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四川省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如何提升高職院校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是值得四川省高職院校特別是工科院校英語老師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四川高職院校 英語學習 自我效能感 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形成性評價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項目編號:GZY17B47)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010-02
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招生方式的變化,生源已呈現出多元化發(fā)展趨勢。過去以普通高中生為主,現在逐漸過渡到以單獨招生為主,兼顧普通高中生、職高生和地方性政策生源,其中四川就有“藏區(qū)9+3”、“藏區(qū)1+2”等。就讀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都曾因為反復的考試失敗而逐漸被老師忽略甚至冷眼看待。長時間的被否定、無成就感使得這些學生的心靈也蒙上了厚厚的陰影,自我效能感很低,這種現象在英語學習中尤為明顯。長此以往,甚至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就業(yè)和生活。
Bandura(2001)研究發(fā)現,具備較高學習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調節(jié)效能感的學生,能夠有力地抵制外來誘惑和壓力,更好地管理和完成自己的學業(yè)并且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在綜合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學習自我效能感之所以能夠影響學業(yè)成績,是因為學習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性任務時,愿意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嘗試各種不同的學習策略,因而在學習活動中才會取得較高的成就。
本研究運用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采用問卷調查研究的方法,對四川省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現狀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如何提高四川省高職院校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更好地在四川省高職院校校特別是工科院校實施創(chuàng)新性的英語教學。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為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2017級260名各專業(yè)大學生。
(二)研究手段
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問卷調查,試圖發(fā)現四川高職學院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現狀。
(三)測量工具
參考張野、張煥(2008)編制的“初中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和葉力(2008)編制的“高中生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問卷”和付珊(2012)編制的“中職生英語自我效能感量表”編制了四川高職學生大學英語學習自我效能問卷量表,該量表共包括15個項目,以五點計分為主(5-非常同意,1-非常不同意),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強。本次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問卷245份,回收率達100%,其中有效問卷239份,有效率為97%,本研究運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四)探索性因素分析
為了簡化數據,反映信息本質特征,本研究對問卷中的15個項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計算結果表明采樣充足度(KMO)值為0.919(P>0.50),表明樣本適宜性較好,因素分析結果可以很好地解釋變量之間的關系,而且Bartlett球形檢驗也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5),表明變量的相關矩陣與零矩陣差異顯著。
表1計算結果表明:本數據可以抽取3個因素,累積貢獻率為63.54%。結合因素分析的碎石圖,說明項目在3因素模型中基本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解釋。參考各因素中項目表達的含義與問卷維度設計時的初步構想,分別將之命名為:英語學習努力效能感、英語學習能力效能感、英語學習環(huán)境效能感。英語閱讀努力效能感,是個體對自身在英語閱讀中愿意投入的努力程度。英語閱讀能力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英語閱讀學習能力的認識。英語閱讀環(huán)境效能感,是個體對學校、老師、同學等外部環(huán)境對自己英語閱讀學習影響的認識。
二、四川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現狀分析
(一)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總體特征
從表2可以看出,四川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平均值為47.30,這說明四川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不是很高,處于中等位置。英語學習效能感的三個維度:努力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環(huán)境效能感的平均值分別為14.84、18.57、13.88,也都處于較低水平。其中,能力效能感略高于其他兩個維度。而且這三者的極大值與極小值之間的差異都比較大,因此,可以說明四川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努力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環(huán)境效能感都存在明顯差異。
(二)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人口統(tǒng)計學差異
本研究從性別、學科類別以及家庭背景這三方面比較四川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不同。首先,我們以英語閱讀自我效能感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其次,為確定這三方面的差別是否具有顯著性,我們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從表4可以看出:基于家庭背景和學科類別的四川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及其三個維度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值均大于顯著水平0.05,不能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說明四川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努力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環(huán)境效能感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因此家庭背景和學科類別是不會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谛詣e的四川省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環(huán)境效能感的差異性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顯著水平0.05,具體而言女性學生的英語學習效能感、能力效能感和環(huán)境效能感均好于男性同學。女性學生對于自己英語學習能力更有信心,更愿意在英語學習中付出努力或者投入等多精力。
三、四川高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認同感和學校幫助
高職學生大都曾因為反復的考試失敗而逐漸被老師忽略甚至冷眼看待。長時間的被否定、無成就感使得這些學生的心靈也蒙上了厚厚的陰影,自我效能感很低,這種現象在英語學習中尤為明顯。高職院校由于英語師資缺乏,大學英語課多為大班教學,課堂上老師較少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關注并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課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較少。這些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先前英語學習經驗
研究表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或降低與學生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有很大的關系。四川省作為西部內陸省份英語教學相對落后,來自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英語基礎十分薄弱,現有招生制度決定了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大都是高考成績不理想學生的無奈選擇,調查表明在大多數高職學生都有過失敗的英語學習經歷,削弱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
(三)教學評估方式
對于英語教學效果的評估,傳統(tǒng)的模式主要是終結性的筆試。這種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它過于注重卷面結果。眾所周知,卷面考核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由于高職學生有過失敗高考英語經歷,不喜歡傳統(tǒng)英語考試,繼續(xù)使用這種紙質評估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還是一種挫傷。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形成性評估機制,注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表現,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中的情感投入、策略等方面的評估,讓其對于自己及考核結果有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認識,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時,改變單一的筆試模式,建立多樣化的立體考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其有效的管理自己學習過程,以積極的態(tài)度,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四、結束語
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結果表明,四川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效能感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由于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英語學習的成績呈顯著正相關系,如何幫助四川高職院校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四川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水平,是所有英語教師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玉升.大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及提高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
[2]班杜拉,A.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唐芳、徐錦芬.大學英語寫作自我效能感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11.
[4]曹揚波.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外語學習焦慮感與學業(yè)成績[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
作者簡介:
黃蜀云(1977-),男,重慶云陽人,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