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310008
當今世界約有60個國家種植茶樹,160多個國家消費茶葉。我國是茶樹的發(fā)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之一,在國際茶葉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305萬hm2,茶葉產量268萬t,均居世界第一[1]。據中國海關數據統(tǒng)計,2017年我國茶葉出口量35.5萬t,位居世界第二,出口額16.1億美元,出口均價4.54美元/kg,同比增加1.4%。雖然2009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量維持在30萬t以上,出口均價也有所上升,但是隨著國際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綠色壁壘已經成為各國在國際貿易中限制進口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一些發(fā)達國家不斷提高環(huán)保標準的門檻,以阻止他國產品的進入;同時,在國際茶葉消費市場上,隨著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健康功能越來越受重視,美國對綠茶的消費不斷增加,歐洲市場對特種茶的消費增多,那么,在國內外市場環(huán)境變遷的情況下,如何采取應對措施,提升我國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是時下的重要課題。
茶葉是我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出口創(chuàng)匯農產品,已有研究顯示,總體來看,20世紀80年代至2008年間我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處于劣勢地位[2-6];從茶葉細分品類的出口競爭力來看,我國大包裝綠茶最具比較優(yōu)勢,但這種優(yōu)勢在下降,大包裝發(fā)酵茶的比較優(yōu)勢最弱,小包裝綠茶和小包裝發(fā)酵茶的比較優(yōu)勢上升較快[7-8]。
那么,近十年來,隨著世界茶葉生產格局不斷變化,以及茶葉貿易和消費領域不斷變革,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國茶葉出口市場布局以及我國茶葉競爭力情況,對于新時期提升我國茶葉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由于我國是世界上唯一生產六大茶類的國家,也是出口茶葉品類最多的國家,世界茶葉出口量的80%左右為紅茶,而我國以出口綠茶為主,綠茶出口量占世界綠茶出口總量的60%以上,如果僅分析我國茶葉出口的整體情況,將不利于系統(tǒng)全面了解我國茶葉出口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國際茶葉出口的包裝主要分為不超過3 kg的小包裝和大于3 kg的大包裝,由于小包裝茶葉通常需要經過進一步的加工,其品質和附加值均高于大包裝茶。因此,本文分茶類和包裝對我國茶葉競爭力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我國茶葉國際競爭力提升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參考。
本文主要采用聯(lián)合國貿易商品統(tǒng)計數據庫HS2002的出口商品編碼方法,根據090210~090240 4種編碼對我國茶葉產品分類(表1),根據數據可獲得性以及可以國際比較的原則,選取2001—2016年時間序列數據,從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3個方面對我國出口茶類的市場競爭力進行分析。
表1 出口茶葉產品編碼及說明
目前國際上常用比較優(yōu)勢分析法測度產業(yè)國際競爭力,主要采用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指數和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等指標,從不同角度直接或間接反映一國或某行業(yè)的貿易競爭力。
(1)國際市場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IMS)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指一國某產品出口額占世界該類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反映一國某商品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一般來說,國際市場占有率越高,國際競爭能力就越強,反之則越弱,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Xij表示j國i商品的出口值;Xiw表示全球出口i商品的出口值。
(2)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on Index,TCI)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某一國家某種商品的凈出口額與該類產品貿易總額之比,是分析國際貿易競爭力時常用的度量指標,用于衡量一個國家或者一項服務的凈出口能力。測算公式:
