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 許玲
[摘要]論文從紀錄片及其檔案價值入手,著重分析了紀錄片與檔案的關系、紀錄片與檔案工作的關系,以圖厘清紀錄片的檔案價值及檔案屬性、文獻紀錄片及其與檔案的關系、紀錄片與檔案管理中相關工作的關系。同時論文認為,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紀錄片(尤其是文獻紀錄片)是檔案信息轉(zhuǎn)化、傳播及社會記憶傳承的有效形式。加強對其研究可以為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工作提供更為寬闊的研究視野。
[關鍵詞]檔案價值媒介記憶檔案信息資源文化產(chǎn)品文獻紀錄片
[分類號]G270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ocumentary,Archives and Archival Works
Shao Hua, Xu Ling
(College of Society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the archival value of documentary,focusing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ocumentary,archives and archival work,in order to clarify the archival attributes of the documenta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umentary films and archives,the archival management works of documentary.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thinks that on co-ntemporaty,documentary is an effective form of modern archival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and social memory inheritance. It also provides a wider vis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Archival Value; Media; Memory;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Cultural Products; Documentary
檔案與紀錄片一同作為社會記憶的表征形式,對呈現(xiàn)一個民族的歷史真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檔案工作與紀錄片拍攝過程中,紀錄片的紀實性要求與檔案的原始記錄性特點不謀而合。檔案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以直接呈現(xiàn)、口述檔案、情景再現(xiàn)的形式出現(xiàn)在紀錄片中,提升了紀錄片的權威性。紀錄片作為視聽媒介,將深藏于檔案館的珍貴檔案呈現(xiàn)出來,具有反映歷史、記錄歷史和社會教化的作用。同時,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檔案信息擺脫舊有載體形式束縛進行轉(zhuǎn)化、傳播,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工作很好的選擇。
1紀錄片及其檔案價值
1.1紀錄片概述
1999年出版的《辭?!吩凇凹o錄影片”條目下說:“簡稱‘紀錄片。對現(xiàn)實生活或歷史性事件作紀錄報道的影片。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以現(xiàn)場拍攝為主要手段。”其要點在于:第一是“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第二是“以現(xiàn)場拍攝為主要手段”。前者否定虛構,后者肯定“直接”,但不完全否認“搬演”[1]。紀實性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依照題材,紀錄片通??梢詣澐譃椤皩崟r報道”“歷史事件”“人物傳記”“人文地理”等類型,不同題材的紀錄片作為檔案保存具有不同的意義?!