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家鄉(xiāng)的機場出發(fā)時,天氣很好,心情也很愉快,心中憧憬著北京的天氣,清華的風物。飛機沖上平流層,思緒也如機翼下的朵朵白云翻滾。
關鍵詞:清華;研修;鄉(xiāng)村教育
來到北京后,貴州的層層山脈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在平原之上,古樸的城樓和現代的高樓遙相呼應,這是來自首都的呼喚,一座讓人神往的城市,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可曾想過北京能有今天的繁華與活力,這座城市承載了多少人的青春與夢想,真是一座讓人流連忘返的城市。
在驅車前往清華的路上,一路上由農田轉向為城市的繁華,天晴朗著,卻缺少貴州的藍色氣質,隨著距離清華的距離越來越近,本人的心情愈發(fā)激動、期待之心難以言表。在到達清華后,由衷的感慨道:哇,清華的校園真大!校門前,莊嚴而典雅的石碑上刻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是梁啟超先生引用《周易》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激勵清華學子,要做個君子,像天體一樣運行不息,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什么東西不能包容,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清華的校訓。清華以紫荊為?;?,校旗紫白兩色,紫色有紅藍兩色混合而成,紅色是火焰,是中國的國色;藍色是海水,是西方的象征,紅藍相融蘊含中西文化的匯通,也是清華歷史與文化的特征。清華大學二校門位于清華路,是清華園中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是清華的象征,是一座古典優(yōu)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門額上刻著由晚清軍機大臣那桐題寫的“清華園”三個字。水木清華被稱作清華的園中之園,常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比,是學生晨讀和休息的好去處。朱自清先生曾在此寫出《荷塘月色》,雖已結冰,我們仍神往著那一片安寧靜謐的月色,仍依稀可感夏至之時那滿塘盛開的裊娜粉荷,“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
學習的第一天,在創(chuàng)新大廈308教室,清華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教育管理培訓部項目主任黃蕾老師,駕輕就熟地在短短時間里,就引領著我們完成了開學典禮、學員就位、相互認識、值日任務、組員分工、班委組建、學習要求等一系列看似雜亂無章的事務,讓我們一下子領略到清華“行勝于言”的校風。
校史館、校園的文化體驗,體現了清華大學的人文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同學們爭先恐后的一組組照片,滿滿的,全是跳出大山的那份驚奇和期望。
北師大教育學部班建武博士為我們開啟第一堂課,此課可謂旁征博引,縱橫開闊,引導著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道德認知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讓我們明了行知合一和集體的自我教育力量,明了當前快速轉型的社會背景下中小學德育面臨的困境和出路。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室友和我一直討論的田彩鳳老師講課的主題。
70的劉茗老師諄諄叮囑我們,作為基層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時,要記?。合蜃匀豢茖W要寬度,向哲學要高度,想史學要深度?!皩W習——實踐——反思——再實踐”是成為一名教師的途徑。
談及課堂教學基本功,71歲的扈之霖老師要求我們牢牢記住“模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再強調,“去中國化”很危險——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新。
吳亞濱老師強調:世上本無妖,如有妖,此乃你心魔,教育是個嚴肅的話題。在大師的引領下,我們知道應該學會化青色為濃郁,讓自己的課堂“相生、相宜、相得益彰”;懂得了“學習是基于合作的沖刺和挑戰(zhàn),是從既知世界出發(fā),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已有經驗和能力,形成新的能力和經驗的挑戰(zhàn)”;了解了基于成人學習基本原理的教學過程八步法;也用心地體味了音樂經典與時代精神;知曉了傳統(tǒng)文化如何影響人格的養(yǎng)成;更深刻地領悟了人性的善與惡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和國之四維;在歡聲笑語中,明白了語言藝術表達對教師的重要性。
不知不覺,我的清華研修時間已然結束。冬天的北京,干冷;我們學習的勁頭,十足。
是的,教師要學會壓力的心里調適,形成教育家型教師的五觀——發(fā)展觀、教材觀、教師觀、課堂觀、學生觀;理解卓越源自不斷地超越;學習成人成事成群的領導科學與藝術;知曉立德樹人大背景下的核心素養(yǎng);運用哲學的智慧與工作方法,把握好教與學的緣分;建設好自己的工作室,把經歷變?yōu)榻浀洹?/p>
乘十九大的東風,我到清華研修,跳出大山看大山,跳出鄉(xiāng)村教育看鄉(xiāng)村教育,我相信,理念的升華,是我心靈涅槃的洗禮。隨著飛機的緩緩降落,行駛在鄉(xiāng)村教育大路上的我,腳步邁得一步比一步堅實。
作者簡介:
吳勇,貴州省畢節(jié)市,貴州省畢節(jié)市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