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傳龍 李鶴 褚振字
摘要 目的:探討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療效。方法:收治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8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采用冠脈介入術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各項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及治療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參照組(P<0.05)。結論: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療效顯著。
關鍵詞 冠脈介入治療;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臨床療效
冠心病是心內科的常見病癥之一,通常會伴隨左心功能不全的癥狀,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臨床中對于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以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進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在臨床中的應用愈加廣泛,能有效緩解心肌缺血癥狀,提高患者心功能[1]。對此本文對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應用冠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實施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治療患者84例,均經過知情同意書的簽訂,主動參與研究,并且在醫(yī)院倫理會批準下本研究得以開展。將入選患者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42~ 76歲,平均(59.0土5.7)歲。參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4~77歲,平均(60.5±5.5)歲。上述兩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后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參照組:施以抗血小板藥物、B受體阻滯劑、地高辛、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②觀察組:選擇右股動脈橈或動脈實施穿刺,置入鞘管,選用適宜的造影導管到達左冠或右冠開口,并將導絲送至靶血管遠端,依據(jù)血管直徑利用球囊進行預擴張,并實施緩慢加壓至充盈后,將其抽空并撤回至引導管內,擴張效果滿意后植入支架。術后施以抗血小板藥物、低分子肝素治療[2]。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及治療有效率。心功能指標: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以及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心電圖檢查恢復正常,不存在心肌缺血,臨床癥狀明顯改善;②有效:心電圖檢查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心肌缺血減輕;③無效:上述標準均未達到,甚至有加重趨勢。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心功能指標變化對比: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l。
兩組治療后療效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冠狀動脈血管出現(xiàn)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甚至使血管發(fā)生堵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就會產生缺血、缺氧進而引發(fā)心肌壞死,所以冠狀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有著較大的關聯(lián)性,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并且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通常會伴有左心功能不全,會出現(xiàn)胸痛、氣促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情況下能夠導致患者出現(xiàn)休克,進一步加劇了患者的生命危險[3]。
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也就是說冠狀動脈的嚴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所以針對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主要治療機制就是改善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情況,增加血流量,進而改善心肌缺血癥狀。目前臨床中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是有相關學者認為施以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利尿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酯類藥物進行治療,對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不能夠對梗死部位的存活心肌發(fā)揮良好的恢復作用。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將導絲經由外周動脈而進入到冠狀動脈位置的狹窄處,并通過充盈帶氣囊的導管,從而對狹窄的冠狀動脈進行擴張,重建血管,進而使心肌血流灌注狀況得以改善,對左室重構發(fā)揮較好的預防作用[4]。并且在開通患者病變部位后,對患者長期預后造成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狹窄部位容易發(fā)生再次閉塞,而通過應用冠脈內支架術,使擴張部位血管再次出現(xiàn)狹窄的概率大大降低。通過將支架放置于擴張后的狹窄部位,還可以使創(chuàng)傷得以變小,更利于術后恢復。與常規(guī)藥物治療相比,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具有作用起效快的特點,有利于使心臟收縮功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恢復,使心臟收縮功能可以正常維持。還能對動脈管腔的堵塞發(fā)揮再通作用,使整體體循環(huán)得以重塑和改善。同時,心肌細胞減少及繼發(fā)性心肌損傷的預防作用良好,并且可對細胞逆生長、心肌血流量的恢復起到促進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本次研究說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對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優(yōu),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綜上所述,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應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療效更為優(yōu)良,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鞏貴宏,朱豪,李紅梅,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2(11):124-125.
[2]李中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8):182-183.
[3]涂清鮮,袁正強,徐敏,等.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對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1):84-85.
[4]王忠穎,劉斌,馮立方,等.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者采用冠脈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11(23):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