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琳 饒志雄
摘要: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的要求,在深刻領會“高校精準扶貧”的重要內涵的基礎上,結合高校輔導員在高校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總結出輔導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并提出“認定+資助”“班集體+黨支部”“監(jiān)管+引導”“心理咨詢+社會工作”的工作對策,從實踐層面透析高校精準扶貧工作中輔導員的重要角色及工作意義。
關鍵詞:高校精準扶貧;輔導員;貧困生;角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6003403
一、我國精準扶貧政策簡述及當前高校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辦詳細規(guī)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2014年3月,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實施精準扶貧,瞄準扶貧對象,進行重點施策,進一步闡釋了精準扶貧理念。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就加大推進扶貧開發(fā)工作力度時又全面闡述了“精準扶貧”的概念,提出“六個精準”。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年減貧與發(fā)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臺優(yōu)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制度優(yōu)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chǎn)和就業(yè)發(fā)展一批,其中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的重點就在于高校與技術[1]。2016年兩會期間,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就學生資助工作答記者問時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學生資助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實現(xiàn)“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為目標,以建立“精準資助”工作機制為抓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不斷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途徑和方式,努力開創(chuàng)學生資助工作新局面[2]。
對于高校及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師而言,高校精準扶貧的核心在于“找真貧、幫真貧、真扶貧”,幫扶到真正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從心理建設、生活保障、視野格局等多個角度實現(xiàn)脫貧。目前高校相關教師主要存在貧困認定流程、扶貧體系、結果評定和后續(xù)工作開展等困難。貧困認定工作是高校扶貧工作的基礎,很多高校存在認定模式單一,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按照傳統(tǒng)的“灌水式”“輸血式”的扶貧模式進行幫扶,評定不精準、學生基本情況了解不全面不細致等問題。在認定流程過程中,出現(xiàn)同質化、僵硬化、滯后性、公平性等問題,由于評定期限通常為一年,在此期間教師對學生的動態(tài)掌握不清晰,缺乏對應的預警機制,工作較為被動,對于后續(xù)的貧困認定和評獎評優(yōu)都產(chǎn)生了較大的隱患。
對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而言,他們作為高校扶貧的直接對象,參與貧困認定、評選、經(jīng)濟補助等全過程,主要存在認知、心理、社會支持等問題。貧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勢群體之一,與普通學生相比他們的心理壓力與思想負擔更為沉重,社會支持更薄弱,社會資源也較為欠缺,由于基礎薄弱學業(yè)壓力更大,焦慮心情不知如何排解,以上的種種情況會進一步導致他們日常自我封閉、自卑,也因此與教師、與同輩產(chǎn)生戒備和疏遠感,對于他人更加敏感多疑,也更會容易產(chǎn)生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3]。其次,面對學校提供的“獎、貸、助、補、減”全面資助體系,有些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會逐漸產(chǎn)生“等、要、靠”的依賴思想,甚至有嚴重依賴,歪曲政策的趨向[4];有些學生在學業(yè)方面不積極要求上進,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拖欠學費導致惡性循環(huán),最終被學校勸退;有些學生甚至在畢業(yè)后還貸不及時出現(xiàn)誠信問題。
二、輔導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貧者。輔導員在高校開展精準扶貧過程承擔的角色中,精準識貧是核心和重要的開端。貧困生的識別及認定工作是整個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貧困識別中輔導員扮演的是承上啟下的角色,“對上”要針對國家發(fā)布的指導方針、學校發(fā)布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通知進行認真的學習和詳細的解讀,針對有疑問的內容與相關負責教師進行確認;“對下”輔導員要掌握學生最詳細的真實信息,通過班導師、同輩群體、家庭成員三個維度進行情況搜集,既要將學校扶貧助困的資助政策詳細并持續(xù)不斷地講述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并充分地接受,又要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真實情況進行申請。根據(jù)學生遞交的材料,輔導員可以再次根據(jù)學生檔案、家訪材料、同學訪談等各類方式對于申請的真實性進行識別,從而確保資助到最需要的學生。在識貧的過程中,輔導員要秉承公平原則,不帶有任何偏見。要根據(jù)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學校認定的嚴格規(guī)定進行審查和評判,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給出最真實的意見,并且在保護學生隱私的情況下做到公開,通過此環(huán)節(jié)輔導員能夠了解到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因此在識貧過程中既有責任又有優(yōu)勢。
