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偉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相關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并使用類比推理的教學方式,將一些類似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并合理地推理,然后,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此次論文主要探討的是初中生物學教學中類比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 類比推理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29-01
隨著時代的進步,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類比推理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而且,生物學主要指的是研究各種生命體征的現(xiàn)象和生活規(guī)律。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類似的事物進行對比,并加強訓練。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基礎,并不斷革新教學的方案,提高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培養(yǎng)初中生類比推理的綜合能力
這一種學習方法需要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所以,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學生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應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在我國初中生物的教學階段,很多初中生的思維雖然比較活躍,但是,其能力還處于成長階段。所以,教師必須要根據(jù)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類比的教學。比如,每一個植物生命體征的相同點和類似點,它們之間存在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是相似的,它們之間相似的主要根據(jù)是什么。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比較總結,然后,選擇合理地教學方法,解釋兩者的生物現(xiàn)象。這樣,既可以加深相關知識的印象,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類比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出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指的是在探知一件事情時,發(fā)現(xiàn)其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然后提出問題。在進行大膽假設、通過仔細地分析和交流,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可以構建設問的情景模式,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將問題表達出來。例如,在進行蘇教版“植物種子的萌發(fā)”教學時,很多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日常生活中,很多種子的形狀、大小和特點是怎樣的,種子萌發(fā)的過程是怎樣的?就像大豆的種子,指的就是黃豆,它屬于一種草本的植物。一般開花的時期有一個月,主要是在六月份開始,七月份結束,而成長果子的時期一直到九月份。一般情況下,農民家里都會種大豆,而大豆通常在10℃到12℃就會出芽,而到15℃到20℃則是最好的生長的溫度,等到20℃到28℃時,種子就會開花結果。但是,如果溫度不高于14℃,就會導致種子不開花,而溫度提高,就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大豆的花是怎樣的形狀?”
(二)類比分析
所謂的類比分析主要指的是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進行相似事物的對比和推理,然后,得出結論。而且,在生物學方面,很多結構都是具有一定的類似性,比如,生物結構、功能和作用等等。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目標,選擇合適的類比事物,然后,通過全面地分析,了解事物的特點和事物呈現(xiàn)的生物現(xiàn)象。然后,將一些了解的事物與未知的事物進行類比分析,探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比如,上述提到的問題“大豆的花是怎樣的形狀?”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大豆種子的葉子比較厚,略微向下彎曲,其種皮的表面比較平滑等等現(xiàn)象。其次,尋找類似的比較事物,并確定合適的比較方法,保證其結論的準確性和合理性。然后,根據(jù)選擇的事物,結合實際的生活例子,尋找性質相似的失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選擇事物的性質越相近,則其結論越準確。比如,根據(jù)已經觀察到的大豆現(xiàn)象,確定大豆的生長情況,然后,再選擇一些類似的種子,比如,玉米種子等。最后,將選擇的事物與對比的事物進行比較分析,并構建兩者之間的關系體系,確定兩者之間的理論概念。如果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兩者是類似的,其中,兩者必定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主要可以從事物的特點和性質出發(fā)進行研究。此外,在對比分析時,必須要分清兩種事物之間的根本區(qū)別,然后進行區(qū)分。比如,將大豆種子和玉米種子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它們之間的性質和特點,然后,根據(jù)相關的自然規(guī)律,比較兩者的類似性。比如,第一個問題: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結構是一樣的嗎?第二個問題: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它們的葉子的形狀是怎樣的?第三個問題“它們之間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在哪?”在對比分析之后,根據(jù)大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類似性比較,將它們之間類似的特點和性質進行比較,最后,建立兩者之間關系。比如,大豆種子的結構與玉米的種子結構大部分都是相同的,而玉米的種子比大豆的種子多了果皮和種皮。
(三)合理地進行類比推理
若比較的兩者事物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便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操作。將選擇比較的事物性質和特點應用到選擇的事物中,進行最后的推理和驗證。比如,可以將大豆的種子與玉米種子建立更多的聯(lián)系,然后,進行推理驗證。
(四)下結論
在實踐檢測的過程中,可以搜尋大量的資料信息,了解更多的類比推理過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比如,將兩種植物的性質進行比較推理。在下結論時,如果觀察到事物推理的結果是錯誤的,就需要重新進行實驗,如果推理是正確的,則得出最終真實的結論。在生物方面,能夠進行類比推理的事物有很多種,所以,必須要根據(jù)生物的類比性,才能作為分析比較的主要條件。而如果兩者相似的可能性越大,則說明兩者的關系越緊密,如果可能性越小,則說明兩者的類似性不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相關知識的類比推理時,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比分析事物之間的關系,如果兩者的相似度不夠,則必須要進行適當?shù)卣{整。同時,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引導學生構架知識框架,并根據(jù)相關的內容,進行知識的鞏固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玉泉.基于類比法的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J].中學生物學,2017,(03):10-12.
[2]徐孫煒.淺談類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2016,(11):14-16.
[3]宮美玉.類比推理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導師:張萍;王書卿.魯東大學,2016.
[4]王薦.類比推理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2,(0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