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傳統廣播、網絡電臺和移動網絡電臺的聲音媒體概念進行界定,全面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聲音媒體的傳播特點,進而對聲音媒體的后期編輯工作的新要求進行探討。本文重點分析了聲音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并探討了在這種發(fā)展趨勢下新聞后期編輯工作的新標準和新要求,對編輯工作者的策劃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能力和聲音合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關鍵詞:“互聯網+”;聲音媒體;傳播趨勢;后期編輯
目前,以網絡電臺和移動網絡電臺為代表的新聲音媒體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傳統廣播的傳播功能,比如喜馬拉FM、荔枝FM、考拉FM等平臺,其信息容量巨大、信息索便捷、傳播速度迅速、范圍廣泛,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用戶歡迎和喜歡。同時,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聲音媒體發(fā)展也出現了新趨勢,這些趨勢集中體現在:傳播主體不再單一,呈現多元化趨勢;傳播的受眾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泛;傳播的內容更加豐富;傳播的手段越來越高端。在這種趨勢下,聲音媒體對后期的編輯制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編輯者的各方面能力也提出了新標準和新要求。
一、聲音媒體傳播發(fā)展新趨勢
(一)聲音媒體傳播主體逐漸多元化
以前,聲音媒體只是依靠喇叭傳播媒介和收音機等媒介進行傳播的,傳播主體較簡單、較單一,受眾接受面狹窄,傳播效果不佳。我們知道,傳統廣播傳播是線性傳播,覆蓋面不廣,接受人群當然就很有限。而目前,這一情況得到明顯轉變,特別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背景下,聲音媒體傳播打破了先前單一、簡單的模式,傳播主體變得越來越多,整體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立體化趨勢。一方面,一些嶄新的傳播媒介也加入到聲音媒體傳播中,比如網絡電臺、車載電臺以及其他一些移動網絡電臺等等。
(二)聲音媒體傳播受眾明顯增加
眾所周知,聲音媒體有一項解放眼睛的特殊功能,它能幫助人們從繁重的工作量和眼睛視力壓力下解放出來,使得人們閉上眼睛也能享受到這個大自然的美好,也能享受到來自聲音的美麗,比如美妙動聽的音樂、時時更新的新聞動態(tài)以及一些心理輔導談話聊天節(jié)目等。正是有了這個特殊功能,使得在這個紛繁雜亂的忙碌世界中,聲音媒體受眾人數明顯增加。同時,現在聲音媒體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節(jié)目質量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歡。而且聲音媒體傳播途徑和手段越來越多,使得廣大聽眾收聽起來越來越方便,受眾人數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增加。
(三)聲音媒體傳播內容日益豐富
聲音媒體傳播的內容也較之前越來越豐富了。先前聲音媒體一般播報一些時事新聞,間或穿插些音樂節(jié)目,內容單一、死板,缺少靈活性,同時都是綜合類廣播節(jié)目,包羅萬象,沒有專業(yè)性節(jié)目,節(jié)目的分類別類明顯不夠,難以做成精品。而今,傳播的內容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內容變得非常豐富,不僅涵蓋了傳統電臺、音樂和新聞資訊等,而且還包含相聲、評書、小品、財經、小說、影視原因、廣播劇、綜藝娛樂、教育培訓、兒童故事、健康養(yǎng)生等傳播內容。同時還出現了專業(yè)類聲音媒體頻道和平臺,比如酷歌音樂頻道、娛樂頻道、旅游頻道、談話節(jié)目頻道、心理輔導頻道以及互動平等等,內容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豐富了我們的收聽視角,拓寬了我們的收聽范圍。
二、傳播新趨勢對新聞后期編輯工作的新要求
(一)對編輯制作者策劃能力以及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策劃能力是編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能力,也是一個節(jié)目優(yōu)劣的重要評判標準。新聞內容眾多的,報道各不相同的。然而同一個新聞,由于策劃和報道點不同,其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一個優(yōu)秀的聲音媒體編輯者就必須從繁雜、眾多的新聞中找到一條或幾條有新聞價值的新聞,有目的性、有策劃地選擇合適的形式和內容報道出來,以自己獨特的報道風格來吸引廣大聽眾,提高收聽率,進而擴大節(jié)目和媒體的影響力。同時,聲音媒體新聞編輯工作者也要有突出的溝通、協調能力。我們知道,聲音媒體新聞編輯工作還面臨著信息溝通和信息傳遞,及時的通報新聞的播報和發(fā)稿情況,而且聲音媒體新聞編輯也要做好一個與聽眾交流的平臺,及時了解聽眾的實際需求,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電臺新聞工作的編輯工作,因此,沒有杰出的溝通能力是絕對不行的。
(二)對編輯工作創(chuàng)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創(chuàng)新是靈魂,任何工作或者事業(yè)要想取得成績必須要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媒體市場,創(chuàng)新就是占領市場的法寶和利器。在當今各類媒體發(fā)達、競爭激烈的今天,編輯工作的創(chuàng)新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因為,現代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十分的快,他們對于新聞的要求就過于集中化和簡單化,現代新聞工作就要順應人們的這種需求。聲音媒體新聞在編輯的時候,一定要能夠做到使聽眾能夠快速地獲得新聞內容以及其精髓所在。聲音媒體新聞的編輯方式不能總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在電臺新聞編輯的過程中進行改革和發(fā)展,從而增加聲音媒體新聞的色彩性和多樣性。
(三)對編輯工作表現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聲音的特寫時編輯工作最主要的表現手法,因此,編輯工作者必須要很好地運用這種表現手法,更好地做好聲音媒體后期編輯工作。作為媒體人,我們知道受訪者在聲音媒體新聞采訪時候的語氣對于聽眾來說是最直接的,它是聲音媒體新聞的直接傳播。因此,聲音媒體編輯時一定要利用好聲音的特寫,使得聽眾在收聽新聞時候可以獲得最為直接的新聞體驗和感受,可以大大增加聽眾對于新聞事件的了解和感觸。
(四)對聲音合成編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為以聽為唯一形式的聲音媒體,聲音就是該媒體唯一的表現的方式,因此,聲音媒體對聲音的合成有更高的要求。時政新聞的聲音體現在片頭、片尾音樂,新聞節(jié)目中主持人的配音,采訪的同期聲以及背景音樂等。新聞節(jié)目片頭與片尾音樂在設計和選擇上應充分體現其權威性、大氣度、具有時代感等特點,音樂主題要保持客觀性,音樂節(jié)奏要莊重和鮮明,要體現欄目的特點和風格等。新聞的后期制作中現場音響的效果有時是任何文字描述所達不到的。留出一段時間給現場音響會使新聞的現場感增強。好的現場音響可以直接采用。
參考文獻:
[1]韓愈,孫理.淺析電視新聞后期編輯[J].電影文學,2010(6):34-35.
[2]張群.淺析新聞采訪與后期編輯[J].中國傳媒科技,2013,06.
作者簡介:黃馨兒(1993.04)女,漢族,廣西南寧,大學本科,廣西電視臺,助理編輯,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法治最前線》欄目后期圖像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