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腰治
【摘要】我國著名教育學專家陶行知先生提出過經典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新課程改革也呼吁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切入點,本文重點研究小學數學課程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小學數學課程是小學生的必修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他們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很多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恐懼心理,害怕學不好數學課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做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在現實中的實用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本文重點研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意在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凸顯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我們的教學內容如果做到生動有趣,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興趣愛好,合理選擇教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筆者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結合小學生喜歡看童話故事的心理特點,選擇了生活化的情境來組織教學活動.
【案例1】《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小猴聰聰家開了一家鞋店,他當起了售貨員(課件出示店鋪情境),正在這時走來2只母雞來買鞋.
母雞:猴弟弟,我們要買兩雙鞋.
聰聰拿了4只鞋,母雞付了錢走了.接著綿羊三兄弟來了.
綿羊:小猴,我們各自需要一雙鞋,快拿給我們吧!
聰聰想了想:1只羊4只腳要買4只鞋,2只羊就是8只腳要買8只鞋,3只羊就是8加4要12只鞋.聰聰迅速地拿出12只鞋給綿羊三兄弟.
這時八爪魚六兄弟買鞋來了,聰聰一下子心慌了,哎呀,這可怎么辦呢?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聰聰應該拿多少雙鞋給八爪魚六兄弟呢?
這種具有童話色彩的教學情境很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聽到筆者的問題后紛紛拿出紙筆開始計算.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探索出乘法的意義,弄清了乘法和加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演變過程.
實踐表明,照搬套用教材中例題不能很好地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對那些陌生、乏味甚至離他們的生活比較遙遠的教學例子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牢牢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創(chuàng)造性地尋找鮮活的、生動的、充滿濃厚生活氣息的教例,再現學生容易“親近”的數學,引領他們自覺參與新知構建.這樣,數學課就更有趣味了.
二、強調小學數學教學的科學性
體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要遵循科學性原則,關鍵在于把握好、處理好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的“尺度”,這個“尺度”主要表現在學生對教材內部需求的程度.因此,教師在使用教材時,一定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還要分析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愛好是什么,他們的個性特點是什么.做到把教材知識呈現的環(huán)境和內容與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緊密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一個樂學、進取、活潑、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教學情境.比如,我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是這樣做的.
【案例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教學片段
例題呈現環(huán)境:老師給同學們發(fā)新書了,桌面上出現一捆數學書35本,一捆語文書30本;另外還有3本數學書和8本語文書.
要掌握的知識: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
例題分析:例題呈現的情境沒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所以我將這道例題進行了一些調整,變得具有生活氣息.例題:“十一”將至,學校準備舉行慶國慶歌詠會比賽,一(1)班有30名女生、4名男生參加;一(2)班有33名女生、5名男生參加.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自己解決.這個情境學生非常感興趣.他們開動腦筋開始思考問題的答案,整個教學活動學生學得很主動、活潑.
上例中的新例題改變了教科書上知識呈現的環(huán)境,以學生非常熟悉的而且樂于參與的具體的事實情境為依托,對教學例題進行了重組,課堂上學生的興趣很高,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三、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
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也變得越來越開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拓寬視野,凸顯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不必過分局限于教材,要從廣闊無邊的現實生活中選用教學素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開放空間,使學生展開思維,運用數學知識思考問題,得出問題的答案.比如,我在教學《平均分》這部分內容時,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開放性的生活情境.
【案例3】《平均分》的教學片段
師:秋天到了,秋高氣爽,大家想出去秋游嗎?
生:想?。ó惪谕暎?/p>
師:我們班一共有30名學生,要一起出去秋游的話,應該坐什么車,租幾輛車呢?
生1:我認為可以租那種能坐15個人的中巴車,這樣只要租2輛就可以了.
生2:我覺得可以租那種空間比較寬敞的小面包車,每輛車可以坐10個人,不用太擁擠,只要租3輛.
……
每名學生都根據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問題的答案.在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意義,筆者再引導他們將平均分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學目標在無形中就順利完成了.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至關重要,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進而以更好的面貌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在良好的氛圍中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金成梁.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孔企平.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3.
[3]鄭俊選.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