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恒
摘 要 小學作文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在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最基本的獨立寫作能力。所謂獨立寫作能力就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技能去表達思想內容的本領。
關鍵詞 小學 作文教學 積累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思維活動在寫作過程中的辯證統(tǒng)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倡導“寫真事,抒真情”。有的學生一上作文課就發(fā)愁,大叫“沒有可寫的”。也有的學生一寫作文就皺眉,大喊“不知道怎么寫”。究其原因并非真無可寫,而主要是由于小學生閱讀少,缺乏觀察的一雙“慧眼”,獲取,積累的作文材料少。我認為小學的作文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多積累作文材料
閱讀是人類獨立獲取新知識和積累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地閱讀,那他在日后的學習中就會遇到無法克服的困難?!笨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整體質量提升的關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徹底揚棄師授生受的模式,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新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我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強調學生自讀、自悟、自得。布置學生自學課文后,在同桌或小組內自由交流:(1)你讀懂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發(fā)?(2)不懂的問題還有嗎?(3)你認為哪句話寫的好,可以讀給大家聽。(4)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以上幾個問題既照顧了學生的差異性,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權力和機會,也創(chuàng)設了一種開放的教學情境。閱讀教學應徹底擺脫師道尊嚴的心理。建立一種使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膽質疑,敢于辯論,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習氛圍。這樣的閱讀是十分有利學生體驗文中所寄寓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應創(chuàng)設這種人文情境,只有在這種開放的人文情境中才能徹底解決師生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小學作文就是要指導學生能靈活運用積累的語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思想、想象表達出來。而如何把自己的作文表達清楚,必須有良好的方法。方法的來源是始終離不開對書本廣泛的閱讀。通過對范文多方面的閱讀,學習名家,名篇的主體構思和謀篇布局,領悟對事物的觀察方法及其表現(xiàn)形式,領悟寫作方法,表達方式等,運用于自己的習作中去,也就是讀寫結合,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2激勵學生大膽參與實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
作文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對小學生來說更是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題。小學生的作文就是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梢?,作文與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凡脫離了生活實踐的作文,往往內容空洞無物且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我在作文教學課上結合教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寫《記一次家務勞動》,為了幫助沒有家務勞動經(jīng)歷的學生靈活解決眼前“無米之炊”的難題。我就提前布置學生回家后做幾次家務勞動,并提醒在勞動過程中認真感受。又如寫《我學會了-----》半命題作文時,寫之前布置學生向父母,老師或同學請教學習一種自己不會的技能,并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完成任務的步驟及受到的啟發(fā)。如此安排實踐活動,在寫作文時學生才能感到有內容可寫,有感而抒。在作文教學中還要堅持從說到寫,說寫并重,生生互改,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教師應指導好學生組材,把構思的內容口述出來,啟發(fā)其他同學一起參與評議。靈活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再及時給予點拔和引導,使學生的作文訓練,逐步完善,并能起到學生之間學習互補的作用。長期的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3教會學生認真審題,列提綱
其實作文就是“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沒有東西可寫,再有寫作技巧也白搭。如同一位特級廚師面前空空如也,他又怎能做出美味佳肴來呢!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便是這個道理。所以要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的問題,應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教給學生列提綱,但不能馬虎。在我們鄉(xiāng)村小學,現(xiàn)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中,大部分的作文是命題或半命題作文,有部分的學生寫的作文常常出現(xiàn)偏題,跑題的現(xiàn)象,就是因為不重視審題,缺乏審題能力導致的。因此,審清題意列提綱成了作文成敗的關鍵。那么如何進行審題呢?我認為要審清題目就要扣住題目中關鍵字即題眼。比如《童年趣事》讓學生扣住題眼“趣”?!段易鹁吹娜恕房圩☆}眼“尊敬”。學生扣住了題眼,也就理解了命題的要義,就能把握作文的寫作重點,不至于偏題跑題。好的文章不僅要“言之有物”還要“言而有序”。有物便是有內容,有序便是有條理。作文要做到有一定的條理,列出提綱再寫優(yōu)為重要。然而當前學生作文“腳下踩西瓜皮,寫到哪里算哪里”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教師對提綱的要求不嚴,訓練不夠,學生沒有養(yǎng)成列提綱的習慣。多年以來,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要求每次作文時必須先列提綱,理清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有了提綱,心理有文章脈絡,寫作便能胸有成竹,作文便能有頭有尾,井井有條。
當然,作文教學是沒有“快車道”可行的,要做到“言之有物”,“言而有序”是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所能做到的。它應當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我們?yōu)閹熣吣托?、細心指導,?jīng)常訓練。相信我們小學生的作文會得到全面的改觀。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M].2014.
[2] 小學語文教師[M].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