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倍處熃虒W中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處理的如何將是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好壞。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從“問”“說”“理”“思”多方面、多角度、從細微處著眼,有效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思維能力;問題鏈;反思;培養(yǎng)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倍處熃虒W中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處理的如何將是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好壞。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從細微處著眼,多種途徑的、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 “問”中培養(yǎng)
在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具有跳一跳摘桃子的“問題鏈”,由此誘發(fā)學生進行回憶、分析、判斷、綜合運用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好的問題設計能激起學生積極探究,養(yǎng)成善思考、樂思考、深思考的習慣,思維也能得到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節(jié)課,當學生畫好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比較一下放大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它們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這樣的問題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探究性,既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也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思維能力。
二、 “說”中培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要舍得留白,留足時間和空間,不斷地讓學生“說”,反復“說”,使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一) 留足“說”的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整節(jié)課只有教師說,學生聽的做法。課堂中,教師應該從容地問,耐心地等,留足時間給學生說,認真地聽。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多邊形的內角和》,當研究一般四邊形的內角和,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提問:(1)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呢?(2)獨立思考后再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方法,并用多種方法驗證。(3)匯報展示是如何驗證的?通過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研究,先在合作小組內說一說,再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時說一說。最后,將各個小組匯報的方法進行比較,得出最好的方法是把四邊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因為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360°,也就是一個四邊形的內角和。然后,把最優(yōu)的方法再和同桌說一說。通過這樣3次的互聽互說,用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一定能激起學生思維的能力的培養(yǎng)。
(二) 體驗“說”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要適時提供給學生學具,讓學生邊擺邊觀察,再引導學生把探索的過程“說”出來,在“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與除法》這節(jié)課,教師讓學生通過擺圖片,發(fā)現(xiàn)3除以4的商為什么等于四分之三,并把四分之三的含義對照操作后的圖片說清楚。學生操作中經歷了獲取知識的過程,變得有話可說,用操作來指導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規(guī)范“說”的語言
數學語言要精練、簡潔、規(guī)范,所以教師也要關注學生描述思維過程中語言的規(guī)范。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解決問題》,教師將領哨子的信息和問題貼在黑板上。然后請學生根據圖中的情景用小圓片擺一擺。擺好以后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擺的?學生上臺邊操作邊說:我先擺7個圓片,表示老師已經領走了7個哨子,再擺5個圓片,表示還剩下5個哨子,合起來就是原來有多少個哨子。對于解決問題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就應及時規(guī)范學生用三句話準確地表達思考過程,建立解決問題的基本結構是兩條信息一個問題。這樣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非常重要。
三、 “理”中培養(yǎng)
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理清思維脈絡,時刻關注學生思維的生長點和轉折點,使其思維清晰化,這也是我們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之一。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節(jié)課,課的初始讓學生描述中國地圖上的比例尺的含義,以舊知識為依托,為學生按一定比畫出放大或縮小后的圖形做正向遷移,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清晰、有條理、具有邏輯性。
學生思維有時會卡住,教師適時地點撥一下,學生思維就能及時地轉彎。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課,在學生按2∶1畫三角形放大后的圖形,教師馬上質疑“剛才你們是把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擴大到原來的2倍,那畫出的斜邊是不是一定就是擴大到原來的2倍呢?你有什么辦法證明?”我想肯定有一部分學生是不理解為什么這樣畫,就能確保斜邊一定是放大到原來的2倍。教師追問一下,學生困惑時點一下,就能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
四、 “思”中培養(yǎng)
“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及時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地反思,可以是一個知識點、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甚至整個學期。讓他們有針對性地反思自己的解題步驟、解題方法,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這課,當有學生提問:“列豎式計算1.3×23中,積是29.9.為什么計算的時候可以先看成13×23”有學生就積極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1.3是13個0.1,那么1.3×23就可以看成是13×23個0.1?!崩蠋熃o予了肯定:“你們說得道理?!苯又鴮懥藘傻浪闶浇o學生讓學生練習:2.3×3、0.48×17結果,在運算過程中,提問的學生就悟出了運算的算理,發(fā)現(xiàn)了看成整數計算會比較簡便。這樣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思維靈活性也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數學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數學老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打開一扇大門,于細微處滲透,擇“思”而教,擇“思”而行!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盧麗萍.培養(yǎng)有序思考能力 積累思維活動經驗[J].教學月刊(小學數學版),2016(9).
[3] 李桂蘭.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4(32).
[4] 唐彩斌.思想改變課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朱莉莉,浙江省臺州市,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赤城街道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