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廣
摘要:體育教學具有完善的教學體系和手段,在立足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教學實踐發(fā)現,體育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合理的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增強學生自我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既擁有健康的體魄,又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教學;心理素質
一、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功能
體育教學除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強化思想道德教育等功能外,其本身還具有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的功能。
首先,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在體育教學中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意志力薄弱,在體育活動很輕易就放棄,經常向老師報告“老師,我不行了!”“老師,我受不了了!”如果老師能在此時采取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讓他們堅持到最后,這對他們的意志力就是一次完美的錘煉。
其次,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體育活動中,無論是競技類的比賽,還是技能性的訓練,都會遭受無數次的失敗才能取得成功。面對失敗和挫折時,讓學生們在一次次的失敗和打擊中,一次次地站立起來,這無疑是對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好的鍛煉。這樣到以后的人生中,就不會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生命。
第三,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體育比賽,既有單對單的對抗,如羽毛球、乒乓球等,也有團隊之間的角力,如籃球、足球等。為了讓學生在畢業(yè)走向社會時不被社會上殘酷的競爭嚇到,并且能迅速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良性競爭的洪流之中。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學會在遵循規(guī)則的前提下如何去競爭并獲取勝利。具有競爭意識的人更快成長。但同時,一個人的力量有時是單薄的。一場勝利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奮力拼搏才能實現。因此,合作和競爭都是我們必備的素質。
第四,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在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中,有更多交流、善于溝通的團隊更容易獲得勝利。而那些隊員之間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就互相埋怨甚至謾罵的,雖然個人能力出眾,但最終往往都會走向失敗。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溝通,尤其是在比賽中落后的情況下,有效溝通能讓大家形成共識,找到問題的關鍵,并且有目標地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第五,體育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除常規(guī)教學計劃外,教師可增加一些開放性的、趣味性的游戲和活動,如“追逐游戲”。學生可以通過更改游戲規(guī)則或者自主性地完成目標來提高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多變性。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怎樣從這里到達對岸?要求每個人的方式都不能一樣?!弊屗麄儎?chuàng)造性地完成。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和大腦。
二、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策略
1、尊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每一個學生身體素質都存在差別。有些學生身體素質好,課堂上總是能很快完成老師教的技術動作或訓練任務。而一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在每次上完體育課后則可能情緒低落,因為總是不能達到老師要求的目標。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所有體育項目喪失興趣,甚至害怕上體育課。這對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安排中,可以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進行分組教學。
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上具有優(yōu)勢。四年一界的奧運會之所以讓人萬眾矚目,正是因為運動員在不斷的競爭中能夠實現自我、挑戰(zhàn)自我、甚至超越自我。體育教學正好可以營造這樣一種競爭的氛圍,使學生在競爭中驅除懶散,煥發(fā)熱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對學生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的教學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如競技類項目田徑、球類、體操等,還有民間體育項目拔河、跳繩等。開展這些活動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形成公平競爭的觀念和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2、創(chuàng)新運用鼓勵法,激發(fā)學生潛能,引導學生向正面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心理促進作用十分顯著。新課改中提倡教師對學生更多實施鼓勵性評價。比如在長跑訓練中,有些學生可能會很難堅持到最后,因為長跑本身就是一項枯燥無味、強度較大的運動。但是長跑又能訓練學生的耐力和毅力,對學生的心理穩(wěn)定性和意志力有很大的幫助。這時候老師的一句“加油!我相信你能行!”往往是行不通的。老師應該在行動和語言上給予雙重鼓勵。首先,老師和學生一起運動,給予行動上的支持。有老師的陪伴學生心里就不會覺得孤單。其次,教師針對基礎差的同學進行“關心式鼓勵”:“加油!我感覺你還有潛力,再跑一圈應該沒有問題?!薄叭绻麑嵲诓恍校团苈c,我相信你能堅持到終點!”“你已經打破了自己的極限,現在你每前進一步都是對自己的超越!”“沒事,我們慢慢跑,即使最后一個到達終點也是勝利!”在對學生進行鼓勵時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把他(她)的事說成是‘我們一起的事。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心靈上的溫暖,激發(fā)出運動的潛能,最終戰(zhàn)勝自己,達到目標。
3、增強體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小學生對新生事物都比較好奇和感興趣,他們也更樂于去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因此教師在體育活動中應該打破常規(guī),為學生提供或創(chuàng)造更多新異刺激,讓他們接觸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學生大腦皮層,促進大腦的健康發(fā)育,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對于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或活動,其實只要在原有活動的基礎上梢加改動就能趣味大增。比如跑步,原本是單調的,但是如果和運球訓練放在一起,就會讓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籃球上,忘記了跑步的單調。又如體操訓練,如果配上輕松愉悅的音樂伴奏,就能讓體操像舞蹈一樣具有藝術的享受。
三、結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設計和安排體育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應當展開細致學情調查,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做到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消除學生心理陰影,增強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顯民.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12)
[2]陳永亮.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考試(教研),2010(11)
[3]王煌輝.小學體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法創(chuàng)新[J].教育藝術,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