其中,Xij表示j國出口i商品的出口值,Mij表示j國進口i商品的進口值。TCI的優(yōu)勢在于,剔除了經濟膨脹、通貨膨脹等宏觀方面波動的影響,取值在±1之間。指數值越接近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指數值越接近于1則競爭力越強,等于1時表示該產業(yè)只出口不進口;指數值越接近于-1表示競爭力越薄弱,等于-1表示該產業(yè)只進口不出口。
(3)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RCA)
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以“比較優(yōu)勢”的傳統(tǒng)國際貿易理論為基礎,反映一個國家(地區(qū))某一產業(yè)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具體指一個國家某種商品出口額占其出口總值的份額與世界出口總額中該類商品出口額所占份額的比率[9]。測算公式:
其中,Xij表示j國出口i商品的出口值,Xtj表示j國總出口值,Xiw表示全球出口i商品的出口值,Xtw表示全球出口總值。
該指標將各國各產品全球出口市場占有率或在該國總出口的比例標準化,剔除了國家總量波動和世界總量波動的影響,可以較好地反映一個國家某一產業(yè)的出口與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較來看的相對優(yōu)勢。一般認為,RCA>2.50,表明該國該產品極具競爭力;1.25<RCA≤2.50,表明其具有較強競爭力;0.80<RCA≤1.25,表明其具有中度競爭力;RCA≤0.80,表明其競爭力較弱。
由于茶樹種植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目前世界產茶國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其中,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tǒng)計,2016年全球茶葉產量550.32萬t,中國和印度兩國茶葉產量占全球的65.70%,其次是肯尼亞、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等。中國、印度既是產茶大國,也是主要的茶葉出口國,肯尼亞、斯里蘭卡的茶葉主要用來出口,近年來,越南茶產業(yè)發(fā)展迅速,超過了印度尼西亞。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統(tǒng)計,2016年世界茶葉出口量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肯尼亞、中國、斯里蘭卡、印度、越南;出口額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中國、斯里蘭卡、肯尼亞、印度、德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茶葉出口額分別排名第十和第十一位。2016年我國茶葉出口量33.18萬t,居世界第二,出口額14.85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出口單價為4.48美元/kg,在世界茶葉主產國中列第一(表2)。
2001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量的變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09年之前我國茶葉出口量持續(xù)增加,并于2009年開始突破30萬t(表3),2009年之后我國茶葉出口量基本穩(wěn)定在30萬t以上。同期,我國茶葉出口額不斷增加,我國茶葉出口量、出口額分別從2001年的24.96萬t、3.42億美元分別增加到2016年的33.18萬t、14.8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9%、10.3%。我國茶葉出口量占世界茶葉出口總量的比重呈波動狀態(tài),而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則從2001年的11.53%增加到了2016年的20.28%。
表2 2016年世界主要產茶國茶葉出口情況
我國茶葉出口主要包括綠茶、紅茶、特種茶3類,其中綠茶出口規(guī)模世界第一,占世界綠茶貿易的80%以上。新世紀以來,我國綠茶出口量不斷增加,從2001年的16.32萬t增加到了2016年的27.40萬t,年均增長3.5%;目前,我國綠茶的傳統(tǒng)出口市場主要包括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等亞非地區(qū)的伊斯蘭國家和日本,但是自2001年起,我國茶葉對日出口數量開始逐年下降,尤其是出口日本的綠茶數量急劇下跌,從2004年的2.28萬t連續(xù)下降至2016年的3 045 t;近年來我國對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等地的綠茶出口增加。我國紅茶、特種茶的出口量則在波動中下降,紅茶從2001年的4.09萬t減少到2014年的2.78萬t,年均降幅2.9%;特種茶則由2001年的4.56萬t降至2016年的2.47萬t,年均降幅4.0%;相應的,綠茶在我國茶葉出口總量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65.36%增加到2015年的83.77%,紅茶的比重由2001年的16.39%減至2015年的8.63%,特種茶的比重由2001年的18.25%降至2016年的7.44%。
