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中動脈(MCA)是顱內管徑最大的供血動脈,比其它動脈更易受各種危險因素的侵害,也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最易受累的動脈[1,2],因此,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不僅可預防MCA狹窄,同時也可促進狹窄的MCA好轉,既往很多研究使用經顱多普勒(TCD)測定MCA的血流速度從而推測MCA狹窄程度,且多傾向于MCA狹窄程度進展的危險因素的探究,很少有研究者探究影響MCA狹窄好轉的相關因素,本研究依賴于我院先進的3.0T核磁共振成像技術來研究促進MCA M1段狹窄程度好轉的相關因素。
1.1 研究對象
連續(xù)性收集2013年11月~2017年11月于本院影像科行2次頭部MRA檢查患者的MRA資料,并收集相關臨床資料,選取其中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271例,其中男性163例(60.1%),女性77例(28.4%)。
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85歲;(2)在我院影像科行2次3.0T頭部MRA檢查,且兩次行MRA檢查的時間間隔為6 m以上;(3)首次MRA示單側MCA狹窄或閉塞。
排除標準:(1)首次MRA檢查顯示合并顱內其他大動脈的中度以上狹窄(狹窄率超過50%);(2)首次MRA檢查雙側大腦中動脈均存在多發(fā)狹窄或閉塞者;(3)MRA成像質量差而影響判斷者;(4)臨床資料不完善、不能配合回訪者。
1.3 患者基本資料、臨床資料
1.3.1 納入研究的相關因素
患者基本資料和臨床資料: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2(cm2)、卒中家族史、既往病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血脂代謝紊亂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吸煙史、飲酒史)、2次行MRA檢查時間間隔內藥物使用情況(是否規(guī)律應用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血小板藥物)。
1.3.2 相關因素評估標準
無高血壓病史:既往未曾診斷為原發(fā)性高血壓、未曾服用降壓藥物或入院后非同日2次及以上測量平均值收縮壓<140 mmHg和舒張壓<90 mmHg;
無糖尿病病史:既往未曾診斷為糖尿病、未曾使用降糖藥物;入院后空腹血漿葡萄糖<7.0 mmol/L且入院后隨機血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無冠心?。杭韧丛\斷為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脈綜合征,未曾使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無血脂代謝紊亂:即TC ≤5.7 mmol/L、TG≤1.7 mmol/L、HDL-C ≤ 1.04 mmol/L、LDL-C≤3.4 mmol/L,以上四項均符合定義為無血脂代謝紊亂[3]。
無高脂蛋白a:入院次日血漿脂蛋白a(Lpa)≤30 mg/dl;
無高同型半肌氨酸血癥(PHcy):未曾診斷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入院次日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15μmol/L;
無卒中家族史:患者直系家屬中無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
無吸煙史:患者未曾吸煙或戒煙5 y以上;
無飲酒史:患者未曾飲酒或戒酒半年以上;
無肥胖或超重: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織(WGOC)標準評定患者體重指數BMI<24為正常;
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依據所用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說明書或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
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依據所用抗血小板藥物說明書規(guī)律或遵醫(yī)囑規(guī)律用藥。
1.4 MRA檢查及MCA狹窄評估
1.4.1 MRA檢查方法
利用GE公司生產的3.0T磁共振掃描儀,掃描范圍包括顱內前循環(huán)、后循環(huán)的血管,采用磁共振斷層血管成像三維時間飛越(3D-TOF)法,TR 20 ms,TE 3.2 ms,層厚1.0 mm。MRA成像及后續(xù)處理方法:3D-TOF MRA序列用于觀察顱內大腦中動脈M1段血管情況,TR/TE 32/3.3 ms,FOV 18 cm,翻轉角為20°,層厚為8 mm,矩陣為521×256,帶寬為15.6 kHz。
1.4.2 MRA M1段狹窄段的測量和計算
收集被納入患者2次MRA檢查圖像,使用閱片工作站自帶電子尺分別測量每例患者3D-TOF MRA 病變MCA M1 段最狹窄處血管直徑及狹窄處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徑,MCA M1段狹窄率計算參考WASID試驗[4]計算公式:狹窄率(%)=(狹窄處近端正常直徑-狹窄段最窄直徑)/狹窄處近端正常直徑×100%。
1.4.3 MRA M1段狹窄程度的評估
MCA M1段狹窄程度分為5級:1級:正常;2級:輕度狹窄(<50%信號缺失);3級:中度狹窄(>50%信號缺失);4級:重度狹窄(局部信號完全缺失但遠端可見部分血流信號);5級:閉塞(狹窄端遠端完全無血流信號)。
狹窄程度變化的判斷標準:2次MRA圖像對比如第2次較第1次M1段狹窄程度下降≥1個等級則狹窄好轉組,如無明顯變化或狹窄程度上升≥1個等級非好轉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共271例,年齡26~85歲,平均年齡(63.04±11.71)歲。
將性別(男性)、年齡<60歲、無高血壓、無糖尿病、無血脂代謝紊亂、無冠心病、無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無高LP(a)、無家族史、無吸煙史、無飲酒史、無超重/肥胖、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納入Logistics回歸模型進行分析(見表1)發(fā)現無血脂代謝紊亂、無吸煙史、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是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子。
