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娟 史磊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對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重癥護理質量的提高效果。方法 100例ICU重癥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 根據(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 比較兩組護理后, 心理指標(抑郁、焦慮、主觀幸福感)評分、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情況。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為(34.25±4.78)、(28.31±
4.5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60±5.29)、(37.56±5.24)分, 而主觀幸福感評分(69.52±7.0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7.51±6.28)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2.03±3.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1±2.78)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40/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ICU重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其抑郁、焦慮情緒, 提升護理質量, 且可增強患者主觀幸福感, 并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重癥加強護理病房;護理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105
在臨床上, 需要對重癥疾病患者進行監(jiān)護的加強型病房, 即稱之為ICU, 其是不斷革新醫(yī)療器械技術、不斷提升護理水平要求、不斷提高醫(yī)療水平的時代產(chǎn)物, 且是針對性現(xiàn)代護理與獨特醫(yī)療管理模式相互結合的管理模式[1]。已有相關研究顯示, ICU患者疾病的治療以及病情惡化等, 均會受到其自身不良心理情緒的嚴重影響[2, 3]。因此本文即對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提高效果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ICU重癥患者100例為對象進行研究, 根據(jù)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 年齡38~85歲, 平均年齡(48.5±5.1)歲。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 年齡39~87歲, 平均年齡(49.3±6.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 即臨床檢查、病情監(jiān)測、預防并發(fā)癥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 具體護理措施為:①首先患者接受ICU臨床治療后, 當其意識恢復, 且病情改善時, 則需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 并對其基本情況如醫(yī)療保險、經(jīng)濟狀況、治療態(tài)度等進行充分了解, 以便根據(jù)患者基本情況, 同主治醫(yī)生、患者及其家屬等對治療方案進行商討, 最終制定出醫(yī)療費用可接受、治療效果較佳的方案, 從而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和經(jīng)濟壓力, 從而提升其治療配合度。②其次治療期間需將疾病的相關知識、患者病情變化、治療進展等詳細講解于患者及其家屬, 同時告知其疾病的可治愈性以及需經(jīng)歷的進程, 這樣才能顯著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同時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 指導患者家屬接班的護理操作和陪護知識, 以便讓患者受到人性化、舒適化的護理服務, 從而積極參與到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中。③多數(shù)ICU重癥患者由于擔心自身病情, 因而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緒, 如焦慮、抑郁等。此時護理人員則需耐心講解心理因素與疾病發(fā)展的相互關系, 并主動給予患者心理安慰, 同時采取正向誘導、心理疏導等方式有效緩解患者各種不良心理情緒, 必要時可采取催眠療法對患者加以糾正, 從而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④在監(jiān)護重癥患者的過程中, 注意根據(jù)患者喜好適當引入話題, 且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聊天, 以便轉移其注意力, 也可通過讀書看報、聽廣播、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啥鄬颊吖ぷ?、兒女等話題進行交流, 避免患者單獨靜臥, 以防止其胡思亂想。一旦遇到患者敏感的話題, 則需及時終止, 以便形成輕松、愉悅的病房氛圍。⑤注意對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做好相關手術準備, 要將院內(nèi)醫(yī)療器械的有效性、先進性等詳細告知患者, 并做好術前指導和檢查, 同時告知其手術治療的可治愈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注意叮囑家屬在患者治療期間全程陪護, 以便患者保持身心穩(wěn)定。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指標(抑郁、焦慮、主觀幸福感)評分、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情況。①采用Zung的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抑郁、焦慮程度進行評分, 分數(shù)高低與抑郁、焦慮程度成正比。②采用主觀幸福感自評量表(美國國立衛(wèi)生統(tǒng)計中心制定)[4]評價兩組護理后主觀幸福感得分, 分值高低與患者主觀幸福感呈正比。③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評分量表評價兩組護理質量,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價兩組護理滿意度, 分為滿意(>85分)、一般(65~85分)、不滿意(<65分)三個等級。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后心理指標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主觀幸福感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護理后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2.03±3.0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1±2.78)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護理滿意度為96.0%(48/50)明顯高于對照組80.0%(40/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各大臨床醫(yī)院中, ICU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且其具有中心監(jiān)控系統(tǒng), 在人員、技術、物質等配置上均屬于醫(yī)院最佳狀態(tài), 因而可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 一旦患者出現(xiàn)任何異常, 則可及時進行治療和搶救。而ICU重癥患者發(fā)病的過程中, 具有顯著影響作用的即為心理因素, 其可改變患者治療結局, 并能直接影響患者預后。特別是對于一些病情較為嚴重的急性發(fā)病患者, 心理因素對其生命健康存在直接威脅[5, 6]。而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即通過詳細介紹患者病情、與患者加強交流和溝通、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等, 既能改善患者的各種心理狀態(tài), 又能提升患者治愈的信心, 同時還能確?;颊咴谂R床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保持最佳心理狀態(tài), 達到較高的配合度和依從性[7, 8]。本文的研究中,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 在此基礎上, 護理后, 觀察組采取心理護理, 結果顯示:觀察組抑郁、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而主觀幸福感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相關文獻[9, 10]報道一致, 這表明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ICU重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 并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因此可以看出, 心理護理對于提升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 ICU重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其抑郁、焦慮情緒, 提升護理質量, 且可增強患者主觀幸福感, 并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秋媛.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效果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2):97.
[2] 劉梅霞, 黃麗香.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醫(yī)療裝備, 2017, 30(5):167-168.
[3] 王城.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改善分析.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7, 17(6):200-201.
[4] 孫海玲.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相關影響. 中外醫(yī)療, 2017, 36(27):158-160.
[5] 何晶.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7, 17(78):183-185.
[6] 朱秋云.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4):50.
[7] 張云, 林小云. 心理護理對提高ICU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 11(33):83.
[8] 劉曉冬.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質量的影響. 飲食保健, 2017, 4(1):115-116.
[9] 曹國榮. 心理護理對提高ICU護理質量的臨床影響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1):257.
[10] 山廣慧, 金娜, 董青, 等. 心理護理對ICU重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效果.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5):940-943.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