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遵循,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實踐基礎,黨的歷史就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史。中國共產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統(tǒng)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是遵從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方向,是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探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是新時代奪取偉大事業(yè)勝利的動力。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共產黨 歷史進程 內在邏輯 價值理念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1],永遠把以人民為中心當做自己最高的價值理念。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新理論,而是一直遵守著的價值理念,貫穿于黨的歷史之中。這一思想的貫徹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內在統(tǒng)一。
一.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提出與科學內涵
十八大報告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首位,高舉人民至上的旗幟。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之際,再次強調了“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2]。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正式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并且指出要“著力踐行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又重申了“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是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wěn)步邁進”[3]。黨的十九大明確地提出“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要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增強人民獲得感。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就是把“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成為制定黨和國家方針的出發(fā)點,并落實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五位一體”的社會治理體系上,“在發(fā)展目的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在發(fā)展主體上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在發(fā)展方法上堅持一切從問題出發(fā),在發(fā)展效果上堅持一切由人民檢驗?!盵4]
二.中國共產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歷史進程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中國共產黨應人民的意愿而生。中共黨人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5]。
(一)革命戰(zhàn)爭時期: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贏得民族獨立,讓人民站起來了
這一時期,人民群眾受到封建地主、外國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重壓迫和剝削,擺脫壓迫、侵略和剝削,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是是人民群眾的生存期待。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本位,以實現(xiàn)中國人民爭自由、爭民主、爭統(tǒng)一的要求,從全國大局出發(fā),堅持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反對內戰(zhàn)堅持人民和平愿景,努力實現(xiàn)和平;大力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減息”等為口號的土地革命運動,滿足廣大農民的生存需求。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站了起來。
(二)社會主義探索和建設時期:帶領人民進行社會建設,夯實了社會主義基礎
新中國成立,追求更好的生活,建設強大的國家是人民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三大改造,恢復國民經濟,在政治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把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著力完成從農業(yè)國到工業(yè)國的轉變,完成多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工業(yè)國被建立起來,生活得到改善,人民群眾從此有了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物質發(fā)展基礎。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三)改革開放后:把重點轉向經濟民生建設,努力讓人民富起來
中國共產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進行改革開放,把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人民收入增高、生活顯著改善。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完善新憲法,堅持依法治國,不斷擴大基層民主自治,不斷完善選舉制度。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今用”的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進一步發(fā)展。大力發(fā)展民生,促進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澳門回歸,臺灣問題取得新的進展,國家統(tǒng)一進一步邁進。中國人民真正富了起來。
(四)十八大后: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為目標,奮力讓人民強起來
黨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體現(xiàn)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地到供給。在經濟上把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改革,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脫貧攻堅、實現(xiàn)全面小康迎來了“最后一公里路”。在政治上繼續(xù)健全和完善人民當家做主的制度體系,民主政治不斷創(chuàng)新。在文化上大力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國民的精神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社會主義凝聚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社會民生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形成了安定有序的社會局面。在生態(tài)方面,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現(xiàn)新局面,豐富、優(yōu)質的生態(tài)產品不斷得到供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正奮力強起來。
三.中國共產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的三大內在邏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對歷史的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創(chuàng)新,是遵從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方向,是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不斷探索。
(一)理論邏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在于“把握人類社會的普遍規(guī)律,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建立作為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共產主義社會”[6]。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并始終堅持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且將其作為科學行動的指南。第一代中共黨人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且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人民為主體的思想在新中國得到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又提出了以人民為導向的“三個有利于”思想、把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核心的“三個代表”思想以及“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到“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五代中共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提出和回答中國發(fā)展“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中國共產黨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境界。
(二)歷史邏輯:遵從中國社會歷史發(fā)展方向
從歷史邏輯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中國歷史的方位和歷史運動的原則與人民意愿的。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經歷了: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和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落后的生產力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矛盾?,F(xiàn)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當前的主要矛盾,中國迎來了新時代,追求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我們新的歷史使命。二是近代中國從封建國家邁向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跨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奔向了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我們在“補資本主義的課”,而絕不是走資本主義的路。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是我們的最高理想追求?!皻v史、現(xiàn)實和未來是相通的,歷史邏輯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7],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三)實踐邏輯:根植于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踐
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是中國社會主義理論的來源與檢驗標準,是中國社會主義探索與建設歷史的展現(xiàn)。中共黨人圍繞“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家和探索、建設社會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社會主義”摸著石頭過河,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沿著這條理論、道路、制度,反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文化大革命”等慘痛的經驗教訓以及“蘇東劇變”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以人民為中心既是我們的初心,更是我們的動力源。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才能真正造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貫徹人民為主體的思想指導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提升自我認識、深化執(zhí)政規(guī)律、檢驗自身的寫照,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現(xiàn)實、理論到實踐的科學發(fā)展,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和歷史期待,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實踐。
理論在實踐中產生并在歷史的實踐中得到檢驗和升華?!爸袊伯a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盵8]牢記使命,不忘初心,繼續(xù)以人民為中心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頁.
[2]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
[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07月01日.
[4]李冉:《深刻認識和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08):26-32.
[5]《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頁.
[6][美]威廉·羅賓遜著,高明秀譯:《全球資本主義論——跨過世界中的生產、階級與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2頁.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人民日報》,2013年2月7日.
[8]《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年版第1頁.
(作者介紹:詹傳生,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