表3 中國茶類出口概況
2016年我國茶葉主要出口至130個國家和地區(qū),茶葉出口量萬噸以上的國家和地區(qū)有11個,占我國茶葉出口總量的65%,分別是:摩洛哥(6.7萬t)、烏茲別克斯坦(1.9萬t)、塞內加爾(1.8萬t)、加納(1.7萬t)、美國(1.67萬t)、俄羅斯(1.43萬t)、毛里塔尼亞(1.38萬t)、阿爾及利亞(1.28萬t)、中國香港(1.26萬t)、日本(1.2萬t)和德國(1.1萬t)。從出口區(qū)域來看,我國茶葉依然主要出口到非洲和亞洲,但是兩者的相對地位發(fā)生變化,2001年我國茶葉出口到亞洲和非洲的量分別占我國茶葉出口總量的40.6%和38.0%,之后出口到非洲的比重持續(xù)上升,2016年非洲市場占比為53.2%,亞洲市場只占到27.4%;我國茶葉出口到歐洲市場的比重也從2001年的14.9%降為12.8%。
首先,大包裝綠茶依然是我國茶葉的主要出口品類,其出口量基本穩(wěn)定在11萬t左右,2016年達到14.20萬t;其次,小包裝綠茶和小包裝紅茶出口量持續(xù)增加,小包裝綠茶出口量從2001年的4.75萬t增至2013年的15.34萬t;再次,大包裝紅茶和大包裝特種茶的出口量在波動中下降,小包裝特種茶出口量波動比較明顯(表4)。
以上分析顯示,2001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總量持續(xù)增長,茶葉出口目標市場相對集中,但是出口茶葉類別結構和主要目標市場的相對地位發(fā)生變化;在茶葉出口品類結構中,大包裝綠茶依然占主導地位,小包裝綠茶和紅茶出口量持續(xù)增加。那么,在此背景下,我國出口各茶葉品類的國際競爭力情況如何呢,接下來將進行實證分析。
表4 2001—2016年我國茶葉分茶類、包裝規(guī)格出口量統(tǒng)計萬t
從2001—2016年的我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率(IMS)數據(圖1)顯示,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綠茶貿易方面,但是我國大包裝綠茶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小包裝綠茶市場份額不穩(wěn)定,我國綠茶國際市場份額下降主要是由于越來越多的國家生產綠茶,加劇了市場競爭。如越南,其茶葉產量從2001年的7.57萬t持續(xù)增加至2016年的24萬t,年均增長8.0%,與此同時,其茶葉出口量也從1.7萬t增至13.6萬t,年均增長14.9%,其中綠茶出口量的比重也從2001年的20%增至2014年的51%,2001年其大包裝茶市場份額僅為4.13%,2011年卻達到了18.78%。印度的綠茶產量也不斷上升,2007—2015年間,印度綠茶產量從9 900 t增加到了1.9萬t,年均增長7.3%。世界市場茶葉貿易的80%以上是紅茶,主要由肯尼亞和斯里蘭卡主導,中國發(fā)酵茶市場份額極低,其中大包裝發(fā)酵茶市場占有率遠遠低于1996年的21.4%[7],小包裝發(fā)酵茶市場份額雖然增長較快,但依然很低。因此,從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來看,中國在國際紅茶市場一直處于劣勢,綠茶市場面臨著諸如越南、印度等新興的綠茶生產國的潛在競爭。
圖1 我國茶葉國際市場占有率
我國小包裝綠茶和大包裝綠茶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CI)始終維持在0.96以上,這主要是由于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綠茶生產國和出口國,我國綠茶消費需求主要來自國內,從而顯示出極強的競爭力。而發(fā)酵茶的TCI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尤其是小包裝發(fā)酵茶的TCI從2001年的0.923降至2010年的0.481,之后緩慢增加,大包裝發(fā)酵茶的TCI從2001年的0.960在波動中下降至2014年的0.514(圖2),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外發(fā)酵茶依靠品牌優(yōu)勢進入中國市場,如立頓、川寧不僅成為我國消費者熟知的品牌,而且逐漸向中國茶葉生產端布局擴張。
圖2 我國茶葉出口的貿易競爭力指數
我國茶葉出口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見圖3。2001—2016年間,我國的大包裝綠茶和小包裝綠茶的RCA均高于2.5,具有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但是從時間序列來看,兩者都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小包裝綠茶的RCA由2001年的12.83降到2015年的4.22,大包裝綠茶的RCA由2001年的17.94下降到2015年的4.18,與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的結論一致。我國發(fā)酵茶RCA多數年份低于0.8,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非常弱,其中,大包裝發(fā)酵茶的RCA持續(xù)下降,2016年僅為0.48;小包裝發(fā)酵茶的RCA雖然上升,但是其數值依然很小,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依然較弱。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發(fā)酵茶出口量一直比較少,長期以來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優(yōu)勢。