表1 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Kasner等研究表明有癥狀的MCA狹窄患者2 y內腦梗死的復發(fā)率可高達25%[5],另有研究者報道進展性MCA狹窄患者6 m后腦梗死的復發(fā)率達 38.5%[6],因此,研究促進MCA狹窄的逆轉和阻止MCA狹窄進展的相關因素對于預防腦梗死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3.1 無血脂代謝紊亂與MCA M1段好轉的關系
血脂代謝紊亂無論是循環(huán)血液中的TC、TG、LDL-C的升高,還是HDL-C的降低,每一成分發(fā)生變化均有可能導致腦動脈狹窄的形成[7]。研究表明高TC可能與MCA狹窄有一定的關系,但因TC和TG容易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波動較大而具有不穩(wěn)定性,因此其對顱內動脈粥樣硬化性危險評估及預測價值不如LDL-C更有客觀意義。LDL-C異常升高導致動脈狹窄的可能機制為LDL通過內皮細胞進入血管壁內,內皮下層過量儲存的LDL被氧化 成Ox-LDL,Ox-LDL被體內巨噬細胞吞噬后轉化為泡沫細胞,泡沫細胞不斷累積、融合而形成斑塊導致狹窄[8];另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發(fā)現,HDL-C是MCA M1段狹窄程度進展的保護因子,HDL-C濃度的升高與狹窄的好轉相關,而LDL-C的升高則與狹窄程度的進展呈顯著相關[9]。本研究中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無血脂代謝紊亂為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子(OR=0.30,95%CI:0.12~0.73,P=0.008),提示無血脂代謝紊亂的患者更易出現MCA M1段狹窄好轉。
3.2 無吸煙史與MCA M1段好轉的關系
吸煙是所有危險因素中唯一一個可以徹底控制的危險因素,Miyazawa等[10]利用MRA對151例MCA狹窄患者進行隨訪發(fā)現吸煙史是MCA狹窄程度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卻鮮有人報道不吸煙是MCA狹窄程度好轉的保護因素。既往研究表明吸煙可危害全身各處的大小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使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強,同時吸煙可使血清中TC含量增加、HDL-C含量下降,從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腦動脈狹窄[11]。本研究發(fā)現不吸煙為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素(OR=0.20,95%CI:0.07~0.55,P=0.002),說明無吸煙史患者的MCA M1段狹窄更容易逆轉。
3.3 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與MCA M1段好轉的關系
無血脂代謝紊亂在MCA狹窄逆轉的保護因素,血脂代謝紊亂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直接原因,那么對于MCA狹窄的患者來說抗動脈粥樣硬化是必不可少的。2016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與2010年指南相比不僅提出了血脂正常水平的范圍,更重要的是首次強調了正常人血脂理想水平[LDL-C理想水平<2.6 mmol/L(100 mg/dl),HDL-C 理想水平>1.03 mmol/L(40 mg/dl)][3]。研究已證實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早期使用、早期受益,具有長期使用、逐年增效的特點。依據不同的藥理作用和作用靶點,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可分為很多種,最常用和首選的應是他汀類,此外常用的還有依折麥布、普羅布考、膽酸螯合劑等。Wong 等研究[12]顯示顱內動脈狹窄是動態(tài)變化的,他汀類藥物可阻止有癥狀顱內動脈狹窄的進展甚至可使其斑塊穩(wěn)定和縮小。他汀類藥物的藥理作用不但局限于其降低血脂,其他還包括內皮修復功能、減輕炎性反應、穩(wěn)定易損斑塊、縮小穩(wěn)定斑塊及抗血栓形成等多種作用機制[13]。本研究結果也顯示降脂治療是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子(OR=0.15,95%CI:0.02~0.68,P=0.048),與Wong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有利于MCA狹窄程度減輕,但同時應該關注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
3.4 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與MCA M1段好轉的關系
引起MCA M1段狹窄的原因不同、患者的經濟狀況不同,抗血小板藥物的選擇也不完全相同,最佳方案應因人而異,最常用抗血小板藥物為阿司匹林腸溶片,其他還有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既往資料表明規(guī)律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可減慢有癥狀的MCA狹窄程度的進展,是MCA好轉和維持穩(wěn)定的保護因子[10],抑制血小板活化在非心源性MCA狹窄的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14],一項多中心雙盲對照試驗結果也表明有癥狀大腦中動脈M1段和基底動脈粥樣硬化是動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口服西洛他唑可阻止其進展甚至使其狹窄程度得到逆轉[15]。對本組數據進行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規(guī)律口服抗血小板藥物為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素(OR=0.15,95%CI:0.02~0.75,P=0.038),表明規(guī)律口服抗血小板藥物可促進MCA M1段狹窄好轉。
無血脂代謝紊亂、無吸煙史、規(guī)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規(guī)律抗血小板治療可能是MCA M1段好轉的保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