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內蒙古包鋼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內蒙古 包頭 014000)
醫(yī)療體制深化改革背景下,要求各醫(yī)療機構在護理服務質量上不斷改進,尤其對于神經(jīng)內科,具有護理工作量大、護理風險高等特點,且大多患者治療期間多伴有明顯的負性情緒,要求采用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提升護理管理工作水平[1]。如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應用,可取得顯著護理效果。本次研究將對神經(jīng)內科患者護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
收集醫(yī)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神經(jīng)內科患者104例,采用數(shù)字隨機分組方式,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52例。對照組年齡最小54歲,最大66歲,平均(61.4±4.0)歲,腦卒中、偏頭痛、癲癇患者分別為20例、19例、13例,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1例、21例。觀察組年齡最小55歲,最大67歲,平均(62.0±4.2)歲,腦卒中、偏頭痛、癲癇患者分別為22例、18例、12例,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2例、20例。入選標準:①患者均做影像學檢查確診疾病類型,通過手術或保守治療;②患者認知功能均正常,且無精神病史情況;③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一般資料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護理中,給予一般護理措施,包括常規(guī)用藥指導、各項指標檢測,同時做好相關注意事項的講解。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護理中給予人性化管理模式,實施要點:①知識宣教,如入院之初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醫(yī)院環(huán)境介紹、疾病與治療知識講解,同時介紹責任醫(yī)生護士,且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疑惑問題,防止患者及其家屬因過于陌生出現(xiàn)不良心理;②心理護理干預,部分患者因擔憂治療、預后或因機體所帶來不適感,可能伴有焦慮、抑郁負性情緒,治療與護理配合度均較差,需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如舉出治療效果顯著病例,鼓勵患者間溝通交流,強化治療信心,同時可利用其他方法,如鼓勵患者看雜志書籍、音樂療法以及注意力轉移法等,幫助改善患者心境;③良好病房環(huán)境營造,如擺放無毒害花草植物,注意溫濕度控制等,且應做好安全警示標識的設置,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④其他人性化管理措施,如相關護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包括責任制度、獎懲制度等,確保護理人員將自身職責落到實處,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引用焦慮抑郁評價量表包括SAS、SDS對患者做負性情緒測評[2][3],量表評分均計分100分滿分,評價分數(shù)結果包括<50分、51~60分、61~70分、>70分,分別表示無焦慮抑郁、輕度焦慮抑郁、中度焦慮抑郁、重度焦慮抑郁。另外,利用問卷調查方法,對患者護理滿意情況調查。
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WPSxls表格中,統(tǒng)計學處理通過軟件SPSS 21.0實現(xiàn),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負性情緒測評結果對比,干預前評分結果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觀察組有明顯降低,相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負性心理狀態(tài)測評結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負性心理狀態(tài)測評結果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問卷調查結果觀察,觀察組患者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26例、24例、2例,對照組患者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例數(shù)分別為24例、20例、8例,滿意率結果觀察組96.15%(50/52),與對照組84.62%(44/52),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
所謂人性化管理,主要指以人本思想為指導,在各項護理管理工作中均融入人本理念,以此提升護理管理水平。特別對于神經(jīng)內科護理工作的開展,面臨患者基數(shù)大、疾病類型多、病情復雜等特點,且大多患者多伴有明顯的負性心理問題,需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提升護理工作質量[4][5]。本次研究結果中,護理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觀察組有明顯降低,相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滿意率結果觀察組96.15%(50/52),與對照組84.62%(44/52),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這些均能反映出神經(jīng)內科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管理取得的效果。實際開展護理管理工作中,也應注意通過相關的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確保在護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降低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綜上,神經(jīng)內科護理管理工作開展中,將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對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維系良好護患關系有積極作用,應在護理管理實踐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