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蕾
【摘要】本文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途徑:掃清障礙,培養(yǎng)朗讀能力;通過品味,培養(yǎng)理解能力;因材施教,培養(yǎng)表達能力;讀寫結合,培養(yǎng)寫作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 朗讀能力 理解能力 表達能力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A-0118-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筆者有如下經(jīng)驗和體會。
一、掃清障礙,培養(yǎng)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幾經(jīng)修訂,都無一例外地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第一位的基本要求,同時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梢?,小學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結合多年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教師做到:首先,要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因為理解課文的基本意義是開展誦讀的前提。其次,要注意引導喜歡“拿腔弄調(diào)”地誦讀文本的學生,讓學生意識到“拿腔弄調(diào)”地讀課文是表演,不是誦讀。再次,讓學生掌握眾多的閱讀方法,并能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選擇瀏覽、粗讀、精讀、品讀、研讀等方式。
例如,語文S版第六冊《螞蟻的救助》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沒有太多精美的描寫,也沒有整齊的句式,如何讓學生流暢地朗讀課文呢?對此,筆者先讓學生梳理文意,弄清文本的情節(jié)。然后,利用問題“螞蟻在同伴遭遇麻煩時可以互相救助,作者從這件事中一定得到不少的啟迪,他的情感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作者對這群螞蟻給予怎樣的評價呢”引導學生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查閱教輔材料等形成了“螞蟻能夠自救,也會互救,這是團結精神的體現(xiàn),作者對這些小小的螞蟻有了一份敬佩之情”的看法,從而為朗讀課文掃清了閱讀障礙。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適時地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對,作者對小螞蟻是帶著敬佩的感情!現(xiàn)在我們再懷著敬佩之情誦讀課文,并且讀出真誠、崇敬的語氣和語調(diào)。”之后,筆者打開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進行范讀,讓學生認真傾聽并小聲伴讀。在誦讀展示時,學生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這樣,通過讓學生梳理文意和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師給予示范朗讀,再讓學生展示朗讀成果,能讓學生的學習路線清晰,誦讀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通過品味,培養(yǎng)理解能力
“讀書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闭Z文教材中入選的文章大多屬于經(jīng)典篇目,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教育價值,特別是精美的語言,更值得我們細細推敲。小學生學習文本時容易受到認知基礎及思維能力不強等局限,需要教師從品味文本語言的角度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概括等一系列過程,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利用這些理性認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三年級下冊《翠鳥》中有比較經(jīng)典的描寫內(nèi)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原因。在學生仔細閱讀文本的時候,教師給予恰當?shù)奶崾荆盒蕾p語句,未必要找那些精美的語言。有些語句包含豐富的意思,或者有個性特點,這些我們都可以拿來賞析。當然如果你能從思想上、情感上獲得一些啟迪就更好了。這樣,學生可能就會把注意力放在“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一句上,從而欣賞到“翠鳥是專門捉小魚的,其叫聲清脆,飛行的樣子也非常敏捷,而且速度很快,都把翠鳥的突出特點展示出來了”這句話雖然沒有用上什么修辭方法,但卻形象地展示了翠鳥的運動姿態(tài)。這樣引導學生找出喜歡的語句展開品味并實踐,對于鑒賞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待提高的小學生而言,有助于他們將淺顯的個人感知和體驗融入到課文中去品味課文語言的精妙,進而培養(yǎng)理解能力。
三、因材施教,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口頭語言比書面語言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交際作用。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應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都知道大多數(shù)小學生愛說話,但愛說話不等于表達能力強,如何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還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具體教學文本來開展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學段的學生實際,設計多種討論、模仿、對話、辯論、復述的機會,讓學生在多元表達實踐中提高表達能力。如低年級可以安排故事會,中年級可以開展文本話題討論、課文復述,高年級可以設計辯論等活動,并且教師最好給予示范操作,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
以三年級下冊《登上企鵝島》為例,課文以學生視角展開探險經(jīng)歷講述,讓學生大開眼界。考慮到該學段學生“課下挺能說,課上不愛發(fā)言”的特點,筆者把訓練表達能力的側(cè)重點放在了“吸引學生發(fā)言”這方面上:先是組織學生觀看企鵝圖片,再讓學生以“我印象中的企鵝”這一談論話題講述企鵝的形態(tài)特征。由于絕大部分學生都有QQ,對于企鵝形象非常熟悉,因而都樂于講述自己印象中的企鵝特點:“小企鵝是非??蓯鄣?,全身都毛絨絨的,像小貓?!薄捌簌Z是黑白兩色的。它身體上的黑色,很像人穿上了燕尾服。企鵝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雖然有翅膀卻不能飛行太遠,只會做一點滑翔?!薄拔以诒本﹦游飯@看見過企鵝,企鵝近看像鴨子,有鴨子一樣的嘴巴,喜歡在水里活動覓食?!薄捌簌Z是寒地動物,喜歡在冰雪中活動?!薄瓘膶W生的發(fā)言來看,學生已經(jīng)對企鵝描述這一話題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筆者自然而然地引出:“南極是企鵝的聚集地,你知道南極的企鵝有哪些特點嗎?請你結合課文給大家講解一下?!睆亩偈箤W生深入文本中,并能結合課文語言和自身認識講述企鵝的各種生活習性和特征。這樣,學生的表達就會有針對性,而且表述思路清晰,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四、讀寫結合,培養(yǎng)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是對讀寫關系的最科學總結。如果說讀、品、講是學習體驗,那么寫就是成果展示。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讀、品、說之后,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讀寫訓練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仿寫、造句、續(xù)寫,或者是寫讀后感、讀書體會等提高寫作能力。
同樣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奇異的植物世界》,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找到一種有趣的植物,依照課文介紹的方式,用書面形式將其奇異性展示出來。這樣,就能促使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依照文本的介紹方式,對這些有趣的植物展開描繪。后來,筆者從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紛紛寫出了自己認識的有趣的植物,如:“有一種特別奇怪的小草,它的名字叫含羞草,只要你用手碰一下它的葉子,含羞草葉子會快速合攏,真像是害羞的小姑娘?!薄拔以诰W(wǎng)上看到一種特別奇異的植物,叫百歲蘭。這種蘭根莖都比較粗壯,特別耐干旱,在完全沒有降水的地方,也能夠活5年。”“我知道有一種會跳舞的草,人們把這種草稱為‘跳舞草。這種植物很容易生存,在陽光照射下能輕快地跳舞?!笨梢姡x寫結合的方式有助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值得推廣。
總之,小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比較低下,需要教師通過閱讀教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文本的聽、說、讀、寫、思的閱讀實踐中,最終提升語文能力。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