吨芏鱽硗饨伙L云》(1997)、《話說長江》(1983)等以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民族風俗文化為主要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紀錄片是見證我國歷史文化、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憑證,這部分紀錄片以其內(nèi)容的原始記錄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具有檔案價值。諸如《遷徙的鳥》(2001)、《海洋》(2009)等記錄山川河流、珍稀生物的自然科學類紀錄片通常會成為相關領域?qū)W術研究的參考資料,從而具有作為檔案被保存的價值。
1.2紀錄片的檔案價值
英國紀錄電影大師約翰·格里爾遜曾提到:紀錄片具有像檔案、文獻一樣保存某種生活與事件真實狀況的功能。紀錄片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記錄,“非虛構”是其不可逾越的創(chuàng)作底線?!耙徊考o錄片的拍攝就是為一段曾經(jīng)確實存在的歷史留下鮮活的證據(jù),從這個意義上講,紀錄片是具有文獻資料性質(zhì)的”[2]。以“歷史事件類”紀錄片為例,此類紀錄片以歷史上的重要史實為內(nèi)容,真實反映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在1938年拍攝的紀錄電影《四萬萬人民》中,荷蘭紀錄片導演尤里斯·伊文思用鏡頭記錄了抗日戰(zhàn)爭中我國軍民的英勇抗戰(zhàn)及日軍炮火下無辜死傷的平民。影片用61分鐘(美國版本)的鏡頭真實記錄了戰(zhàn)爭年代的創(chuàng)傷,成為我國及世界人民研究法西斯主義,了解抗日戰(zhàn)爭詳情的重要史料,是一份不可替代的珍貴檔案?!吨腥A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對檔案及檔案價值做了明確定義:“是指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jīng)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雖然紀錄片作為檔案的身份及界定標準并未完全明確,但無論從紀錄片的“紀實性”特點還是從其對歷史事實及社會記憶一定程度的客觀反映事實來看,都代表著一定的檔案能力,或者說具有一定的檔案價值。
1.3紀錄片檔案價值的影響因素
雖然從“紀實性”的角度來說,紀錄片普遍具有一定程度的檔案價值,但并不是所有對生活的真實記錄都將被作為檔案保存。以微紀錄片為例,隨著網(wǎng)絡對公民賦權范圍的擴大,更多人可以在社交平臺上自由創(chuàng)作,拍攝紀錄片不再局限于少部分專業(yè)人士,而是只要擁有一部帶有攝像功能的終端,人人都可以成為拍攝者。這些微紀錄片順應了市場需求,即時傳播、精煉簡短,具有真實性和藝術性,在某種程度上同傳統(tǒng)紀錄片一樣具有記錄歷史的作用,但其檔案價值及能否被作為檔案保存仍有待研判。
由個人拍攝的微紀錄片,主要是生活與情感的記錄,是一種私人影像,并不都具備佐證史實,見證歷史的不可替代性。目前看來,其檔案價值量是否足以使其成為我國公共“檔案”的成員尚待研究。同時,個人作為拍攝主體,將紀錄片拍攝視為一種自我活動,更強調(diào)內(nèi)心情感的釋放,在拍攝手法上追求的是“自理解”,而非“他理解”,敘述語言不具備公共性,缺少紀錄片作為“公共影像”的特征,而“公共影像”恰是紀錄片作為檔案被保存的條件之一。因此,紀錄片要考慮其敘述語言的公共性,拍攝者不能沉醉于自己的個人情感,選擇只有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用只有自己懂的邏輯和語言闡述事件,這樣的紀錄片屬于“私人影像”,盡管也會在公共媒介環(huán)境里流通,但并不會引起大多數(shù)人的共鳴,從而也就影響其檔案價值的大小及實現(xiàn)。
同時,紀錄片作為一種影像藝術,在拍攝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紀實性,也要追求藝術審美體驗。在堅持“非虛構是底線”的前提下,創(chuàng)作者可以采取不同拍攝視角和剪輯手法增強紀錄片的可視性,以滿足觀眾對于電視節(jié)目的審美需求。紀錄片拍攝屬于藝術創(chuàng)作種類,并非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序化記錄,而是有選擇性地采取如解說詞、蒙太奇等手法對事件進行序化整理。盡管拍攝者聲稱這些“造型”手法的使用是為了表達影片主題,讓觀眾更好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為了輸出某種觀點,但這些“人為”因素對紀錄片真實性的影響仍然不可小覷。因此,在衡量紀錄片檔案價值的大小時,既要考慮紀錄片拍攝主體的意圖、紀錄片內(nèi)容本身是否具有佐證歷史、見證歷史的不可替代性,以及是否具有公共利用價值,也要考慮敘事手法對其真實性的影響。
