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目的研究住院重癥患者氣管切開后下呼吸道感染情況。方法選擇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行氣管切開的住院重癥患者200例,對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況進行比較,并培養(yǎng)和鑒定下呼吸道分泌物。結果下呼吸道感染率高達55.50:呼吸科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神經外科和其他科室感染率,革蘭陰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結論住院重癥患者將氣管切開后引發(fā)下呼吸道感染的幾率非常大。
[關鍵詞]住院重癥患者;氣管切開;下呼吸道;感染情況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41.02
住院重癥患者本身存在較多的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再加上較多的侵入性操作,是醫(y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下呼吸道感染便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現(xiàn)階段,隨著光譜抗菌藥的廣泛應用和有創(chuàng)性檢查、治療的日益增多,致使重癥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幾率不斷攀升,從而極大的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和提高了病死率,為有效的對住院重癥患者感染情況的有效控制與預防,現(xiàn)選取200例患者為分析對象,具體情況探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住院重癥患者200例,男132例、女68例,均進行氣管切開術治療。年齡33~69歲,平均年齡為(48.77±5.65)歲;病程6~18個月,平均病程(10.42±4.14)個月;86例患者入住IcU病房的時間超過15天,114例不足15天;125例患者吸入霧氣,75例沒有;136例患者的氣道開放時間在14天以內,64例超過14天;手術時機:早期有42例、主動:102例、被動:56例。
納入標準:預期生存期超過8個月;病情相對穩(wěn)定,各種實踐項目均能夠完成;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院前,沒有服用任何相關的抗菌或抗炎藥物,不存在呼吸道感染;患者語言功能正常,可以正常交流,不伴有精神疾病。
1.2感染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根據《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中國的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
第一,氣管切開48小時后進行胸部x線片發(fā)現(xiàn)肺部陰影逐漸增大;第二,發(fā)熱;呼吸道分泌物較之前相比明顯增加,出現(xiàn)膿性痰;第四,支氣管分泌物經培養(yǎng),結果為陽性,代表病原菌出現(xiàn);第五,白細胞計數(shù)在10×109/L以上;第六,肺部出現(xiàn)濕性啰音或實變特征明顯。
1.3方法
于氣管切開前采集患者頸部皮膚標本,切開后第l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分別采集口腔、切口處、咽部分泌物、下呼吸道痰液,病房空氣、物表、吸引器引流管、呼吸機管道接口處、呼吸機濕化瓶、氣管切開套管內及護理人員手部標本。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進行常規(guī)細菌分離鑒定。
1.4評價指標
對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況進行客觀分析,將全部患者的分泌物采集起來進行科學的培養(yǎng)和鑒定,并對病原菌的分布進行統(tǒng)計。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疾患者的感染分布
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率為55.50%(111/200),其中神經外科感染率為33.33%(37/111),呼吸科感染率為42.34%(47/111),其他科室感染率為24.32%(27/1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2.2病原菌分布
在111例感染的送檢標本中,將檢出病原菌163株,其中54.60%(89/163)為革蘭陰性菌、36.81%(60/163)為革蘭陽性菌、8.59%(14/163)為真菌,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氣管切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對于重癥患者來說,是一項在治療和恢復過程中重要的手術操作?,F(xiàn)階段,國內外學者均肯定了氣管切開對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和協(xié)助呼吸的效果。然而,氣管切開后,患者部分或者全部呼吸道、氣道會在外部環(huán)境暴露,再加上重癥監(jiān)護室存在較多的病原菌,致使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相應的便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與恢復,同時病原菌在繁殖增生致使患者遷延不愈,延緩痊愈的時間,致使生命質量嚴重降低。在本次研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為55.50%,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呼吸科、其次是神經外科,其他科室感染率最低;在111例送檢標本中共出163病原菌,主要是革蘭陰性菌、其次才是革蘭陽性菌和真菌。
綜上所述,住院重癥患者將切開氣管后極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不利于患者治療與痊愈,為此在治療或恢復期間,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滅菌活動。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