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是必修課程之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進行了相應調整。但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仍存在盲區(qū)和不足。本文試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借助深度教學路徑,剖析其內涵,講述其教學策略以及實施反饋的結果,以期探討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深度教學;作用;策略
【作者簡介】朱永芳,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南行中學。
一、目前初中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目前初中教學現狀的了解分析,可以知道中學學科課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端和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發(fā)現主要存在兩大問題。
1.課堂偏離原點。課堂原點,即指導課堂理論教學以及指導課堂實踐的依據和方向。在初中教學中,教學的功利性以及非理性往往會使課堂教學偏離原點。具體表現為:(1)只進行學科的表面知識教學,鮮少抓住學科蘊含的本質,教學偏離學科本質。(2)只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和訓練,鮮少培養(yǎng)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教學偏離學習本質。(3)只對學生進行單項灌輸,鮮少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教學偏離傳道授業(yè)本質。(4)只追求教學任務的完成,鮮少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偏離學生需求。
2.教學缺乏深度。偏離原點的課堂,教學往往也缺乏深度,具體表現為:(1)教學意義缺乏。目前普遍存在的“有用之教”,只重功利,忽略學生需求,很難進行令學生滿意的教學,難以帶領學生追尋獲得知識的意義。(2)教學目標膚淺。不少課堂只對學科的表面知識進行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引導,難以促進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3)過程評價缺失。很多教學只追求結果的實效性,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沒有重視教學過程的評價。
二、深度教學的內涵
深度教學即要求教師在以教材知識的內在結構為基礎的前提下,對教學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完整的認識,從而帶領學生從簡單的符號學習向深層次的意義理解跨越。深度教學并不是表面含義上對教學知識量以及教學知識難度進行無限度的增加,也不是對知識的表面教學和機械訓練,而是教師深入學科教材內容本質,走進學生心靈,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道路上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樣態(tài)。
三、深度教學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在深度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去理解學習教材中的深層含義,明白英語之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集體學習,既幫助學生拓寬了學習英語的思維,也幫助了學生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
其次,在英語的深度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要領的把握,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懂得學習英語的方法,從而進行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
再次,初中英語教學進行深度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相較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初中英語深度教學,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階梯式培養(yǎng),讓學生知識逐步豐富起來,理解能力得到一步步加強。無論是對學生的聽力還是口語,還是閱讀與表達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深度教學策略
1.反思式教學,深入學科本質。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有一重要的理念,即教教材不如用教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材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載體,也是教師指導學生把握英語學科本質的抓手。但是,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決不能唯教材,而應該深入學科教學本質進行反思性教學,引導學生在認識教學知識的產生、事物本質、學習方法、知識利用等方面獲得更深層次的體悟。具體而微的做法,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問題情境與學生已有認知產生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反思,對自己的認知結構進行不斷的重組以及優(yōu)化,獲得新的認知平衡,真正達到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上閱讀課或是對話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見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進行閱讀和模仿之后,他們會有一定的語言輸入,然后重新理順結構,排列詞組,以期表達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經常借用課文或對話中的原句,甚至還會犯一些語法錯誤,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把書上的語言融為了自己的語言。這個內化的過程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考驗了學生的記憶,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嘗試著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組織句子,而非簡單地朗讀或背誦,使消極的語言接受轉變成主動的輸出,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深入了英語學科本質。
2.對話式教學,直擊學生心靈。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單項傳輸,而是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交流和啟發(fā)。只有直擊心靈的,才是真正被接受的!在英語深度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進行問題討論、角色扮演、以及成果分享等對話式教學。當然,問題情境要具有一定的煽動性,要能夠引起學生情感與心靈的共鳴,方能更大程度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行英語學習的思維拓展自然會水到渠成。
例如,在教授pollution這個詞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最近幾年北京霧霾方面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嚴重的霧霾場面,他們就會自覺產生討論有關環(huán)境方面的話題,如“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通過對學生視覺上產生的震撼,他們就會自然引發(fā)討論:How does the haze happen? What can we do with the haze? 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the haze happen again? 通過以上問題的激烈討論,會得出很多保護環(huán)境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就會關注自己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進而會對保護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3.階梯式教學,提升學生能力。學習的本質就是進行持續(xù)的建構。實施英語深度教學,需要促進學生持續(xù)建構的能力,階梯式教學是一個重要路徑。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思路:(1)從經驗到概念再到方法以及思想,最后到達價值水平的教學。(2)感性認識向悟性認識的跨越,即由感性知識到理性認識在到悟性認識的進步的教學過程。(3)學生由獨立學習,到合作學習再到集體學習,最后進行挑戰(zhàn)學習的,促進學生由獨立學習到挑戰(zhàn)學習的進步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教學。教師針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以追問的方式促進學生探究,以交流的形式促進學生理解,用實踐來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以促進學生能夠進行階梯性的學習,進行教學內容由簡到難的教學。教師可以用階梯式教學來組織英語聽說讀寫等各種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在上英語寫作課時,可以利用階梯式教學。首先帶領學生讀懂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在學生理解文字信息和題目要求和提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英語寫一篇文理通順、語言準確、意思連貫的英語短文。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以利用階梯式教學讓學生克服寫作恐懼的心理,讓他們在英語寫作中產生自信,從怕寫最終跨越到樂寫。
4.理解性教學,深化學生認知。理解既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問題解決的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理解能夠促進學生的品性,也能對學生進行知識意義的建構,深度教學引起對學生的理解性教學。根據理解的基本邏輯,理解性教學可以大概分為前理解、合作理解以及自我理解的三個過程。針對促進學生的前理解,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進行嘗試性理解。然后在合作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對英語學科教學的本質和深層含義進行理解。最后進行自我理解,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引導中自我體驗,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有些獨特的見解。教師引導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收獲體驗,幫助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再次回歸現象,體會深層次含義。
五、結語
隨著深度教學應用到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進行深度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運用能力都帶來了希望。在深度教學的進行下,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以及其關鍵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質,可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以此來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06).
[2]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