2紀錄片與檔案
2.1檔案是紀錄片的制作素材
檔案是具有原始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其對社會實踐的真實記錄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重要素材。檔案作為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素材主要以直接呈現(xiàn)、口述檔案、情景再現(xiàn)三種方式體現(xiàn)。直接呈現(xiàn),檔案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可能以紙質(zhì)、照片、影音等形式直接呈現(xiàn)在影片中,給觀眾帶來較大的視覺沖擊力,直接將觀眾帶入到歷史事件當中,增加真實感,從而強化紀錄片的權威性。同時,檔案也可能作為紀錄片拍攝時的參考素材?!皺n案是文獻紀錄片前期策劃的基礎。檔案提供豐富的史實資料,既是創(chuàng)作文獻紀錄片的重要素材,也為文獻紀錄片的選題、視角、定位、主題、形式、結構等提供思路”[3]。上海紀實頻道《檔案》欄目以真實記錄為創(chuàng)作靈感,結合當下社會熱點,深入挖掘檔案背后的秘密,依托于歷史事實,通過設置懸念、情景再現(xiàn)等手法,對檔案背后的故事進行深度剖析與呈現(xiàn)。
口述檔案,原始檔案可能出現(xiàn)殘缺不全的問題,采用口述檔案,將對事件當事人、知情人、專家學者的采訪以同期聲的形式呈現(xiàn)在影片中,可以對原始檔案起補充說明作用。以上海紀實頻道《檔案》欄目的節(jié)目《解密1972》(2015年)為例,影片除了采用紀實影像呈現(xiàn)中美兩國領導人第一次會晤的場景,還使用了大量的口述檔案,通過采訪時任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副處長的唐龍彬、時任中國外交部翻譯的冀朝鑄、時任毛澤東主席保健護士長的吳旭君、時任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亨利·基辛格等事件親歷者,再現(xiàn)了那個歷史性的時刻。但考慮到口述主體受記憶偏差、主觀偏見、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有可能出現(xiàn)表述上的偽誤問題,因此在采用口述檔案時,要注意將其與原始檔案配合使用,相互佐證情景再現(xiàn)。文獻紀錄片中,運用情景再現(xiàn)主要是指以檔案內(nèi)容為依據(jù),對所記錄的史實進行真人扮演,場景再現(xiàn),以更好地突出影片主題。紀錄片《圓明園》就使用了情景再現(xiàn)手法,通過真人扮演,再現(xiàn)當時八國聯(lián)軍打砸搶燒圓明園的場景,影片中無數(shù)珍貴文物毀于一旦的情景讓觀眾觸目驚心,若僅靠直接呈現(xiàn)檔案原件或者口述檔案,則難以將歷史真實呈現(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也難以讓觀眾產(chǎn)生鮮明的臨場感。情景再現(xiàn)手法順應了電視媒介的視聽傳播特點,使原本枯燥的文字形象化、生動化。
2.2檔案強化了紀錄片的權威性
檔案是一種原始記錄,與文學創(chuàng)作、民間傳說不同,檔案具有查考和憑證價值。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通過直接展現(xiàn)檔案,或者以檔案所記錄的事實為基礎,采用人物扮演,再現(xiàn)歷史真實,使紀錄片更具可信度和真實感?!拔墨I紀錄片中記載著當時歷史的影片、照片和文書等,雖然很多都顯露了飽經(jīng)滄桑的痕跡,卻更使人感到真實、珍貴,給人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說服力、感染力”[4]。在這個流行“戲說”和“改編”的媒介環(huán)境下,歷史不再是嚴肅正統(tǒng)的,而開始迎合觀眾各種各樣的口味,“娛樂性”成為首要追求,大多歷史類劇情片只能一看,而不可信。檔案是歷史的真實,紀錄片以檔案為創(chuàng)作素材,無疑增添了紀錄片本身的可信度,起到以正視聽,還原歷史真相的作用。
2.3紀錄片是檔案信息保存與傳承的媒介
