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黎 ,李俊 ,余敏 (安徽省建設工程測試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地下隱蔽工程質量檢測工作中,基樁鋼筋籠長度的判定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鶚朵摻罨\長度的判定工作通常采用井中物探(井中磁法、電法或電磁法)方法。然而,井中物探需在樁中鉆孔或在樁邊成一PVC套管的鉆孔,應用鋼筋籠的天然鐵磁性特征的井中磁法和井中測量的充電法,判測井需在目標基樁中間或0.5m以內,一般一判測井只能判測一基樁,費工費時。為了能使基樁鋼筋籠長度的判定工作做到快速,經濟,高效,我們從方法的基本理論著手,經過反復比對試驗,首先以井中磁法為參照點,采用類似于錨桿無損檢測的應力波檢測方法進行比對,由于基樁配筋率遠低于錨桿,鋼筋籠底部波阻抗相對樁砼來說變化非常小,而鋼筋本身波速高且衰減快,相對于較短的基樁,采用應力波檢測方法效果較差。進而我們又進行了判測井在目標基樁0.5m以內井中磁法和充電法進行比對,結果完全吻合。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又進行了一判測井判測多根樁(充電樁籠)的充電法試驗,試驗結果較復雜但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判測規(guī)律主要取決于判測井與判測樁的距離、位置及周邊樁籠的位置和距離,經過從理論到實驗的反復比對試驗,取得了較滿意的試驗成果。為了擺脫耗工費時的鉆井檢測方式,更好的提高基樁鋼筋籠長度的判測工作效率,我們又開發(fā)了基于充電法判定基樁鋼筋籠長度的靜探測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現(xiàn)已獲得國家頒布的實用新型發(fā)明專利。
充電的鋼筋籠非常細長,可看做線型接地長電極,由電極流入地下的電流強度為I,電極長度為2l;P點至電極垂直距為b;至電極兩端的距離為r1和r2;與電極兩端的連線和電極間的夾角分別為θ1、θ2(圖1),P點的場勢為
a=(r1+r2)/2(等勢橢球面的半長軸)
在yz平面上半焦距為l,半長軸為a=(r1+r2)/2,半短軸為的橢圓繞z軸旋轉一周所形成的橢球面族即為其等勢旋轉橢球面。
圖1 有限線源模型示意圖
因為該場勢為旋轉對稱的橢球場,水平方向全對稱,忽略x方向,取yoz坐標平面進行運算:
充電法采用穩(wěn)定電流場,而充電樁籠周邊的其它樁籠就是穩(wěn)定電流場中的導體。穩(wěn)定電流場和靜電場一樣都是勢場。由于電流場問題可以利用靜電問題來換算(用靜電類比法),可以從研究靜電場問題的解法入手。
金屬導體處于靜電場中,金屬的自由電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相對于晶格作定向運動,并在導體的一個側面集結,使該側面出現(xiàn)負電荷。而相對的另一側面則出現(xiàn)正電荷,這就是靜電感應現(xiàn)象。由此產生的電荷稱為感應電荷。相對側面上的感應電荷電量相等而符號相反。感應電荷在空間必然產生電場,該電場與原來的電場疊加,改變了空間各處的電場分布。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稱為感應電場,用表示??臻g任意一點的場強可表示為:
在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沒有定向運動,其內任一點的電場強度都等于零的狀態(tài)稱為靜電平衡狀態(tài)。
處于靜電平衡的金屬導體具有如下的性質:
①整個導體是等勢體,導體表面是等勢面。
②導體表面附近的場強處處與表面垂直。
靜電平衡的導體上的電荷分布具有以下規(guī)律:a.電荷只分布在導體的表面上;b.面電荷密度與電場強度的大小成正比;c.曲率越大的地方,面電荷密度也越大
充電法采用穩(wěn)定電流場即勢場,勢場問題的解即為解邊界問題??煞譃閮深?,第一類問題為已知帶電場源及相關的邊界條件,欲求其場的分布。第二類是感應電場問題,如導體置于外電場中,導體被極化,感應電場與一次場相疊加即為滿足邊界條件的合電場。因此,充電勢場解釋的目的就是解決上述兩類問題。
通常勢場的解釋模型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演問題,即已知場的分布去尋求場源,另一類是正演問題,即是已知場源去尋求場的分布。通常物探方法對場源知之甚少,多為反演推斷問題。然而,作為有限線源的鋼筋籠模型參數(shù)較明確(唯一要確定的就是長度),因此,充電法判定鋼筋籠長度的解釋模型可以完全以前面所討論的線型電場及感應電場理論為依據(jù),采用正演擬合法進行解釋(見圖2)。
圖2 充電法判鋼筋籠長度建模解釋流程圖
實例為充電法在某棟樓群樁當中較為典型的判別實例。
例中可看出在9m附近有較大峰值,可判為半籠的充電電位梯度曲線,由于受旁邊全籠的影響,在12m以下又迅速升起;而可判為全籠的充電電位梯度曲線由于受到旁邊半樁籠的影響,在9m附近有不同程度的小峰值;由此,可以看出樁籠之間的相互干擾,其相互影響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充電目標樁籠及周邊樁籠與檢測點的相對位置。
為了進一部證實所作的推斷,對部分較典型的樁籠(2根)通過所建的解釋模型進行了正演計算,所計算的理論曲線和實測曲線基本吻合,充分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①充電法作為一種人工穩(wěn)定等位線形場源,具有信號穩(wěn)定、抗干擾能力強,操作靈活方便,解釋明晰簡便等明顯的優(yōu)點,定能在判定樁籠工作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圖3 靜探-充電法平面位置示意圖(二)
充電法進行群樁籠判定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既可體現(xiàn)其方法的高效性(一孔多測),又由于樁籠的相互干擾,大大增加了其方法的復雜性,根據(jù)本人在幾千根群樁籠的判識實踐,得出如下幾點認識:
a.盡管樁籠為長徑比較大的良導體,測距不易過大,從理論論證,到實判經驗可知:粗略判識時不易大于樁籠長度的一半,精確判識時不易大于樁籠長度的八分之一。
圖4 充電電位梯度及擬合曲線
b.群樁檢測時,為盡可能減少相互干擾,測試孔應打在群樁中間,使周邊測試樁籠與測試孔距離保持一致。
c.資料解釋應遵循由近致遠,先易后難,逐點分析干擾源的判別原則,對于測點外圍的樁籠以及一次場干擾嚴重曲線難以判別的樁籠必需進行多測點重復檢測,綜合分析,以確保判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