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靜雅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上世紀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論,可見大自然對兒童教育的價值。如何滿足城市中兒童渴求親近自然、放飛心靈的需要呢?我園在“竹韻怡園”校園文化建設中,牢牢把握“韻之自然美”和“怡之自然樂”兩個核心理念,充分調(diào)動各種自然元素,優(yōu)化園所戶外環(huán)境,讓戶外活動區(qū)域成為天然課堂,也讓環(huán)境和兒童、自然和教育巧妙結(jié)合,融合為景,相得益彰。
1.水元素
我園在原有的環(huán)境中努力導入水元素,一是提供便于幼兒觀察的水缸、水槽等容器,安裝了便于操作的水龍頭,提供水槍、盆、罐、瓶等,讓材料促進幼兒與水的互動、游戲。二是在小竹林中挖建一條彎彎繞繞的小溪,并配上小石橋、小木橋,小溪中養(yǎng)殖蝌蚪、魚兒、螺螄、水葫蘆、銅錢草等,動靜結(jié)合,自成一景。幼兒在小溪邊觀察、尋找、發(fā)現(xiàn)、打撈,總是玩得不亦樂乎。三是設置一大一小兩個鵝卵石鋪就、干濕兩用的池塘,春天養(yǎng)殖,夏天嬉水,秋玩落葉,冬看結(jié)冰。池塘和小溪一樣,滿足了幼兒對水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2.?沙元素
我園特意把沙池建在池塘的對面,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幼兒的玩沙活動更盡興,更多樣。例如:在沙池里開溝挖渠造大湖,但怎樣把水通過不同的渠道引到沙池中呢?這給幼兒提供了思考、創(chuàng)造、實踐的好機會,瓶、桶、水管、竹管等物品都被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物盡其用了。此外,除了玩沙工具,教師還為孩子們提供樹枝、木條、貝殼等自然物,讓沙池游戲的主題更豐富,建造更有創(chuàng)意,游戲情境更生動活潑。
3.?土元素
紫竹籬旁,繡球花下,我們特意給幼兒留出一塊泥地,讓幼兒在挖一挖、刨一刨、堆一堆、捏一捏中感受土質(zhì)變化,感受勞動和創(chuàng)作的樂趣。例如:用鍬挖坑埋東西,用石頭在泥地上鋪路,用泥巴揉揉、捏捏。如果玩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蚯蚓、西瓜蟲、小螞蟻等,對幼兒來說是更大的驚喜,可以讓他們興致勃勃觀察好久。有一次,孩子們自發(fā)生成了一個“我?guī)浵伻ヂ糜巍钡挠螒?,他們在泥土中找到螞蟻后,引導螞蟻們“坐”上樹葉、石頭、樹枝等交通工具,把螞蟻帶到另一個地方,然后觀察螞蟻的行動變化。游戲結(jié)束,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進行了快樂的分享。
4.?石元素
我園有大的饅頭石、小的鵝卵石以及紅磚、黑瓦等,教師把這些物品隨意堆放在一個區(qū)域,供孩子們隨時取玩。各種各樣的石頭有時候成為孩子們的“積木”,拼拼搭搭,建設家園;有時候成為孩子們的獨特畫布,畫畫涂涂,藝術(shù)創(chuàng)作。
5.?樹元素
我園栽種了許多樹木,枇杷、橘子、石榴、柿子、梅子等果樹,應著四季開花結(jié)果。收獲季采摘果實是孩子們最開心的事情,這是大自然饋贈給孩子的禮物。摘枇杷,榨石榴汁,做柿子催熟實驗,釀桂花蜜……樹木帶給幼兒許多趣味活動,與樹木的互動讓他們得到多種體驗和收獲。
6.?花元素
園里各種各樣的花給幼兒提供了極好的觀察機會,看一看,聞一聞,比一比,畫一畫,記一記,每一場花事都會帶來一些故事和知識。例如:石楠花的味道香嗎?紫荊花為什么先開花后長葉?繡球花的顏色為什么會變化?花朵的美往往會“招蜂引蝶”,“老師,今天我看到一只黑蝴蝶。”“老師,蜜蜂都到菜花里采蜜了?!被ㄊ轮械乃娝劅o形中喚醒了幼兒對生命之美的情感體驗。
7.?農(nóng)作物元素
我園小小農(nóng)場以其豐富多元的特性,巧妙地融合五大領(lǐng)域活動,鼓勵幼兒通過觀察、比較、記錄、討論、實驗等形式,探究自然科學知識和植物生長的奧秘。每一顆種子都是神奇的,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jié)果,幼兒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參與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小小農(nóng)場饋贈了幼兒許多知識和驚喜,也較好地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講述、勞作等能力。
8.?其他自然元素
我園教師在樹林、山丘、田野、鄉(xiāng)村等處,隨手撿拾各種自然材料帶到幼兒園,作為戶外游戲材料的補充。麥穗、樹枝、松果、榛子、葫蘆……這些豐富的自然材料到了孩子的手中,神奇地、創(chuàng)造性地變成各種玩具,各種游戲中的替代物。他們拿竹竿搭晾衣架,用輪胎和木板搭小桌子,用榛子、松果等做豐盛“午餐”。 幼兒和自然材料之間的互動融操作性、藝術(shù)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于一體,帶給孩子美妙的發(fā)現(xiàn)、積極的創(chuàng)造、特別的體驗。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視大自然為 “取之不盡的活水源頭”,我園在戶外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各種自然元素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活潑怡樂的陽光游戲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生命融合之整體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