品燦若星辰,對于國畫的學習和研究不是通過幾節(jié)美術課就能夠實現的,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要做的就是要在啟智課程的理念下來激發(fā)學生喜歡國畫、熱愛國畫創(chuàng)作的熱情,在實際的美術課堂教學中,中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精心創(chuàng)設美術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當堂完成畫作;并采用多種方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使其成為個性多元化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楊祥群.初中生中國畫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D].魯東大學,2016.
作者簡介:
謝贈生,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