2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精準幫扶者。對于貧困生的幫扶貫穿于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與生活。針對貧困學生的幫扶有多種類型,包括經(jīng)濟幫扶、教育幫扶、心理幫扶、文化幫扶、能力幫扶、格局幫扶等多種方面,作為輔導員來說,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內容主要以教育、心理、文化、能力為主。從學習方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心理方面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強學生的信心;從文化方面幫助學生融入到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中,樹立健康的“三觀”;從能力方面培養(yǎng)并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幫助他們開展人際交往。多種幫扶內容的共同發(fā)展,最主要的就是要將“輸血式”幫扶變?yōu)椤霸煅健睅头觯袆?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講出自己的困難,從“大水漫灌式”向“精準滴灌式”幫扶模式轉變,精準幫扶到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幫助到學生最需要的方面。
3家庭突變學生的精準預警者。一部分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會由于家庭原因或是個人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近年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突發(fā)意外的事件增多也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輔導員作為貧困學生日常學習與生活的管理與服務教師,要建立學生意外預警機制,從寢室—班級—年級三個層面了解到學生的最新變化,在貧困學生的行為、感情等方面發(fā)生異常時要第一時間掌握信息,通過表象的異常了解到真實的內在變化,與校心理咨詢中心密切聯(lián)系,在突發(fā)情況發(fā)生時做出適當?shù)念A警,發(fā)生問題后能夠“靶向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貧困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輔導員要多關注貧困學生的行為動態(tài),對于每個人異常情況要隨時掌握信息,做出最適合最及時的判斷,將危害程度降到最小。
4出現(xiàn)各類問題貧困生的精準思政教育者。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資助價值觀,開展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輔導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除了針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經(jīng)濟資助,更要讓貧困學生深入挖掘并學習蘊含在資助中的思想、內涵和道德價值觀念,為貧困大學生提供精神補給,在學習和生活中凝聚精神力量。輔導員通過與貧困大學生的持續(xù)交談,讓學生了解并接納輔導員的用意,幫助他們消除消極、自卑,甚至懶惰等不良情緒與心理,讓他們通過資助能意識到奮斗的重要性,懷有感恩之心,成長為身心健康、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5幫助貧困生助人自助的精準增能者。除了對貧困學生的經(jīng)濟幫困、心理幫扶,更為重要的就是能力的提升。能力是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聯(lián)系的,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達成目標時所具有的素質與水平。能力水平既包括做事待人的能力,也包括自我建設的能力。因此,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應是幫助貧困學生建立起“能力的意識”。輔導員在日常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相關的工作中,要有針對性地鼓勵貧困學生,運用自身的資源,幫助他們學習技能,鼓勵他們外出實踐實習、勤工助學,激發(fā)他們“自強”的內在力量,在遇到困境時懂得自我?guī)椭屗麄冊鰪娮约旱淖孕判暮蛢仍诹α俊?/p>
三、輔導員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做法及對策
1“認定+資助”。認定貧困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以及為他們匹配最適合的經(jīng)濟資助是輔導員最重要的高校扶貧工作。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的工作中,輔導員要認真學習國家出臺的相關文件、本校的高校資助政策,了解獎助相關規(guī)定及具體細節(jié),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過程中公平公正地開展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強和可信服性高的評選辦法,將評定過程中煩瑣的內容清晰化和明了化,保證評價導向明確,評價機制健全,評價體制透明,評價方式靈活。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到貧困學生家中真實的情況,讓認定工作合理、高效,讓資助更加客觀真實。通過前期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工作的開展,能夠幫助輔導員詳細了解到每一名貧困學生的基本情況,將幫扶資金發(fā)給最需要的學生,也從源頭預防了“等、靠、要”的消極態(tài)度和想法。