如今,在新媒體大放異彩之際,紀錄片實現(xiàn)了跨屏傳播,從電視“大屏”轉(zhuǎn)到了手機“小屏”,這順應了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我們更傾向于選擇便攜式、移動化的閱讀方式,“小屏”時代的到來,給紀錄片觀看者提供了一條新路徑,拉近了觀眾與紀錄片的距離。同時,在當前紛繁復雜、真假難辨的媒介環(huán)境中,紀錄片“紀實性”原則以及“記錄,而不干預進程”和“分享,而不灌輸理念”的創(chuàng)作觀點,讓其在文化市場中越來越受歡迎,滿足了當下觀眾了解歷史、關注現(xiàn)實、進行社會參與的渴望。紀錄片通過直接呈現(xiàn)、口述檔案、情景再現(xiàn)等多種表現(xiàn)手法,深入挖掘檔案信息資源,借助大眾媒介的傳播效力,對提高檔案機構的知名度,提升社會公眾的檔案意識都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檔案與紀錄片相結合,最大化地發(fā)揮了檔案的價值,使檔案不再是束之高閣,無人問津的“文物”。
2.4紀錄片與檔案結合的典型——文獻紀錄片
文獻紀錄片是檔案與紀錄片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一種紀錄片類型。唐寧在《中國電視文獻紀錄片價值構建研究》中指出“文獻紀錄片是以影像、圖片、文字檔案等文獻資料為基礎,輔之以見證人、研究者的訪談,既反映歷史真相又記錄時代進程,具有較強文獻傳承性、歷史厚重感和輿論引導力的非虛構影視片”[5]。該定義從兩方面對文獻紀錄片進行了闡述:一是其創(chuàng)作素材具有文獻性質(zhì),包括但不限于紙質(zhì)、影像等檔案和文物,二是其內(nèi)容具有檔案價值,是對歷史事實、社會變遷的原始記錄,真實反映了事件真相和時代面貌,具有查考和憑證價值。
文獻紀錄片是一種檔案編纂出版物。文獻紀錄片以文字、照片、影像等檔案形式為創(chuàng)作素材,通過對其進行序化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其實是一種檔案編纂出版物。檔案是社會記憶的重要表征形式,檔案與紀錄片結合既能激活檔案所記載的固化信息,也是對檔案資源的深度開發(fā)。紀錄片《清宮秘檔》首次將存儲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大量檔案呈現(xiàn)出來,但所呈現(xiàn)的不過是館藏的冰山一角,紀錄片使這些檔案資源以影像化的形式傳播,借助大眾傳媒的強大威力,最大化地發(fā)揮了檔案的價值,增強了檔案及檔案機構的影響力。
3紀錄片與檔案工作
3.1紀錄片拍攝中的檔案保密工作
檔案有密級要求,部分可能涉及國家不宜對外公開的軍事、國防、外交、科技等機密內(nèi)容。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為了尋找獨家視角,希望盡可能多的用到一些尚未向社會公開的、首發(fā)的檔案素材,這就需要權衡檔案信息的保密工作與紀錄片創(chuàng)新性之間的關系。同時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接觸檔案的人員復雜,使用檔案的環(huán)節(jié)繁瑣,這都要求在拍攝準備階段就明確檔案素材的涉密范圍,強化工作人員的檔案保密意識,設置專人對檔案利用情況進行記錄,在拍攝完成后將影片交由相關部門審核,以保證對涉密檔案的完全保護。
3.2紀錄片拍攝中的檔案實體保護
紀錄片拍攝中的檔案實體保護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困難和要求:一是檔案損毀。脆弱性和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檔案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這對檔案保護提出了很高要求。紀錄片拍攝過程中需要頻繁使用檔案原件,拍攝現(xiàn)場的溫濕度、光線以及空氣污染等可能會對檔案原件造成損壞。二是檔案遺失。紀錄片拍攝過程中缺乏專業(yè)人員對大量使用的檔案進行專門管理,這可能會部分造成珍貴檔案的遺失。三是破壞檔案原有序列。檔案原件是按照一定的編目原則,經(jīng)系統(tǒng)整理后保存在檔案館的,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可能會破壞檔案原有的序列,后期還需要檔案工作人員重新整理。
3.3文獻紀錄片與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及記憶傳承
文獻紀錄片以視聽媒介的形式實現(xiàn)了檔案信息的轉(zhuǎn)化,是對檔案信息與社會記憶的傳播與傳承,使檔案信息與社會記憶適度擺脫文字形符的束縛。首先,文獻紀錄片作為一種檔案編纂出版物,具有還原歷史真相,以正視聽的作用。當前的媒介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過分迎合受眾的取向,大多數(shù)觀眾,尤以中小學生為主,歷史常識可能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電視劇,泛娛樂化的歷史類劇情片,這有損歷史知識的普及。歷史是國家的記憶,戲說歷史事件不利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正視自己的原有文化,文獻紀錄片通過對檔案素材的查選、考訂、加工、傳播以及嚴謹?shù)臄⑹稣Z言將觀眾帶到一個個歷史事件當中,在一定程度上有明確史實之作用。
