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
摘 要:自然辯證法是關于以科學技術為中介和手段的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系和普遍的學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論。對于我們深刻理解和把握近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歷程、樹立正確的科學思維體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及面臨的問題等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當今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政府管理問題,本文試圖從自然辯證法的角度,分析政府管理中的科學哲學思想,從而試圖從中得到有關政府管理發(fā)展的啟示。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 政府管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自然辯證法介紹
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恩格斯思想[1]的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3]。它是馬克思主義[2]關于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總結,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著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方法論是自然辯證法的基石。
自然辯證法研究的內容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自然觀,即對自然界辯證法的研究;二是自然科學觀,即對自然科學辯證法的研究。它的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涉及如下廣泛的領域:自然界—科學—技術—社會。自然辯證法的體系和主要內容是: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科學技術與社會[4]。
1.1 自然辯證法的體系和主要內容的介紹
(1) 自然觀
自然觀就是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恒運動、變化、發(fā)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象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的基礎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變化。
(2) 自然科學觀
自然辯證法主要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方面研究自然科學認識過程、認識方法和自然科學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觀方面研究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的自然科學在社會中發(fā)展和發(fā)揮作用的規(guī)律。
自然辯證法不但把科學看作是一種獨立的社會現象,探討其在一定社會中發(fā)展和發(fā)揮作用的規(guī)律,而且也把與科學緊密相關的技術作為一種獨立的社會現象來研究。自然辯證法關于技術論的研究,就是從總體上探討技術的性質和特點、技術發(fā)展的條件和規(guī)律以及技術和其他各種社會現象的關系等等。這一研究和自然科學論的研究共同為科學技術政策的制定、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規(guī)劃、科學技術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提供理論基礎,其重要性日益顯得突出起來。
(3) 科學觀
科學觀指的是對科學基本的、總體的看法。它把科學作為探究和反思對象,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形成不同的科學觀??茖W觀就是身處環(huán)境時將所現境界提升到科學的角度,去除對環(huán)境的錯誤認識,以及對環(huán)境表面現象的迷失與執(zhí)著,以理性的心態(tài)生活。
(4) 技術觀
技術觀是關于技術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它分析技術的本質、屬性與體系結構,同時探討技術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這種發(fā)展影響社會系統(tǒng)的機制與途徑。
(5) 科學技術與社會
以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20世紀60、70年代,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迅速發(fā)展而誕生。主要研究科學技術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科學、技術、經濟與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其中包括科學技術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地位與作用,科學生產力的理論與運作,科學技術與知識經濟,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及其應用所引發(fā)的有關社會、倫理問題;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科學管理理論,科技政策、組織、開發(fā)、轉讓與評價等。其特點是:既從哲學、歷史、和社會學的角度考察科學技術,又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研究社會,涉及科學與技術、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了這些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與交叉。
1.2 自然辯證法的意義及其當代價值
自然辯證法為人類科技的發(fā)展提供了方法和思想價值,而科技的發(fā)展也開拓了自然辯證法的現實意義。學習自然辯證法,有助于理解科學,認識科學的人類性,使科學合理發(fā)展,有助于發(fā)展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助于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以提倡科學發(fā)展觀來指導我們的科研和經濟建設工作。進一步深入學習自然辯證法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我們要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社會同步,深入研究科技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就必須以科學的辯證法來指導。自然辯證法能夠使我們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提高整體素質,更加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習辯證法,也是我們探索自然界奧秘的需要,有助于我們創(chuàng)新意識的樹立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指導我們的科學研究工作。
自然辯證法的當代價值[5]:
(1)自然辯證法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和把握近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歷程。
(2)自然辯證法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科學思維體系。
