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改正
“十二度圓皆好看,就中圓極在中秋?!辨?zhèn)江人認為,一年之中,中秋之夜的景色最為美麗,月圓如鏡,月色皎潔,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為此,杜牧、蘇東坡、王安石、許乃釗、鮑皋、陳金波等歷代文人墨客、詩人詞家留下了大量吟誦鎮(zhèn)江中秋明月的詩章,也為鎮(zhèn)江中秋的特色食俗增添了色彩。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辨?zhèn)江中秋食俗,首先是吃月餅,由主婦將月餅切開,每人各得一份,孕婦雙份,不得遺漏,以此祝福全家團圓幸福?!霸嘛灐币辉~的來歷,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余》才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鼻宕朗臣以对凇峨S園食單》中,記載了月餅的制作方法。
昔日,鎮(zhèn)江較有名氣的茶食店有十多家,如城里大市口的“爵祿”、五條街的“春生和”、南門大街的“廣福齋”,城外大西路及銀山門附近的“采芝齋” “稻香村” “福祿全”“太平村” “一品香”和“天祿”等等,各店皆前店后廠,制作的月餅十分精細,餅皮酥松、色澤美觀、油重不膩,花色品種蔚然大觀,有葷有素、有咸有甜,如火腿、五仁、椒鹽、鮮肉、蝦仁、豆沙、蓮蓉、干菜、水晶百果、松子棗泥、清水玫瑰、豬油夾沙等等。鎮(zhèn)江人愛吃蘇式素五仁月餅,因此購買者較多。所謂“素五仁”,就是月餅全用素油制作,餡心中有杏子仁、松子仁、蓮子仁、瓜子仁、核桃仁,意為“仁厚和睦”。
蘇式月餅的包裝,往往在底部襯有一張小紙,其中還有一個傳奇故事。相傳元朝時,元軍頭目對鎮(zhèn)江漢民族進行殘酷壓迫,為了防止?jié)h民反抗,規(guī)定每十五戶人合用一把菜刀。元朝末年,張士誠江東起義,其謀士聯(lián)絡鎮(zhèn)江義軍共同舉事。他利用鎮(zhèn)江人中秋節(jié)吃蘇式月餅的習俗,在每只月餅下藏一小紙條,上面寫著:“吃月餅,殺韃子”, 用以聯(lián)絡起義的義軍及群眾。后來,月餅底部襯一張小紙的做法一直沿續(xù)至今。
舊時中秋佳節(jié),鎮(zhèn)江的家家戶戶還要品嘗芋艿。芋艿,俗稱“芋頭子”。人們大都將芋艿洗凈煮熟,剝皮蘸糖吃;或芋艿配菜,如芋艿燒肉,芋艿燒豆腐等。因芋艿是球莖繁殖,成熟時新生的芋頭子團團圍在周圍,既有團圓之意,更寓意子孫繁多。
鎮(zhèn)江中秋還有一個食俗,比較奇特,就是無論各家各戶,還是大人小孩,必須食用“爛面燒餅”,東鄉(xiāng)丹徒、丁崗、大港、姚橋一帶此風尤盛。爛面燒餅,俗稱“團圓餅”,因為餅狀似圓月,祈求月圓人亦圓的愿望。農家做的爛面燒餅, 外形渾圓,金黃油亮,皮薄餡多,香氣四溢,入口綿軟,滋味獨特。蘇東坡嘗過爛面燒餅后寫下了“此餅送與蟠桃會,神仙取餅不取桃” 的詩句。傳說,明太祖朱元璋乞討度日時,吃過鎮(zhèn)江美味的爛面燒餅,當皇帝后還念念不忘,想吃爛面燒餅。一日御膳早餐正在吃此物,剛咬一口,大臣劉伯溫求見。他恐怕被看出來連忙用碗扣上。問劉是何物,劉伯溫心里有底,就說道:“半似日兮半似月,剛被金龍咬一缺?!本枷嘁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南巡鎮(zhèn)江時也嘗了東鄉(xiāng)的爛面燒餅,回京城后想吃,曾派御廚專程來學做爛面燒餅。
今年中秋剛過,不知您吃的月餅是什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