例如在《清宮秘檔》中,拍攝者通過呈現(xiàn)順治帝手書及多種原始記錄,梳理了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關系并明確了董鄂妃的真實身份,澄清了關于董鄂妃就是“秦淮八艷”之一董小宛的坊間謠傳。
其次,文獻紀錄片具有考證、補充已有檔案史料的作用。文獻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檔案,通常情況下攝制組除了到檔案館、博物館查閱相關檔案文獻資料,也會到民間、國外進行多方查選、考證,一定意義上可以補充修正原有檔案?!皩煽抠Y料的批評考證,不偏不倚的理解,客觀的敘述,所有這些應該結合起來,目的是再現(xiàn)全部歷史真相”[6]。以央視《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為例,該欄目致力于通過對檔案資料的多方收集整理,揭露歷史真實。在《大會師》節(jié)目中,欄目組整理了關于紅軍長征“大會師”的大量書信、日記,并收集了參與長征的紅軍戰(zhàn)士、戰(zhàn)士的子女等相關人物的口述檔案,將“大會師”的背后故事清楚的揭露出來,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檔案史料,成為相關內(nèi)容后續(xù)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4結語及啟示
在檔案載體形式豐富多樣、信息交流與傳播日趨重要的信息時代,文字作為檔案記錄與信息表達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顯現(xiàn)出對檔案信息傳播的束縛。同時,當前媒介環(huán)境使受眾的自我意識空前發(fā)展,受眾不再是“應聲而倒的靶子”,文化產(chǎn)品的內(nèi)容至關重要,形式也絕不可忽視?;谏鲜龇治觯疚囊詾闄n案工作應重視紀錄片這一新的檔案記憶開發(fā)、傳播及展演形式,積極探索檔案與紀錄片這一檔案信息傳播形式的有效結合方式。
檔案工作作為一種社會性工作,受眾認可度是其評價標準之一。就檔案機構如何轉(zhuǎn)變原有工作模式和理念而言,積極與影視傳媒公司合作或許是一個理想出口。檔案機構利用自身資源優(yōu)勢、影視傳媒公司的技術優(yōu)勢深入挖掘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同時利用大眾媒介的平臺優(yōu)勢及其強大的傳播效力提高全民檔案意識,擴大檔案機構影響力,使檔案真正成為一種社會資源,使檔案工作真正成為一種社會性工作。
與此同時,也要做好紀錄片拍攝中的檔案保護及保密工作。檔案作為見證國家發(fā)展、傳承民族記憶的“文化遺產(chǎn)”,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紀錄片拍攝過程中對檔案的高頻度使用以及部分涉密檔案的保護,使檔案管理成為紀錄片拍攝過程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如何平衡檔案實體保護及內(nèi)容保密與紀錄片創(chuàng)新性的要求需要在紀錄片拍攝手法、管理模式、制度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規(guī)范。
*本文系2017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文件起點的檔案價值研究”(項目編號: 2017SJB133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倪祥保.應該努力為紀錄片定義[J].蘇州大學學報,2006(4):83-87.
[2]姚珺.從人類學的視角看紀錄片的文化意義[J].新聞世界,2014(12):155-156.
[3]黃萍.文獻紀錄片和檔案可以融合發(fā)展——以《筑夢路上——在歷史中觸摸未來》為例[J].當代電視,2017(6):33-34.
[4]黃大龍.文獻紀錄片與檔案[J].蘭臺內(nèi)外,1999(1):37.
[5]唐寧.中國電視文獻紀錄片價值構建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
[6]張廣智.西方史學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