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寬林
和諧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和諧的課堂上收到最高的學習效益,即達到和諧課堂和高效課堂的統(tǒng)一?!昂椭C”主要體現(xiàn)在師生關系的和諧,在課堂上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高效”是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一項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性活動,更是一門藝術。在當今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教師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打造出和諧高效課堂?結合實際教學工作,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做好抓教學重心、和學生交朋友、巧用方法這三點。
我聽過不少優(yōu)秀教師的語文課,他們的課堂上沒有華麗的言辭,只有樸實的語言;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有的甚至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的深刻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提出了語文教學的三維結構——“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么是“文本”呢?語文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課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就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卻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找準每篇課文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重點目標,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和諧、活躍、寬緊有度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師生情感的互通、智慧的碰撞,從而達到課堂和諧高效的狀態(tài)。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教師學會傾聽,在課堂上、在課間時間傾聽學生內心的想法。在傾聽中,教師會將對學生的信任、尊重、欣賞等情感因素交織在一起,這有利于學生發(fā)自內心對教師產生喜愛之情。另外,教師應主動加入學生的游戲,聊他們喜歡的話題,這也是加強師生情感溝通的重要紐帶。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你,才會認真聽你的課。
我喜歡與學生交談,傾聽他們的想法,通過這種方式,我發(fā)現(xiàn)課堂上不知不覺地產生了一些小小的變化。教師主動與學生親近,和他們交朋友,做他們的忠實聽眾,傾聽他們的心聲,時常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通過此種方法,能夠降低學生對老師的抵觸心理,師生情感達到魚水般交融的程度,有利于創(chuàng)造出融洽、民主、恬靜、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和諧高效的教學效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目標。
以趣結尾,余音繚繞。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亮點,是高度概括的精華。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努力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深化課程改革,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立足于學生,以人為本,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xiàn)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構建和諧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