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齊
摘 要:課堂教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語言是交際和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優(yōu)秀語文教師會注重語言的課堂的有效運用,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和審美性原則,以藝術性的教學語言,感染熏陶學生,培養(yǎng)語文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堂語言;語文教學;運用;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一、課堂語言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物”,事物,事理,是指語文課堂的具體教學內(nèi)容。教師講課應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nèi)容,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二、課堂教學要言之有德,文境兼美
“德”,道德,是指教師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言之有德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同時,把滲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乳交融地闡發(fā)出來,并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把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因為初中學生模仿性強,課堂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境兼美,起到對學生的熏陶。
三、課堂語言要言之有理,引導感悟
“理”,道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有理,論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四、課堂語言要言之有序,條理清晰
“序”,秩序,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弄清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部分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那些可以不講,哪些問題應該貫穿課程始終,如何結尾。這樣在“序”上多下點功夫,教學思路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一個話題,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描述,要求詳盡而又條例清晰。
五、課堂語言要言之有啟,探究反思
“啟”,啟發(fā)、啟迪,是指語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迪。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nèi)動力,引導學生質(zhì)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渴望,使他們?nèi)跁炌ǖ恼莆罩R并發(fā)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
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fā)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學習新方法,完成新任務,形成新能力。
六、課堂語言要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趣”,趣味、興趣,是指語文教學要有興趣、對語文學習有興趣,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guī)范、鮮明、洗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游戲、佳聯(lián)、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shù)胤窖?、群眾口語、歇后語、古語詞、外來語、術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diào)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七、課堂語言要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情”,感情,真情,是指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地情感。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激情為手段,以真情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激生情,啟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理處在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駱小蘭.教師語言的藝術[J].文教資料,2005.3.
[2]潘明虎.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新課程(中學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