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東慧
摘 要:文章以中國知網為數據來源,以人事檔案、法律、知情權、隱私權為檢索詞,主題為檢索項,對2011—2017年發(fā)表的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相關文獻從年度分布情況、文獻數量情況、文獻核心期刊分布情況、研究內容分布情況等方面進行了定量分析,梳理了這一時期我國學界在法律維度內對人事檔案的研究焦點,為“十三五”期間人事檔案法制化的研究提供依據,以期推動人事檔案在社會轉型中的發(fā)展。
關鍵詞:法律視角;人事檔案;中國知網;統(tǒng)計分析
一、引言
作為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人事檔案的法制建設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取得了新的發(fā)展。“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如何全面推行檔案法治,實現“十三五”檔案治理法制化的規(guī)劃目標,成為我國學界研究的焦點。一些學者在不同層面上,以不同角度對人事檔案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推動人事檔案法治化的理論進程。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數據來源,對2011—2017年間以法律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解決人事檔案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提高人事檔案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希望為人事檔案法制化作貢獻。
二、數據來源與檢索途徑
筆者于2018年2月對我國學者2011—2017年期間,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相關文獻進行查詢。為了確保統(tǒng)計分析的權威性,選擇學術平臺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博、碩全文數據庫為統(tǒng)計數據的來源庫,以人事檔案、法律、知情權、隱私權為檢索詞,主題為檢索項,檢索年限從2011 年至2017 年,在一稿多投及合著視為一篇的情況下,共檢索出我國以法律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相關學術文獻101篇。
三、統(tǒng)計結果分析
1.年度分布情況
分別對人事檔案和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文獻年度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如表1、2所示:
分析論文的數量與年代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把握該項研究的發(fā)展脈絡,從時間序列上了解研究對象的受關注度[1]。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許多學者力求在法律層面為人事檔案提出建議,因此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多。
2014—2016年在法律層面對人事檔案的研究較少。這與“互聯(lián)網+”概念的普及和全國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開展,大多數學者對人事檔案的研究關注點集中在檔案信息化建設和人事檔案的規(guī)范管理等因素有關。
隨著“十三五”規(guī)劃要求檔案治理法制化全面推進及《檔案法》的修訂,2017年學界對人事檔案依法治檔的理論研究關注逐漸增多。從表1可以看出,七年中我國學者對人事檔案的研究成果比較豐碩。相比之下,表2中顯示從法律的角度研究人事檔案占總的發(fā)表文獻數僅1.54%。因此,為保障依法治檔,學者在未來研究方向上,還有待加強法學與檔案學兩門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2.文獻數量情況
對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文獻數量進行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文獻發(fā)表總量為101篇,其中碩博論文發(fā)表為23篇,占總發(fā)文量的21.78%,核心期刊的發(fā)表為22篇,占總發(fā)文量的22.77%,其他期刊發(fā)表量占55.45%。核心期刊和碩博論文發(fā)表比例與普通期刊差不多,這充分說明現階段的我國學者從不同法律角度對人事檔案進行研究的理論水平已經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并得到了專家充分的認可。
3.文獻核心期刊分布情況
對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文獻在核心期刊中分布進行統(tǒng)計,如表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在期刊分布上,與《檔案學研究》《北京檔案》等期刊相比,《蘭臺世界》發(fā)文數量在統(tǒng)計的核心期刊中數量最多,占到了36.36%,這與2018年前《蘭臺世界》是半月刊有一定的原因。《山西檔案》和《浙江檔案》的發(fā)文數量相當,都占到了13.64%。各期刊發(fā)文數的差距除受各期刊辦刊模式和特色,作者投稿偏好等影響外,從一定程度上還反映出作者、期刊等相互間影響的關聯(lián)性[2]。
4.研究內容分布情況
對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文獻研究內容分布進行統(tǒng)計,研究結果如表5所示:
表5可以看出,從研究內容分布角度考察,由于人事檔案保密性的特點及公民權利意識的普遍提高,當事人獲得對本人檔案知情權的呼聲越來越強烈;隨著人事檔案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怎樣從法律層面使當事人的隱私權得以保護,也成為大多數學者的研究方向。因此,檔案當事人的知情權與隱私權保護也成為發(fā)文量占比最大的研究內容,占比57.43%。
