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杰 高月秋 關大勇 劉紅 沈桂杰 遆丹陽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改變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1],該病的病理基礎為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該病發(fā)病率較高,在西方國家約為5%~24%,而國內的患病率為5.7%。腸易激綜合征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2]。臨床上,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最為常見,且不易治愈、容易復發(fā),部分患者同時伴有抑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藥物較多,包括腸道動力感覺調節(jié)藥、鈣離子通道拮抗劑、促腸道分泌劑、阿片受體配體藥物及微生物制劑。其中微生物制劑因具有多重作用,已被應用于胃腸疾病的治療研究。本研究則采用酪酸梭菌活菌膠囊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其中觀察組30例,包括男14例,女16例,年齡26~62歲,平均年齡(42.6±7.6)歲,病程6個月~8年,平均(3.6±1.8)年。對照組30例,包括男12例,女18例,年齡29~65歲,平均年齡(43.1±7.1)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3±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口服匹維溴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膠囊。用法和用量:匹維溴銨(50 mg,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3036)50 mg/次,3次/d;酪酸梭菌活菌膠囊(420 mg/粒,含酪酸梭菌數≥1.5×107CFU/g,青島東海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40084)3粒/次,2次/d。共治療8周。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變化,采用胃腸道癥狀評估量表評價,包括腹痛/腹部不適、大便次數異常、形狀異常、排便異常及粘液便,每項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依次予以賦值0、1、2、3分。臨床效果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治愈為所有癥狀評分為0,顯效為評分減少80%~99%,有效為評分減少50%~79%,無效為評分減少<50%。
所有數據均采用SAS 8.3統(tǒng)計學軟件整理。癥狀評分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臨床效果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取檢驗水平α=0.0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腹痛/腹部不適、大便次數異常、形狀異常、排便異常及粘液便評分均較前下降,觀察組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痊愈13例、顯效14例、有效3例,臨床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痊愈4例、顯效15例、有效11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周期性移行性復合運動較短,但次數有所增加。匹維溴銨是一種高選擇性消化道平滑肌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可通過降低胃腸道痙攣,從而消除腸平滑肌的高敏性,促進胃腸蠕動[3]。有研究發(fā)現,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存在食物不耐受、腸道黏膜微炎癥反應,這提示了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存在局部炎癥刺激[4]。許曉娟等[5]研究發(fā)現,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存在內臟敏感性增加、屏障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特征。近年來研究發(fā)現,腸道微生態(tài)與消化系統(tǒng)相關類疾病具有密切關系[6]。正常腸道微生態(tài)在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保護腸道黏膜、抑制炎癥反應中有重要作用。酪酸梭菌是一種益生菌,進入腸道后可分泌酪酸菌素抑制致病菌及其毒素[7],從而降低腸道炎癥反應。酪酸梭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治療前相比,P<0.05菌在結腸中可發(fā)酵糖類,促進短鏈脂肪酸的釋放[8],增加腸道內酸度,從而為腸道黏膜建立起化學屏障,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馬輝等[9]研究發(fā)現,急性闌尾炎患者腹腔鏡后常規(guī)應用抗菌藥物的同時加用酪酸梭菌可降低患者的炎性反應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這提示了酪酸梭菌可促進腸道術后的恢復及抵抗抗菌藥物對腸道的影響。林刻智等[10]研究發(fā)現,在小鼠幽門結扎型胃潰瘍模型中,酪酸梭菌減輕胃黏膜損失的效果與奧美拉唑相當,提示酪酸梭菌對胃腸道黏膜具有保護作用。王強等[11]研究發(fā)現,在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中加入酪酸梭菌可縮短患者恢復時間。何江進[12]采用補脾益腸丸聯(lián)合酪酸梭菌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其臨床效果優(yōu)于單用補脾益腸丸。本研究則是采用匹維溴銨聯(lián)合酪酸梭菌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結果提示,酪酸梭菌活菌膠囊可改善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腸道功能,提供臨床效果。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腸道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