2“班集體+黨支部”。輔導員在日常的管理中,班級和黨支部是最重要的兩個團體,班團骨干和黨員干部也是日常事務中的骨干,在高校精準扶貧的工作中輔導員可充分發(fā)揮兩個團體、兩個組織的作用。通過班集體了解貧困學生的日常動態(tài),有任何異樣的情況可以通過班集體及時獲得并進行預警,也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幫助貧困學生獲得溫暖,緩解心理壓力,更好地融入群體,個人更好地成長;通過黨支部的成員可以向貧困學生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鼓勵黨員深入到同學中,使用同輩的語言進行交流,通過朋輩的幫扶力量讓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可以鼓勵“等、要、靠”的學生認識到艱苦奮斗的重要性,對資助懷有感恩之心。
3“監(jiān)管+引導”。輔導員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對于貧困學生的動態(tài)管理十分重要。在家庭經(jīng)濟困難認定后,貧困生并不是認定結束后就無法更改,輔導員要動態(tài)地監(jiān)管貧困生的各類情況,在此階段可與班導師共同商議。若家庭經(jīng)濟困難逐步好轉,則可以拿掉貧困學生的“貧困帽子”,仍要持續(xù)關注學生的日常動態(tài);若家庭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導致家庭面臨嚴重的經(jīng)濟壓力,則可以提出申請幫助學生進行補充經(jīng)濟幫扶,對家中有突發(fā)變動的學生要重點關注,避免因經(jīng)濟原因或是心理原因導致其學業(yè)受到影響。這些工作要求輔導員及時掌握信息,定期對“貧困生資格”進行等級復查與動態(tài)監(jiān)管,對于家庭有變化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適應家中的變化,不要因此而輟學棄學,要進一步加強專業(yè)學習,對自己的心態(tài)進行適當調整,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定基礎。
4“心理咨詢+社會工作”。高校貧困學生由于比普通學生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與思想負擔,這就需要輔導員能夠將關注度更多地放在壓力大、自卑、自尊心過強、抑郁傾向等有各類問題的貧困學生身上。輔導員要掌握基礎的心理知識和社會工作知識,在與貧困學生交往時,能夠準確觀察并捕捉到其存在的具體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解決。在日常中能夠運用心理學技巧和社會工作方法幫助貧困學生預防可能會出現(xiàn)的心理或生活問題,定期展開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幫助貧困學生建立社會支持網(wǎng)絡,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度過大學生活,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心理知識與社會工作的知識與方法幫助他們鍛煉自己,更加地了解自己,實現(xiàn)“助人自助”,自我增能,既有健康的心態(tài),良好的素質,也有過硬的技能,在求職的過程中找到滿意的工作。
四、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國家對于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十分重視。困難學生作為高校中較為重要的群體,需要各方的關注。輔導員在扶貧的工作中所充當?shù)慕巧退l(fā)揮的作用對于貧困學生大學的學習與生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識貧者能詳細地了解學生,作為幫扶者能通過經(jīng)濟、心理等各項支持服務學生,作為預警者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幫助學生,作為思政教育者能夠將正確的三觀帶給學生,作為增能者能夠將學生塑造成內心強大、辦事能力強的優(yōu)秀人才。通過“認定+資助”的貧困幫扶、“班集體+黨支部”的精神支撐、“監(jiān)管+引導”的應急響應、“心理咨詢+社會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式,以全方位、多系統(tǒng)的措施幫助貧困學生。既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精準扶貧,又能夠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實現(xiàn)精準脫貧,輔導員在其中的角色與舉措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扶貧新論斷: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和精準扶貧[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03/c100128006150.html.
[2]教育扶貧,“十三五”期間實現(xiàn)“精準資助”——杜玉波副部長就學生資助工作答記者問[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603/t20160311_233083.html.
[3]王宇航.論高校貧困生的心理“扶貧”[J].皖西學院學報,2014,30(4):142—145.
[4]丁正榮,劉文慶.新常態(tài)下高校學生“精準扶貧”問題分析與實施策略[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6(6):29—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