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之下,對學生的寫作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思考、思維以及生活觀察的能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經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主線所在。在新高考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學生未來作文走向。轉變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以及靈活的作文練習與評價,是推進作文學習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高考背景;作文教學
作文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包括最終的高考作文形式的發(fā)展轉變,題目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對學生獨立思考要求增加等,這些都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與發(fā)展。在新高考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產生著極大的沖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重視與調整,及時轉變當前的教學工作。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寫作興趣不足
經過對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的觀察,會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興趣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在很多時候,學生將寫作作為一種課業(yè)的負擔,考試的難點所在等,這些都阻礙著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所在。在很多時候,學生對寫作的認知往往局限于考試的一個問題、學習的難點所在等,這些都阻礙著學生對學習的認知,難以實現(xiàn)教學的突破與發(fā)展。作文一出現(xiàn)就與學生的考試、成績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學生寫作尚不得法的前提下就已經產生了壓力。在缺乏興趣的基礎上,學生對寫作的把握往往體現(xiàn)著不愿意寫作、不主動寫作、言之無物等情況,這些都阻礙著學生作文寫作的發(fā)展。
(二)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性不足
寫作教學創(chuàng)新性不足。在初中階段,已經開始有了專門的作文課,然而整個課程并沒有教材可以依賴,也缺乏足夠的體系指導。部分教師會枯燥的為學生講解一些已經總結好的作文經驗,帶有明顯的功利性質,如在作文開頭或結尾引入名人名言、采用總分總的形式進行寫作等,這些內容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應付了考試,但是在更多的時候是將學生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反而限制了學生思路的展開。也有一些教師,為了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在課堂中讓學生以自主練習為主,長期下來,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作文缺乏活力,往往就是知識的積累等,加之本身作為技巧不嫻熟,會產生抵觸心理,認為作文課堂就是一種大型的練習課,缺乏新意。
(三)習作抄襲模仿痕跡重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存在著模仿抄襲痕跡嚴重的問題。在初中階段,學生實際上是剛剛脫離小學階段的稚氣,開始進入到自主的寫作練習中,也算是初步接觸到習作練習,存在著抄襲模仿痕跡嚴重的問題。在教師的觀念中,往往會要求學生針對課文、日常閱讀中遇到的較好的閱讀內容進行模仿,其中抄襲模仿的痕跡較為嚴重,阻礙著學生的成長,在一個較長的周期來看,學生會不自覺的進行模仿,甚至整段的抄襲,盡管在中學寫作練習中并不能明顯的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但是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組織練習能力等,阻礙著學生寫作思路的發(fā)展。
二、新時期初中語文寫作發(fā)展策略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輸出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學生借助于語言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在當前教學中,很多學生從始至終都狹隘的將寫作理解為一道語文考試的必考題目,是語文學習的難點所在,這實際上影響著學生對語文的接受,需要教師加以關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寫作觀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文字的力量,鼓勵學生借助文字去抒發(fā)自己的內心,這些都是新時期語文寫作教學需要關注到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以趣味性的、生活性的題目去交由學生練習,在豐富的文體嘗試與變化中,給學生帶來新鮮感與沖擊力,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在一些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的練習中,教師嘗試通過豐富的教具、情境等進行帶入,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二)豐富作文教學組織形式
作文教學沒有足夠的教材作為支撐,但基本上也是每個星期或者是每個單元之后都會有所練習。事實上,初中階段語文教師可以嘗試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班級學生創(chuàng)設帶有個性化的、系統(tǒng)性的作文訓練。除了這些較為刻板、系統(tǒng)的講解外,還可以以更為靈活的形式去完成寫作練習;在鼓勵學生進行課下閱讀的時候,也可以隨機安排學生做讀書筆記和讀后感。這樣的練習,能夠逐漸引導學生從仿寫到自主的寫作的過渡,將語文寫作教學滲透在語文學習的各個方面。
(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學生寫作中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于“言之無物”,很多時候,學生不知道如何著筆寫作,不知道能夠在文章中寫什么。加之一些模板的存在,翻看一個班級的作文,寫好人好事就會有很多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橋段;寫校園就會有很多班級大掃除。這一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在于學生本身生活較為單一,另一方面也在于學生缺乏觀察生活的意識。鼓勵學生去觀察生活、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日月流轉,春去秋來,新的季節(jié)到來了,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大新的氣象,秋天的太陽和夏天的太陽是否有不同,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的方向。隨著新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增加實踐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于此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如父親節(jié)和父親的互動都可以成為日常寫作的素材所在。
(四)對評價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
傳統(tǒng)作文寫作練習,往往是學生練習之后,教師批改,之后就不了了之。事實上,這樣的評價并不能真正的對學生產生監(jiān)督的作用,學生往往寫過之后就跳過了,不會再進行反思。在對作文評價過程中,可以邀請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互評、教師批改、學生修改等幾個步驟,實現(xiàn)寫作評價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及完善,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與完善,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對評價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也在于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寫作亮點,及時指出,與學生進行分享,對學生形成無形的鼓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突破,作文教學也要相應的做出突破,實現(xiàn)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及完善,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曾霞.新課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有效教學淺談[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16(4):148.
[2]李杰新.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法探討[J].教育:文摘版,2015.15(3):196..
[3]焦敏.新課標下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1(5):221.
作者簡介:吳燕媚,廣東省四會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