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凱 王凱華 班欣欣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11)
急性腦梗死是腦血管系統(tǒng)多發(fā)病,其患者人數(shù)約占缺血性腦卒中總數(shù)50%~55%[1];該病可造成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損傷,遠期致死致殘率居高不下[2]。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并無特效手段,常規(guī)對癥干預存在癥狀控制效果不佳,遠期死亡率高等問題,無法滿足臨床需要[3]。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腦梗死臨床研究不斷深入,證實較西醫(yī)單用更加安全有效[4]。本研究以本院近年來收治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共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西醫(yī)單用和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息風平肝湯輔助治療,探討息風平肝湯輔助西藥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療效及對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0》[5]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50~75歲;腦梗死病程<72 h;GCS評分≥8分;方案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近3個月應用研究相關(guān)藥物者;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行溶栓治療者;昏迷狀態(tài)者;合并腦腫瘤、腦出血及腦外傷者;惡性腫瘤者;過敏體質(zhì)者;肝腎功能障礙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腦梗死急性期患者共140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男性4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 (62.41±7.85)歲;平均腦梗死病程(31.56±6.41) h。觀察組男性 49例,女性 21例;平均年齡(61.79±7.80)歲;平均腦梗死病程(31.98±6.45) h。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治療,包括持續(xù)氧療、降血壓、控制顱內(nèi)壓、預防感染、糾正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失衡;同時給予阿司匹林0.1 g口服,每日1次;依達拉奉0.03 g靜脈滴注,每日1次。觀察組則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息風平肝湯:牛膝30 g,赭石 20 g,牡蠣 20 g,龜甲 15 g,天冬 15 g,白芍 15 g,龍骨 15 g,玄參 15 g,麥芽8 g,川楝子8 g,炙甘草6 g。每日1劑加水300 mL煎至150 mL,早晚分服;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周。
1.4 觀察指標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計算舌質(zhì)舌體、舌苔、神情、熱象、頭暈目眩及盜汗耳鳴積分,分值越高提示證候越嚴重;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評價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5];日常生活質(zhì)量評價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評分;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chǎn)ACL7000全自動血凝儀檢測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包括血漿黏度、PT及APTT;采用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產(chǎn)AU4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包括IL-6和TNF-α。
1.5 療效標準 參考文獻[7]擬定。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70%。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分率為>40%,≤70%。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NIHSS評分和ADL評分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ADL評分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凝血功能指標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 間 舌質(zhì)舌體 舌苔 神情 熱象 頭暈目眩 盜汗耳鳴觀察組 治療前(n=70)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4.25±1.08 4.00±0.96 4.01±0.87 0.82±0.19*△ 0.96±0.21*△ 0.95±0.18*△4.19±1.05 3.85±0.93 4.09±0.92 4.11±0.80 0.90±0.16*△4.03±0.83 3.70±0.89 3.67±0.74 0.85±0.18*△ 0.83±0.16*△3.77±0.92 3.80±0.81(n=70)治療后1.35±0.45*1.43±0.38*1.42±0.39*1.58±0.34*1.48±0.36*1.46±0.3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NIHSS評分和ADL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NIHSS評分和ADL評分比較(分,±s)
組 別 時間 NIHSS評分 ADL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7.69±0.87 23.80±4.51(n=70) 治療后 7 d 5.30±0.57*△ 42.91±8.65*△治療后 14 d 4.11±0.37*△ 59.90±10.79*△對照組 治療前 7.82±0.92 23.47±4.46(n=70) 治療后 7 d 6.02±0.70* 30.54±6.84*治療后 14 d 4.97±0.58* 44.69±8.01*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組 別 時 間 APTT(s)血漿黏度(mPa·s) PT(U/mL)觀察組 治療前 25.96±2.64(n=70) 治療后 36.31±4.01*△對照組 治療前 25.82±2.60 2.15±0.67 11.86±2.00 1.53±0.40*△ 15.10±2.70*△2.11±0.63 11.78±1.98(n=70) 治療后 28.46±3.29*1.86±0.51* 13.53±2.32*
2.5 兩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水平比較 見表5。兩組治療后IL-6和TNF-α水平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水平比較(ng/L,±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IL-6和TNF-α水平比較(ng/L,±s)
組 別 時 間 IL-6 TNF-α觀察組 治療前 44.67±9.19 31.29±7.40(n=70) 治療后 10.19±2.04*△ 13.02±2.89*△對照組 治療前 44.31±9.13 30.75±7.34(n=70) 治療后 18.56±3.59* 21.17±4.67*
急性腦梗死是一類因局部動脈供血不足而導致神經(jīng)組織缺氧缺血、水腫甚至壞死的神經(jīng)內(nèi)科急重癥;該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病情復雜及致死致殘率高等特點。流行病學報道,世界范圍內(nèi)其死亡率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癥[7]。大部分學者認為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異??杉又厝毖阅X血管疾病病情[8]。已有研究顯示,IL-6能夠誘導磷脂酶合成分泌,經(jīng)花生四烯酸途徑形成氧自由基,刺激溶酶體釋放,進而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狀態(tài);其水平與腦梗死范圍和神經(jīng)功能損傷程度呈明顯正相關(guān)[9];TNF-α屬于多效性炎性細胞因子,能夠通過對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應答調(diào)節(jié),干擾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活性,導致機體凝血亢進和血栓形成,而由此形成神經(jīng)毒性介質(zhì)被認為是腦組織缺血缺氧損傷關(guān)鍵機制所在[10-11]。
中醫(yī)學將腦梗死急性期歸于“中風”范疇,《素問》云“甘肥膏粱乃發(fā)為偏枯、痿厥及氣滿”[12]。而《素問》則曰“卒中乃肝陽上擾,氣升火升,痰濁挾胸,壅阻氣道,以致蒙蔽靈竅。古代方家認為“中風”基本病機為陰虛燥熱,在此基礎(chǔ)上因情志內(nèi)傷、飲食不節(jié)致陰虛難以制陽,肝陽化風而發(fā)為中風[13]。故中醫(yī)對于腦梗死急性期當以平肝息風,滋陰潛陽為主。本研究所用熄風平肝湯組分中,牛膝滋陰補腎,赭石息風平肝,牡蠣潛陽降逆,龜甲養(yǎng)血滋陰,天冬養(yǎng)陰清熱,白芍養(yǎng)血柔肝,龍骨斂汗固精,玄參滋陰涼血,麥芽清肝抑陽,川楝子疏肝行氣,而炙甘草則調(diào)和諸藥以共奏息風邪、平肝陽及養(yǎng)陰精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牛膝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纖維蛋白溶解及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狀態(tài)[14];龍骨能夠顯著擴張微動脈、增加血流速度及拮抗血小板聚集[15];同時龜甲具有保護紅細胞變形性,維持血漿TXB2和6-Keto-PGF1α水平動態(tài)平衡及降低血栓形成風險等多方面作用[16]。
本觀察結(jié)果中,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和ADL評分改善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中藥方劑輔助用于腦梗死急性期治療在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神經(jīng)功能修復及生活質(zhì)量改善方面具有優(yōu)勢。觀察組治療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前;同時觀察組治療后IL-6和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前,表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治療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指標,下調(diào)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筆者認為這可能是該方案具有更佳總體療效重要機制所在。
綜上所述,息風平肝湯輔助西藥治療腦梗死急性期可有效控制病情進展,促進受損神經(jīng)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質(zhì)量,改善凝血功能,并有助于降低IL-6和TNF-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