雖然我國人事檔案有相關法規(guī)進行調整,但在實踐中依然缺乏可操作性。尤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許多新情況的出現,一些人事檔案規(guī)章不能滿足人事檔案管理的需要?!笆濉币?guī)劃中明確要求全面推進檔案法制化,因此人事檔案的立法執(zhí)法獲得了學者的關注,發(fā)文量占比18.81%,這也將成為未來學者們繼續(xù)研究的方向。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對人事檔案所有權歸屬及信息自覺權的研究,發(fā)文量占14.85%。發(fā)文量居于最后的是對人事檔案侵權糾紛的研究,占發(fā)文量的8.91%,隨著人事制度的不斷改革,相信人事檔案侵權糾紛會不斷出現,學者應加大研究的力度,為人事檔案侵權糾紛提供全面的法律救濟。
四、我國以法律為視角研究人事檔案的主要焦點
通過上述的統(tǒng)計數據可以發(fā)現,在2011年至2017年即“十二五”過渡到“十三五”這七年中,我國學者越來越多地在法律層面對人事檔案進行理論研究,具體研究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關于檔案當事人知情權與隱私權保護的研究
蔡榮英在《論我國人事檔案知情權的現實檢視》一文中指出,隨著公民的權利意識的提高和民主化進程的加快,傳統(tǒng)的保密式人事檔案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人事檔案知情權的提出勢在必行,并論述通過三種途徑來確保人事檔案知情權的實現:第一,立法方面來給予檔案當事人知情權;第二,管理制度上應保障人事檔案的知情權;第三,完善人事檔案知情權受侵犯時的救濟制度[3]。
2.關于人事檔案立法與執(zhí)法的研究
閆金明在《對〈干部檔案工作條例〉修訂完善的思考》的一文中提出了以下意見:《條例》在檔案法律法規(guī)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論述了修訂《條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建議明確《條例》的名稱及效力位階、適當調整干部檔案內容、增加紀律和監(jiān)督等法律條款[4]。
黃霄羽、高蘇在《美國康涅狄格州修訂人事檔案法及引發(fā)的思考》的一文中指出,我國的干部人事檔案應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從中吸取國外的精華,并在法律層面給予檔案當事人相應的權利,并制定嚴格的程序保證權利的實現[5]。
3.關于人事檔案所有權、信息自決權的研究
胡必堅在《論人事檔案國家所有權及其限制》一文中指出人事檔案所有權無論在法理上還是實踐中都應該歸國家所有。但是,它應受到社會公益及個人信息權的限制。胡必堅建議在《檔案法》中明確人事檔案國家所有權與個人信息權;規(guī)定檔案行政執(zhí)法監(jiān)督權與人事檔案損害賠償范圍及標準的規(guī)定;建議完善對個人人事檔案信息權的法律救濟[6]。
4.關于人事檔案侵權糾紛的研究
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fā)展,一方面,人員流動呈現越來越多的態(tài)勢,作為掌握人事檔案管理權的單位可能會以扣檔的方式阻止人員正常流動。另一方面,失檔、改檔也是人事檔案侵權糾紛的主要原因。對此,李哲在《勞動者人事檔案糾紛法律對策研究》一文中提出我國人事檔案侵權糾紛出現的原因第一在于人事檔案所有權的公權力屬性遠遠大于當事人權利,第二關于人事檔案侵權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缺位,導致人事檔案糾紛難以解決。故應當改變過去陳舊的人事檔案定性,加快建立符合現行社會發(fā)展的人事檔案制度,將人事檔案進行公檔案與私檔案的分類,完善現行檔案立法體系,明確人事檔案糾紛案件的訴訟定性和程序,確定賠償規(guī)則和標準來解決人事檔案侵權糾紛[7]。
邱林在《個人人事檔案丟失所引發(fā)的法律問題反思》一文中指出個人對其本人檔案享有的信息維護權。因此檔案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部門妥善保管、轉移、提供給他人查詢,一旦檔案丟失、被他人不當利用,本人有權要求侵權人對侵害本人信息的行為給予賠償。但基于我國現未規(guī)定本人信息維護權,應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對此項權利進行保護[8]。
五、結語
通過對2011—2017年間中國知網收錄的101篇以法律角度研究人事檔案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在“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間人事檔案的法制研究進程已取得一定的進展。研究成果在數量上呈波浪式遞增,研究深度廣度也被專業(yè)核心期刊認可。研究方向側重于人事檔案的所有權歸屬、私權利與公權力關系平衡、人事檔案法律體系建設等方面。從源頭上肅清我國人事檔案所有權、知情權、隱私權等方面的權利問題,能極大提高廣大民眾的主體意識和人事檔案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進而緩解甚至解決人事檔案管理實際工作中的很多問題[9]。這些研究成果也將極大推動人事檔案在社會轉型中的發(fā)展,并在新時期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慕容慧.人事檔案知情權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3(13).
[2]馬波粉,周 銘.2000—2009年我國人事檔案管理研究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J].大 眾 科 技,2010(8):220-221.
[3]蔡榮英.論我國人事檔案知情權的現實檢視[J].蘭臺世界,2013(2):56-57.
[4]閆金明.對《干部檔案工作條例》修訂完善的思考[J].山東檔案,2017(2):44-45.
[5]黃霄羽,高 蘇.美國康涅狄格州修訂人事檔案法及引發(fā)的思考[J].四川檔案,2014(1):52-53.
[6]胡必堅.論人事檔案國家所有權及其限制[J].浙江檔案,2013(7):17-19.
[7]李 哲.勞動者人事檔案糾紛法律對策研究[J].山西檔案,2017(2):88-90.
[8]邱 林.個人人事檔案丟失所引發(fā)的法律問題反思[J].檔案時空,2011(12).
[9]李財富,張錦云.2000年—2010年我國檔案學核心期刊人事檔案研究述評[J].檔案管理,2011(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