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樂器演奏是一個復雜的運動過程,需要通過腦、耳結合,協(xié)調身體各部位,運用充沛的情感,同時保持冷靜思考去完成。初學者也不例外,而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解決起來相比較而言就會容易一些,筆者結合自身學習和教學經驗試圖從三個方面談談常見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大提琴;音準;把位;顆粒性
1 把位
1.1 常見問題
(1)不熟悉琴弦上的音(對指板上的把位不熟悉)。在練琴時,學生只能對A弦拇指把位的音迅速作出反應,而對其他三根弦的把位掌握則似是而非。對于同一根弦上不同把位的轉換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2)左手的把位感較差。具體來說,就是對大小把位所對應的音程關系概念不清,導致經常用小把位的指距去按大把位的音高,反之亦然。同時,遇到遠距離換把時,對音高完全沒有概念。
1.2 解決方案
(1)可以在每根弦上練習兩個八度的音階,就是把大提琴第一把位上1指的音當成這條音階的主音,如D弦一指是E,就演奏E大調音階,可以參考指法:12-124-123-12-12-123,這樣的練習,不但讓練習者清楚每個把位都具體包含哪些音高,同時還增強了練習者的把位感,并熟悉了不常用到的低音弦高把位。
(2)通過音階練習來熟悉每個把位內部音和音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指、二指間的音究竟是大二度還是小二度,決定了演奏時用大把位還是小把位,不要盲目、死板地依照樂譜上標注的指法演奏。想要做到換把時有依據(jù),準確把握各個把位間的距離,可以通過不使用空弦的C大調音階來練習,即在C弦一把位演奏完C-D-E-F四個音后,換到四把位,然后用大把位演奏G-A-B三個音,接著需要換到G弦三把位,用大把位演奏C-D-E三個音,由一指帶動換把,四指要演奏的G弦上的E音需要與剛演奏完的C弦上A音的位置平行。接下來,再換把到D弦的第二把位,用大把位演奏F-G-A三個音,由一指帶動換把,四指要演奏的D弦上的A音需要與剛演奏完的G弦上D音的位置平行。用這個方法練習音階,既明確了大小把位的概念,同時借助左手四指位置的變化找到參照點,使換把距離有據(jù)可依,學生對音準及換把的把握水平就會明顯提高。
以上是針對音階上行換把的練習,在演奏高把位下行音階時,切忌手指動作分散,出現(xiàn)一個音結束再找下一個音的情形,應與低把位練習一樣,注意換把的整體性,養(yǎng)成運用保留指的習慣。以四個八度C大調音階為例,如果下行音階采用321,321,321的指法,那么在左手完成C-B-A三個最高音按弦的同時,應預先想好接下來G-F-E三個音的位置再整把位換回,其他把位的換把方法都與上述思路一致。
另外,練習換把還可以借助一些練習曲,如法國大提琴家菲雅爾(Feuillard,Louis R.1872~1941)編寫的教材Daily Exercises for Cello中有很多關于三度模進的換把練習和其他類型的換把練習。
以上各類方法可使演奏者更清楚大小把位的指距,使左手手型更固定,提高換把準確性,增強把位的整體感和音與音之間的距離感。同時,也使演奏者在演奏和練習過程中頭腦更清晰,目標更明確。
2 顫指
2.1 常見問題
(1)顫指(俗稱揉弦),隨時運用在樂曲演奏和練習中,是體現(xiàn)弦樂作品歌唱性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手法。但一部分學生在練習和演奏時,經常是遇到時值較長的音符(比如二分音符以上)才進行揉弦。
(2)揉弦的動作,不能持續(xù)至時值結束,經常進行至時值一半就停止。
(3)左手不能有效控制揉弦速度和幅度,容易出現(xiàn)“痙攣式”的聲音。
(4)運用揉弦技巧時,對同一把位內的換音,或換把位時,不能連貫地運用,經常出現(xiàn)間歇或間斷的情形。
2.2 解決方案
問題(1)(2)可通過加強練習者對旋律的歌唱意識來解決,(3)(4)則需要通過一些訓練來改善,如左手在一個音上揉弦,右手拉長弓,打兩拍,每拍勻速揉弦兩下后停住,并逐步增加每拍揉弦三次、四次,最后直到八次,這個方法要運用到不同把位的每個手指,并且可以用不同的揉弦頻率來練習。
為了使揉弦更連貫且富于歌唱性,可以先把左手放在低把位上,四個手指都摁弦,整個手做揉弦動作,然后依次抬4、3、2指,注意在抬指過程中,手的揉弦動作一直保持勻速,完成后可以再做反向練習,依次放2、3、4指。
解決換把的連貫性,可以用一指從一把位換至二把位,換把過程中揉弦動作保持連貫,之后可以將這個方法運用到不同把位間的轉換和其他手指的換把練習中。
3 按弦
3.1 常見問題
左手按弦結實準確,是演奏出良好聲音的重要條件。左手按弦的作用像我們說話中的咬字一樣,一定要咬字清晰,發(fā)音才準確。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左手手指的按弦總是“松軟”地搭在指板上,缺少力度。
3.2 解決方案
如果演奏者想進一步獲得清晰、富有顆粒感的音色,可以在音階訓練中進行相關練習,即上行時,左手高抬指打指板;下行時,手指離開指板做撥弦動作。這個練習只需使用左手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是在肌肉適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要做到張弛有度,可以在練習時體會左手高抬指再落到琴弦上的動作。以左手為例,演奏低把位時,將四個指頭依次落下,那么1指按完琴弦后要立刻松掉,將力量迅速轉移到2指,以此類推且手掌根據(jù)手指的運動同步少量同向傾斜。這樣不僅放松了沒有用到的手指,同時也幫助正在發(fā)音的手指更加有力,從而獲得結實圓潤的音色。所以,練琴和學習文化課一樣,要講究方法,善于思考,巧妙利用肌肉的力量,學會適度“偷懶”,勞逸結合。
綜上所述,左手技術在大提琴演奏中起到的作用相當于我們說話時口齒能否清晰準確地表達,只要方法合理,加之刻苦用功,一定可以在練習中看到明顯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祥,全如瑡.大提琴演奏中發(fā)音的一些問題[A].王鳳歧,宗柏,廖崇向.大提琴演奏與教學文集[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
[2] 宋濤.對大提琴左手手指力度與靈巧性訓練的探討[A].王鳳歧,宗柏,廖崇向.大提琴演奏與教學文集[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王寧輝(1988—),山西人,助教,研究方向:大提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