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業(yè),李豐林
民樂縣中醫(yī)醫(yī)院,甘肅 民樂 734500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炎性骨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具有對稱性、侵襲性及多關節(jié)性特征,嚴重時可因關節(jié)畸形致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現階段RA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達到控制癥狀,緩解病情,改善關節(jié)功能,降低畸形率,達到正常工作生活的目的[2]。由于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所以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治療藥物和手段[3]。近年來,筆者采用益腎祛痹湯聯合西藥治療60例RA患者,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民樂縣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120例RA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27~75歲,平均49歲;病程9~83個月,平均39個月。對照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7~75歲,平均 50歲;病程 9~83個月,平均 38個月。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納入:1)符合RA診斷標準[3],且屬寒痹者;2)未合并嚴重心血管、肺、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腫瘤者;3)合并其他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者;4)符合知情同意原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排除:1)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2)年齡在18歲以下或75歲以上者;3)妊娠及哺乳期婦女;4)合并內分泌系統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者;5)合并有嚴重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糜爛者;6)合并嚴重關節(jié)畸形、功能喪失或有關節(jié)外傷史者;7)對本藥不耐受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甲氨蝶呤(MTX)(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80054)7.5~10 mg,靜脈點滴,1 次 / 周;柳氮磺胺吡啶(SASP)(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57)1.0g/次,2次/d,口服;尼美舒利(湖北舒邦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30)100 mg/次,2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腎祛痹湯,藥物組成:炮附子6 g,續(xù)斷10 g,杜仲 10 g,牛膝10 g,炮山甲9 g,淫羊藿8 g,水蛭 6 g,透骨草 20 g,尋骨風 10 g,自然銅 6 g。1劑/d,水煎分服。2組均連續(xù)治療2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4]以晨僵時間、關節(jié)腫痛數、血沉為依據。顯效:晨僵時間縮短,關節(jié)腫痛數減少,血沉降至正常;有效:晨僵時間縮短,關節(jié)腫痛數減少,血沉下降不明顯;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基本無變化。
1.5.2 晨僵時間 采用同一水平的目測模擬刻度表來衡量晨僵時間(min)。
1.5.3 主要相關體征 1)關節(jié)指數:壓痛關節(jié)數乘以壓痛分級(0~3級)評分的總和。2)關節(jié)腫脹指數:腫脹關節(jié)數乘以腫脹分級(0-3級)評分的總和。3)雙手平均握力血壓計測量按mm Hg(1 mm Hg=0.133 kPa)衡量。
1.5.4 實驗室觀察指標 包括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定量(RF)、血沉(ESR)、血管內生長因子(VEGF)、血漿纖維蛋白原(FG)。
1.5.5 副反應 用藥期間觀察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腎功及心電圖等指標。
1.6 統計學方法 對原始數據進行科學編碼,采用Epiinfo 3.5.1建立數據庫,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進行統計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顯效16例,有效4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對照組顯效4例,有效42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76.7%。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主要相關體征 晨僵時間、關節(jié)壓痛指數、關節(jié)腫脹指數、雙手平均握力等指標治療前后2組組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實驗室觀察指標 CRP、ESR、RF、FG及 VEGF治療前后2組組內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組間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主要相關體征變化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主要相關體征變化比較(±s)
組別 例數 晨僵時間/min 關節(jié)壓痛指數 關節(jié)腫脹指數 雙手平均握力/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0 60.50±39.07 20.33±14.07 11.87±9.86 3.10±3.46 4.37±4.09 2.07±1.86 72.83±46.04 113.33±27.11對照組 60 69.17±35.69 32.17±27.33 12.27±8.51 4.03±3.18 5.30±3.91 2.10±1.47 65.33±34.78 112.00±23.14
表 2 2 組治療前后 CRP、ESR、RF、FG及 V EG F水平比較(±s)
表 2 2 組治療前后 CRP、ESR、RF、FG及 V EG F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時間 RF/(IU·mL-1) ESR/(mm·h-1) CRP/(mg·L-1) FG/(g·L-1) VGEF/(g·L-1)觀察組 60 治療前 264.95±256.69 62.77±37.72 40.14±39.44 5.58±1.80 127.30±28.00治療后 186.20±235.12 34.90±29.29 22.98±23.08 4.18±1.63 103.80±13.35對照組 60 治療前 333.02±235.94 65.13±40.21 41.85±35.26 4.97±1.93 121.89±36.52治療后 310.56±353.60 57.77±29.73 34.87±18.25 5.10±1.73 117.71±25.06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有輕度惡心1例,輕度納差1例,經對癥處理后均能堅持用藥,整個過程未發(fā)現肝腎功能損害,血尿常規(guī)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于中醫(yī)“痹證”范疇。痹者,閉也,閉塞不通之意。主要由于風、寒、濕、熱等邪氣痹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肢體疼痛,重著,酸楚,麻木,或關節(jié)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其基本病機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風、寒、濕、熱邪乘虛侵襲,滯留肢體筋脈、關節(jié)、肌肉,經絡閉阻,不通則痛發(fā)為痹證。牟慧琴教授[5]認為本病的病機為正虛為本,邪實為標,虛實夾雜,故祛邪通絡為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6-7]。益腎祛痹湯對于治療久痹風、寒、濕、熱偏盛者有顯著療效,具有補益肝腎,祛風散寒,清熱利濕,通絡止痛之功效,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為治療風寒濕痹的基本方劑,臨床中由于辨證的不同,可分為寒痹和熱痹,故在臨床治療方面需根據不同的病情隨診加減。在治療寒證方中,筆者以炮附子為君藥,附子為大辛大苦大熱之品,其辛散祛風,味苦燥濕,性熱散寒,故可祛風除濕,通利關節(jié)而止痹痛。臣以續(xù)斷、杜仲、牛膝、淫羊霍、自然銅,治以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佐以炮穿山甲、水蛭、透骨草、尋骨風,治以祛風濕、活血、舒筋止痛,使以甘草調和諸藥。
本研究運用益腎祛痹湯配合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能夠有效且較迅速的改善RA的癥狀和體征;發(fā)揮了中醫(yī)藥療效肯定、不良反應較小、“簡便驗廉”和“治病求本”的優(yōu)勢[8],縮短了療程,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為臨床治療RA提供了一種耐受性、安全性較好的方法,為研究抗RA的中西藥聯合應用方案提供客觀的臨床依據,體現了病證結合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