圖3 我國茶葉出口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
(1)在國際市場上,綠茶仍然是我國最具競爭優(yōu)勢的茶類,但面臨著新興綠茶生產國的威脅
3項競爭力評價指標均顯示,與發(fā)酵茶相比,我國綠茶更具有競爭力。但是,細分指標的評價反映出大包裝綠茶和小包裝綠茶的競爭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波動。在世界范圍內,雖然全球綠茶進口量、進口額不斷增加,但是我國所占的份額呈下降趨勢,其中,我國綠茶出口量占全球的比重由2001年的85.0%降至2016年的68.8%,我國綠茶出口額占全球的比重由2001年的68.0%先降至2008年的51.8%,后緩慢增至2016年的59.6%。加之世界其他國家綠茶產量的迅速增加,比如,根據國際茶業(yè)委員會統(tǒng)計,印度的綠茶產量從2008年的0.913萬t增加到2016年的1.863萬t,年均增長9.32%,越南的綠茶產量2007年為7.3萬t,2016年增加到9.0萬t,年均增長2.35%。由于這些國家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隨著其產業(yè)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對我國綠茶出口的威脅將不斷加劇。
(2)我國在發(fā)酵茶市場長期不具競爭優(yōu)勢,尤其是大包裝發(fā)酵茶
我國大包裝發(fā)酵茶和小包裝發(fā)酵茶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和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均經歷了先降后升的變動過程,兩者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呈下降趨勢,小包裝發(fā)酵茶的3項競爭力指標均在2014年超過了大包裝發(fā)酵茶,這表明我國大包裝發(fā)酵茶市場競爭力在減弱,小包裝發(fā)酵茶市場競爭力在上升,但是由于其出口量所占份額非常小,因此,總體而言我國在發(fā)酵茶市場競爭力不強,尤其是大包裝發(fā)酵茶的競爭力呈下降趨勢。
當前,我國茶產業(yè)國際競爭力現狀與同時期我國整體經濟競爭力的提升極不吻合,隨著各行各業(yè)蓬勃發(fā)展,我國總出口增長較快,茶葉作為傳統(tǒng)出口商品在出口創(chuàng)匯中的比重日趨減小,這不利于我國茶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因此,提升我國茶業(yè)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不僅僅是茶產業(yè)本身的要求,更是當下推進我國茶葉產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均衡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總體上來看,發(fā)展綠茶,穩(wěn)定紅茶,提升特種茶(包含有機茶)出口,是當前穩(wěn)固和提升我國茶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發(fā)展方向。第一,優(yōu)化出口茶類結構,繼續(xù)發(fā)揮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綠茶生產和出口國的比較優(yōu)勢,增加綠茶尤其是特種綠茶的出口,穩(wěn)定傳統(tǒng)出口市場。第二,緊跟世界茶葉消費市場動態(tài),豐富茶葉出口產品種類,尋找新的增長點。比如,歐美等發(fā)達經濟體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重視,茶作為健康產品備受青睞,歐洲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逐步向高端化發(fā)展,對綠茶、花草茶以及即飲茶的消費不斷提升,同時也帶動了特種茶(含有機茶)的發(fā)展,為了迎合消費需求,Tata飲料集團將Teapigs引入到英國茶葉市場,它目前已成為英國領先的高級茶葉品牌,并在Tesco和Sainsbury's等大型零售連鎖店銷售?;ú?、烏龍茶、普洱茶和白茶等特種茶作為我國獨有的出口商品,要抓住機遇,做好宣傳推廣,積極開拓新興市場。第三,提高出口茶葉質量,增加高附加值茶葉和高檔茶出口,減少低檔茶出口,逐步提高小包裝茶葉在出口茶葉中的比重,實現茶葉出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第四,牢固樹立質量安全意識,加強行業(yè)自律,從茶葉生產、加工、包裝、儲運以及檢測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管理,認真研究出口目標市場的質量安全相關規(guī)定,突破綠色貿易壁壘,保障我國茶葉出口貿易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