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英
摘要:在初中階段,語文的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也在整張試卷占有一個重要的比重。但是,提高閱讀能力絕非一朝一夕,語文閱讀雖然占有很大的分數(shù)比例,但是由于學生的語文成績總是提升不大,一些學生甚至選擇逃避語文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培養(yǎng);教學探討
目前,隨著教學的傾向以及課程的增加,讓初中語文課程漸漸在廣大的學生和家長的心中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一些學生更重視一些理科性的知識,像數(shù)學物理。想要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堅持,語文的知識點是需要在量達到程度,才能在質上發(fā)生變化,像我們的閱讀理解的能力提高就是這樣的過程,必須長期堅持,才能有明顯的改變。有些學生對于閱讀的學習相當糾結,有些人一段時間堅持每天做閱讀,但是始終成績還是就那樣,因為在考試中考察的基本是不一樣的文章,學生一旦遇到不一樣的文章,他們就無法思考了。
這些問題都是源于學生只注重于一篇文章的答案,而不是一篇文章的解題思路,學生往往對于學習語文閱讀,采取難點逃避的態(tài)度,這樣是很不利于學生的提高的,一些學生喜歡記敘文,因為他們覺得像讀故事,內容比較豐富,但是一遇到說明文以及議論文,他們的頭腦里就出現(xiàn)了“困難”二字,總是提不起興趣。像這樣的難點,應該時刻激勵學生,讓學生自己鼓勵自己,勇敢地面對困難,迎難而上。而要想讓學生形成這樣堅定的信心,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找到方法,增加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習語文的動力。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升入初中,學生已經有了小學六年的學習語文的經驗,但有些時候這種經驗會導致學生丟掉學習的樂趣,因為很可能原來的小學教學形式太過于單一,從而導致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往往會著眼于枯燥乏味的東西,長此下去就覺得語文就是那個樣,沒什么好玩的。初中的教學,更多的應該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學習,而不是像小學那樣學寫字一樣,教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隨著初中的知識面的擴張,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學生自學的。因此,初中的一開始,就一定要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對語文的熱情程度。
像閱讀這樣的難點,首先就是需要教師讓學生自行閱讀,擴展他們的閱讀儲備量,這樣便形成了很好的閱讀的感覺,有了這些基礎,學生才能結合隨后講解的解題技巧,去更好地完成題目?!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睜I造一種求知的環(huán)境是必要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進課堂而提供物質基礎。閱讀是一個大的方面,它的含義涵蓋的是文章的思想感情、修辭手法以及文章的布局,閱讀這種題型的布置就是為了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程度,所以我們教學閱讀不能只是局限于試卷拿幾篇簡短的文章,而是需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其他的課外文章,加大學生的課外補充量。
語文的學習需要增加學生的廣度與深度,像閱讀這個方面,就是在整個初中階段相對于困難的知識,它的教學是始終貫穿于初中三年的時期的。學生學習閱讀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教師應該扮演好一個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和學生一起去完成任務。在初中這個時期,學生應該自覺的去看一些課外書籍,不管是哪個方面的題材,都會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定的幫助。然后學生養(yǎng)成了看書的習慣,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就覺得閱讀也就不是那么困難了。語文的學習可謂終身學習的過程,小學學習是語文的文字基礎,初中是語文的定性階段,這個階段應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樂于學習甚至從學習中找到快樂。
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布置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應該摒棄小學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觀點,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之中,課堂應該盡量靠學生自己去回答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學習閱讀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在課堂上,應該講一些比較深奧的東西深入淺出、提綱挈領,總結一些經典的東西,讓學生記錄下來,而不是把知識浮于表面的含義,給學生講解了一通之后,反而讓學生越聽越糊涂。造成這樣的情況,都是由于一些教師的語言不太直白,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課堂講解難題,一定要從簡單的入手,逐個突破。
與此同時,課堂上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各方面主動性,開展課堂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有些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只是一味地拉進度,這樣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反而沒有什么教學效果。通過一些與課堂相關的小活動,如開展朗讀比賽或者簡單的角色扮演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地放松,在張弛有度的環(huán)境下,他們的學習情況會更好,學習效率會大幅度提高。一節(jié)課的幾十分鐘,不能完全在干一種事情,這樣就算再有趣的內容,也會變得極其無聊,為此把時間劃分為一個一個的模塊,有條理的安排,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在轉化中調整了,他們就會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問題。開展課堂上的活動也同樣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活動的內容都是與知識緊密聯(lián)系的,也會給學生帶來好處。
三、解題技巧方面訓練
在通常試卷的考察中,閱讀方面的題型會考察思想情感、修辭手段等等,這些都是有一定的技巧可依的,如果學生沒有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那么在不懂答題要領的時候,就會失去很多不該丟失的分數(shù)。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規(guī)律,了解答題規(guī)律和組織語言的規(guī)律是初中時期需要訓練學生的一個重點,像我們找出一篇文章的是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就一定要回答“這句話形象生動的寫出了…”而一段話如果采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的話,那么在答題的時候就要說出這段話具有句式整齊的效果,這些都是在考試中的小技巧,只需要注意一下,就能讓整個答案變得更接近標準答案,從而提高不少的分數(shù)。
在初中考試中,同樣是理解到了問題的關鍵,但是回答的情況大相徑庭,這就是由于很多學生的答題就是隨性而答,寫了很長的一段話,但是閱卷教師就是找不到得分的關鍵詞,這種答案的分數(shù)自然很低。此外,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還是一種對思路的清理,在答題時分點進行回答,會讓我們考試的時候思路變得更為清晰,也更容易找到關鍵的詞語或者句子。
四、結束語
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要做到文通句順,組織語言,用簡短的文字表達出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在閱讀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找到一定的規(guī)律,學會一些基本的答題技巧,并且要多多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避免不應該的過失性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