(3)自然辯證法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
(4)自然辯證法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及面臨的問題。
二、現代政府管理理論簡述
政府管理主要指行政管理,它是指運用國家權力對社會事務的一種管理活動。也可以泛指一切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統(tǒng)是一類組織系統(tǒng)。它是社會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分系統(tǒng)。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行政管理的對象日益廣泛,包括經濟建設、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秩序、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等各個方面?,F代行政管理多應用系統(tǒng)工程思想和方法,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支出和浪費,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政府主要是為了解決公共問題,明確了政府在整個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就是維護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務。政府由過去的控制、管理向公共服務型轉變。當前政府管理公共事務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更加突出服務的理念;第二,目前我國政府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考慮成本效益,注重成本效益。從上面的描述來看,主要涉及到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的管治模式;二是政府職能的目的;三是政府職能作用的領域;四是政府作用的方式。
三、科學哲學思想在政府管理中的應用
哲學思維方法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征的思維方法。在改造世界時它有四個主要特征:第一,它是辯證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時又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對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的看待,反對片面性和絕對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不盲從權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實踐第一的思維方法。它強調人的正確認識來源于社會實踐,人對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社會實踐發(fā)展了,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不斷前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四,它是超經驗的思維方法。它反對經驗主義,反對把實踐觀庸俗化,反對把過去的、一時成功的經驗作為絕對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冷靜地審視客觀世界的事物和人類經驗中的一切行為??偟膩碚f,哲學思維方法的運用不在于給人多少具體的知識,也不在于給人解決了多少具體的問題,它的根本作用在于給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理性思維模式,培養(yǎng)和鍛煉人的思辨能力,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哲學思維模式更有助于人形成具有戰(zhàn)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眼。
哲學有兩個分支:管理哲學和行政哲學。它是人類社會及自然現象、自然規(guī)律和抽象之間的關系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有理論依據的世界觀。但是,哲學又并不只是有關世界觀的思想,是從不同的層面整體把握世界多元化的思維體系。一位管理者不僅具有必要的哲學知識,以便正確理解管理,以產生恰當的行為,實現管理目標,讓管理適應發(fā)展的需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哲學是前輩知識的凝聚,對事物的認識,是人們高層次的概述和總結。哲學體系的世界,是客觀指導實踐方法的理論。哲學是人們理解事物,改變世界的有效理論和精神力量。人類思維的哲學和對世界的理解,哲學存在于任何一個科學的經營理念,我們能想到的理念,通過管理上的問題,但也可以用哲學原理來解決管理問題,這是管理理念的應用。
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政府是管理的體量最大的。管理的核心是體現在管理實施的過程之中,這是公平,公正,反應靈敏,有民主性等問題的答案。此外,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是不是一個公眾感興趣的有關磁性的東西,中間仍需很長時間。哲學是系統(tǒng)的世界的前景和方法論述,是一個較高層次的機理系統(tǒng),它是一個在哲學領域的關注和指涉的深厚知識,將基于公共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的系統(tǒng),勢必會產生一個成熟的,完善的,有效的管理。
無論什么管理,如果要有持久的效果,管理者勢必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哲學思想,若有這種堅實、有條理的基礎,企業(yè)勢必形成一個成功的,有效的,長久的管理,外國管理經驗,在成功的企業(yè)中,說明了這一點,管理思想的整個人類歷史進程也說明了這一點。領導者也應該是一個哲學家,哲學思想的領導者或領導人和領導機構掀起創(chuàng)建一個組織的長遠未來。政府也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第一,客觀真實的原則。社會決策需要具有可行性。所以,要在遵各個方面的真實情況下執(zhí)行。若是脫離了實際,即使出發(fā)點很好也會犯重大的錯誤。
第二,劃分為兩個的原則。在辯證的觀點,任何社會的決策都有兩面性。決策是要把握決定增益和損耗,優(yōu)點和缺點度。
第三,一個均衡的系統(tǒng)的原理。決策涉及范圍很廣,最有可能的錯誤是因小失大,即解決了某些小的問題,引發(fā)了另一個更大、更深層次的問題。
第四,創(chuàng)新實踐的原則。辯證的東西都在于連續(xù)的運動及變化的把握,一切都在世界和人類社會實踐總是在變化,做好理智的決定,要適應社會形勢的變化,必須與時代同進步,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改革的勇氣來承擔風險,有敢于人先的精神世界,做到科學有序的發(fā)展觀。在目前管理中,因不能正確面對管理這方面,時常出現問題。在國家管理過程中,有些部門未站在國家和人民立場思考問題,使有的政策不實際。[6]我們應該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使哲學指導實際管理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1.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3.
[4] 洛斯. 自然辯證法學科體系討論概況[J]. 哲學動態(tài), 1990,(01).
[5] 賈玉樹、陳北寧.自然辯證法的當代價值.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4:(1).
[6] 呂益良.論自然辯證法在管理中的應用[J].管理論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