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細蓉
【摘 要】有效的習作評改是提升學生習作水平,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有效途徑。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一直以來,教師占據(jù)了學生習作評改的主導地位,學生很難參與到習作的評改過程中。針對目前學生習作評改存在的問題,教師應(yīng)該改變傳統(tǒng)的習作評改方式,將習作評改“放權(quán)”于學生,制定合理的評改標準,實行多元化評改模式,強化學生習作評改能力,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有效策略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但是,由于我國傳統(tǒng)教育理念較為落后,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占主導地位。對于高年級小學生,習作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受到“教師主權(quán)”的影響,目前,我國學生很少參與習作的評改,從而導致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習作水平很難提高。
針對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問題,我結(jié)合自身工作,分析了目前學生習作評改中存在的問題,對習作評改進行了探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習作評改策略來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一、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的現(xiàn)狀
自從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以來,各個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在小學高年級的習作教學中,尤其是對于學生習作的評改,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踐行“高耗低能”。大部分教師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總是習慣性地打開一篇學生習作,大到文章的章節(jié)段落,小到文章的標點符號錯別字,都要一一進行糾正、修改,甚至還要揣摩學生的寫作意圖,幫助學生潤色文章,最后耗時耗力地為學生的習作寫上眉批和總批。但是,通過對我校的學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87%的學生只關(guān)心教師給習作的分數(shù)或者等級。對于教師的批語,只有65%的學生會象征性地看一遍,并不會深入思考教師批語的意圖,而另外35%的學生基本不看教師批語。面對這樣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教師也很無奈。
因此,為了擺脫學生習作批改過程中的這種負循環(huán),必須要制定有效的評改策略,真正落實新課標對學生習作的能力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二、習作評改的有效策略
“文章干古事,得失寸心知”,讓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活動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習作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還能夠廣泛學習他人習作的優(yōu)點。學生參與習作批改能夠?qū)μ岣邔W生的習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年級小學生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習作訓練,具備一定的習作評改能力,可以獨立或者互相配合完成對自己或同學習作的評改工作。并且,調(diào)查表明,學生也很急迫地想要探究同學在習作上的優(yōu)缺點,在評改中發(fā)現(xiàn)自身缺點的同時,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時,教師就應(yīng)該抓住機會將習作評改“放權(quán)”于學生,讓學生親身參與習作的評改。但是,“放權(quán)”于學生,絕不是撒手不管,教師要注意引導,注意把握方向,當好“教練”。
(一)明確評改標準
一直以來,大部分小學老師都是采用分數(shù)加評語或等級加評語的方式,對學生習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具有較強的模糊性,會導致學生只看重分數(shù),忽略評語的現(xiàn)象,對提高學生習作水平十分不利。因此,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習作評定標準,特別是在學生自己評改習作,或者互相評改習作時,更要有一個科學合理且能夠量化的評價標準。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評改才能真正有據(jù)可依,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評改習作的效能。
我基于人教版教材對學生習作的目標要求,結(jié)合工作中對學生習作評改的心得,制定了一個合理的習作評改標準,如表1所示。
(二)多元化評改習作
1.學生自評習作
人們常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應(yīng)該包括自己改和別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在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一句一句反復地朗讀,仔細推敲,充分體會自己的寫作意圖,借助聲音和語感,進一步發(fā)現(xiàn)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如:語句不通順;用詞不恰當;標點使用不正確;選材不合理等),并根據(jù)制定的“習作評改標準”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評改。這樣,不但完善了學生的習作,還激發(fā)了他們評改習作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完成習作后主動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2.師生集體評改
師生集體評改習作的目的是教會學生評改習作的方式方法。教師根據(jù)習作評改標準,逐項介紹如何評改一篇習作。集體評改前教師要先通讀全班學生自評后的習作,選出好與中下的習作各一篇,作為修改例文用多媒體出示。在集體評改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朗讀習作,提出修改的意見,由教師當堂示范,教會學生運用刪、增、調(diào)、改等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來修改習作;其次,教師要著重依據(jù)習作評改標準,引導學生從選材是否新穎、描述是否具體、語言是否通順等多角度反復推敲學生的習作,找出習作中的優(yōu)點,學習賞析佳句,從不同角度教會學生寫批語;最后,教會學生寫總批,讓學生明白總批是對一篇文章總的分析和評價,要先肯定優(yōu)點,指出缺點,并提出修改的意見或今后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就有了評改習作的范例,就能有步驟、有方法地訓練,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評改能力。
3.小組互評互改
學生經(jīng)過習作自評、教師傳授習作評改方法之后,初步掌握了習作評改的基本方法。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習作互評互改的環(huán)節(jié)中。具體可以采用分組實踐的方式,將學生分為4到6人一組的習作評改小組,并選一名習作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教師從學生自評后的習作中選取幾篇具有代表性的,將習作分發(fā)給每組學生,讓各組學生在認真閱讀習作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習作評改標準”在各自的小組內(nèi)討論習作的優(yōu)缺點進行評改。教師在引導學生分組互評互改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因人而異,對于程度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每個階段都要引導學生評改的方向,初期評改時首先檢查習作的錯別字、錯誤標點符號以及用詞不準和語句不通;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修改能力,再重點審核習作的立意、選材等。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每組的評改情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習作中的優(yōu)缺點,并適當給予點撥。使學生通過這樣的小組互評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教師終評習作
當進行完小組互評后,教師要分別對學生自評前后、小組互評前后的習作進行對比分析。目的是幫助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并且要講評兩次評改的效果,對評改后的習作給出最終評價。在教師終評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對比分析習作在兩次評改前和評改后的質(zhì)量提升效果;其次是關(guān)注評改是否科學合理,并對評改過程進行適當評價。
(三)多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
單調(diào)的評價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這樣,評改效果也不佳。這時教師就要多激勵,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1.賞識評價,點燃評改熱情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改,要用發(fā)展賞識的眼光來評價,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多用贊美的語言來欣賞每一篇習作評改,如:“這個總評寫得很到位,能提出修改意見!”“這個題目改得巧妙!”這樣賞識學生的評改,既消除了學生對評改的畏懼心理,又點燃了學生的評改熱情。
2.設(shè)立獎項,增強評改信心
在習作評改后,可以設(shè)立不同的獎項:一方面是對習作的獎項,如將習作創(chuàng)意最好的定為“最佳創(chuàng)意獎”,將題材最好的習作定為“最佳題材獎”;另一方面是對習作評改的獎項,如將給習作評語最貼切的定為“最佳評語獎”,將習作評改前后質(zhì)量提升最大的定為“最佳反饋進步獎”。通過這些獎項,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還增強了學生評改的信心。
綜上所述,在習作評改的過程中,教師要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由習作評改的主導者變?yōu)榱曌髟u改的引導者和講評者,以一個“教練”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習作評改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評改來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習作評改。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評改習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師不能一股腦兒把作文全發(fā)給學生評改,要把自改與互改相結(jié)合,生改與師改相結(jié)合,這樣長期地訓練,學生的評改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參考文獻】
[1]王丹.習作評改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新課程(中),2017(05):135
[2]張桂水.三重互動評改習作 提高習作評改實效[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06):184
[3]朱慧慧.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4]葉曲峰.提高習作評改實效性的幾個途徑[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