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燒餅品種很多,各具特色。燒餅和火燒的做法也各不相同,按照張次溪先生的《天橋小吃》一書中說的“燒餅在北京,向分兩種(驢蹄、馬蹄、鹽水、爛爐不在此例):一為芝麻醬,一為吊爐。芝麻醬用煤,吊爐用柴火。一是其焦,一是其脆,味道各有不同。吊爐沒有幾家,只因為劈柴太貴,只有芝麻醬隨處皆有,煤火的究竟有的多。”火燒為什么不叫燒餅呢?它們是以餅面上是否有芝麻為區(qū)分標準。《墨娥小錄》把火燒解釋為餅,但表面是不用芝麻仁的,這個習慣叫法也很久了(但也有個別品種表面粘芝麻而叫火燒的,如叉子火燒)。火燒的品名也很多,如褡褳火燒、片絲火燒、糖火燒、肉火燒都屬于這一類。
河間驢肉火燒
河北省河間市的“大火燒夾驢肉”,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傳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來到河間,一書生“殺驢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連說: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從河間路過,錯過住處在民間吃飯,主人只好把剩餅拿來夾上驢肉放在大鍋里煲熱,乾隆吃后連連稱贊美味可口。經(jīng)過數(shù)代流傳才形成這樣一種形狀(還有一種是圓形的)和風味。河間有句俗語叫:“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可見大火燒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對這種食品的喜愛。在驢肉的各種吃法中,數(shù)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在驢肉火燒中,數(shù)河間的驢肉火燒為上品。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出產(chǎn)的驢肉也格外鮮美。驢肉火燒的制作技術在老一輩人的基礎之上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口味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大眾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老北京麻醬燒餅
麻醬燒餅,是大眾化的小吃品種。過去不少回民餐館都經(jīng)營此類面食,外皮多數(shù)帶有芝麻,也有不帶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樣,中間都是以涂麻醬為酥層的?;孛裥〕越?jīng)常是品種配套供應,如豆汁配咸菜、焦圈,豆腐腦配麻醬燒餅,老豆腐配火燒,餡餅配小米粥,薄脆配牛舌餅等,都是濃郁老北京特色的早餐搭配。麻醬燒餅色澤金黃,外焦里嫩,香味濃厚,一刀切開,層次清晰、均勻,一般十五六層的最為地道。麻醬酥香可口,外酥里嫩,帶有麻醬的醇厚香甜味,吃后齒頰留香。
博山肉燒餅
博山肉燒餅起源于明清時期,因其制作工藝復雜,味道成香而為人們所青睞,它的特點集中了餅皮香脆、餡味咸香、芝香味美。博山肉燒餅從嚴格意義上講,并不是用火烤,而是用爐內(nèi)的高溫熱氣炙,所以會特別酥嫩,剛出爐的燒餅既有芝麻和面的香氣,更有鮮肉的鮮美。而且由于新鮮調(diào)制肉餡的原因,使得形成一面酥嫩,另一邊卻是柔軟。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因產(chǎn)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而得名。源于漢代,成于晚清,是山東省名優(yōu)特產(chǎn)之一。周村燒餅歷史悠久,以傳統(tǒng)工藝精工制作而成,為純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yǎng),老少皆宜。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俗稱“瓜拉葉子燒餅”。周村燒餅燒餅有成、甜兩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厭;咸的開人食欲,令人不忍釋手。
天津油酥燒餅
油酥燒餅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內(nèi)外焦脆,香酥可口,適中的成加上五香粉的香,是一種踏實的美味。酥燒餅味有咸、甜之分,形有圓、方之別。成酥燒餅起酥恰到好處,所以層次分明,酥香利口,春、秋、冬三季涼食較為適宜?!豆识际澄锇僭仭分杏性娬f:“干酥燒餅味成甘,形有圓方貯滿籃,薄脆生香堪細嚼,清新食品說宣南?!背商鹚譄瀸τ谥谱骷夹g要求很高,起酥要好,層次要多而均勻;食用時要酥香利口,一咬掉渣,酥而不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