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海
(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北京 100005)
帶狀皰疹是臨床上較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帶狀皰疹在祖國醫(yī)學稱為 “蛇丹”、“纏腰火丹”、“串腰龍”、“蛇串瘡”等,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沿單側周圍神經走行分布的簇集水皰性皮膚?。?]。我院2014年10月至 2017年10月用圍刺、梅花針加火罐療法治療帶狀皰疹取得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共112例,均為2014年10月至 2017年10月我院門診患者。男47例,女65例,年齡19~73歲,平均(57.61±8.31)歲,病程1~4天。隨機分為中醫(yī)組及常規(guī)組各5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①皮損多為綠豆大小的水皰,簇集成群,皰壁較緊張,基底色紅,常單側分布,排例成帶狀。嚴重者皮損可表現為出血性,或可見壞疽性損害。皮損發(fā)于頭面部者,病情往往較重;②皮疹出診前常先有皮膚刺痛或灼熱感,可伴有周身輕度不適,發(fā)熱;③自覺疼痛明顯,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或皮疹消退后遺疼痛。
納入標準:符合帶狀皰疹診斷標準,病程小于等于7天,年齡18~75歲。
排除標準: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腦血管病,肝腎和消化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既往有藥物過敏史。
常規(guī)組給予阿昔洛韋片800mg口服,每日5次,連續(xù)服藥7天。
中醫(yī)組用圍刺、梅花針加火罐治療。主穴為“龍頭”、“龍尾”,配穴為阿是穴。首先辨清頭尾,即起病處為“龍尾”,向前延伸部為“龍頭”。阿是穴為對中末期及遺留神經痛者根據皰疹消退及疼痛情況,選定的皰疹病灶周圍或疼痛較重的穴位。①圍刺療法:用毫針局部圍刺帶狀皰疹,俗稱“截斷頭尾”法。即在皰疹皮損連結成塊的皮膚及皮損周邊正常肌膚處,皮膚常規(guī)消毒,選用1.5寸毫針,先在距皰疹“龍頭”部0.5~1cm處呈15o~30o角進針,針尖透向病灶中心,針刺深度0.7~0.8寸,捻轉使之得氣后不留針,每針間距1~2cm,再按皰疹最先出現的皰疹部位(又稱“龍尾”部)循刺,在“龍尾”部位的針刺方法如同“龍頭” 部位的圍針方法,圍刺針數多少,隨皰疹患處面積大小而定,用4~6針將皰疹圍住,每針間距1~2cm,以微出血為宜,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跡。②梅花針加火罐療法:圍刺療法后用針刺迎隨補瀉法,自“龍頭”部皰疹開始至“龍尾”部,用梅花針自上而下叩刺皰疹及周邊皮膚,反復叩刺,力由輕到重,以刺破皰疹,皰內液體流出,皮膚上出現均勻血珠為止,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跡,再在圍刺區(qū)、叩刺區(qū)上用閃火法加拔火罐,留罐10~15min,并拔出少量的血液,先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污,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最后用消毒的敷料覆蓋皮損處,用膠布固定,不能當時洗澡,注意預防感染。治療期間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皰疹已愈合,只遺留神經痛,仍先用圍刺兩頭截法,選用1.5寸毫針在遺留神經痛的阿是穴頭、尾皮膚周圍0.5~1cm處常規(guī)消毒后,沿阿是穴皮疹邊緣處呈15o~30o角進針,針尖透向病灶中心,再用梅花針由外向內扣刺阿是穴及遺留神經痛的皮膚,以皮膚上出現均勻血珠為宜,最后在圍刺區(qū)、阿是穴上加拔火罐,留罐10~15min,其他操作和醫(yī)囑同上。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
治愈:皮疹消退,臨床體征消失,無疼痛后遺癥。好轉:皮疹消退30%,疼痛明顯減輕。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兩組治療1個療程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1個療程療效比較 例(%)
帶狀皰疹屬中醫(yī)“纏腰火丹”、“串腰龍”范疇[3]。多由肝經郁火和脾經濕熱內蘊,又復感火熱時邪,引動肝火,濕熱蘊蒸,浸淫肌膚,脈絡而發(fā)。與情志、飲食、起居不調等因素誘發(fā)有一定關系。局部圍刺用“截斷頭尾”法,不僅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發(fā)展,而且能阻止病邪傳變,調和患部氣血,疏通經絡,具有活血通絡止痛作用。配合梅花針加火罐療法叩刺少量出血,運用針刺迎隨補瀉法,可清瀉邪毒,使瘀滯經絡之瘀血、痰濁和水濕等有形之邪一并排出,瘀去而新生,使虛損經氣得以恢復,邪去而正氣復。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故收效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