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襴紋樣研究

2018-10-19 01:39
藝術設計研究 2018年3期
關鍵詞:瓔珞紋樣佛教

華 強 華 沙

1979年常州武進橫山橋鎮(zhèn)發(fā)掘的明代中期王洛家族墓,共計出土文物157件,其中紡織品80余件,包括部分殘片,其紡織品種類之多、織造工藝之精、圖案紋飾之豐富,實屬罕見,是研究明代紡織品紋樣難得的實物資料。尤其獨特的是婦女裙襕(圖2~8摹繪圖)上的紋樣,全部用金線織成,有些紋樣從沒見過。(原圖見1,鑒于圖片數(shù)量的限制,原圖不能一一呈現(xiàn))

裙襕是明代婦女馬面裙上橫向的裝飾帶,裙襕飾帶一般有兩條,一條在裙子的膝部,叫膝襕,一條在裙子的底邊,叫底襕或邊襕,兩條裙襕寬窄不等,裙襕上的紋樣多用彩線或金線織成,用金線織成的裙襕也叫金襕。裙襕紋樣內(nèi)容豐富,有人物、動物、花卉、燈籠紋、雜寶紋、鳳紋等。王洛家族墓出土的裙襕紋樣大多是以一些佛八寶紋、羽葆和未知紋樣為主體,間飾雜寶紋、梅花及各種圓點、圓圈、橢圓形和螺旋形組合而成,呈二方連續(xù)排列,紋樣造型獨特神秘。為什么裝飾各種不同的圓點、圓圈?是什么意思?圖10中的圖形到底的是什么?有人認為是幡狀紋,①這個紋樣的名稱、來歷、用途及含義是什么?查閱 《中國紋樣詞典》《中國紋樣史》《中國紋樣全集》《中國紋樣大系》等有關紋樣研究的文獻資料,都沒有收錄與研究,僅見高春明在《錦繡文章——中國傳統(tǒng)織繡紋樣》一書中收錄一幅類似紋樣,沒有注明紋樣的出處,無法得知紋樣裝飾在衣服的什么地方,僅有名稱:明·宗教紋緞,也沒有文字解釋。②圖9看來明代這類裙襕紋樣在中國傳統(tǒng)紋樣研究中是一個空白。這些裙襕紋樣都與宗教有關系嗎?紋樣中的圓圈、圓點及圖10中的圖形到底叫什么?如何而來?有什么用途及含義?有必要弄明白。紋樣中的佛八寶紋中的法輪、法螺、寶幢、寶傘、雙魚、寶瓶、寶花、盤長以及古錢、銀錠、雙角等雜寶紋較為常見,并不難理解。本文主要對圖10中的紋樣、羽葆及各種圓點、圓圈、螺旋形等圖形的來歷、用途以及這些紋樣的組合所表達的意義進行辨識、分析和解讀。

一、是“鈴鐸”還是“幡狀紋”

武進明代王洛家族墓的發(fā)掘簡報把這些裙襕紋樣中的圖案(圖10)說成是幡狀紋,沒有說明理由?!搬罴y”一詞最早就出現(xiàn)在《東南文化》1999年第2期的《武進明代王洛家族墓》一文中。后又見陳梓生《略談劉華墓出土的孔雀藍釉瓶》一文中也提到幡狀紋,沒附圖,也沒有任何解釋。③在王洛家族墓的發(fā)掘簡報之前的所有文獻,都沒有見過幡狀紋這個名稱,《中國紋樣詞典》 《中國紋樣大系》等文獻中既沒有幡狀紋也沒有圖10中的紋樣的圖例及條目的收錄。那么圖10中的紋樣到底是什么?這類圖形在永樂宮壁畫中,明代寶寧寺水陸畫中、明代緙金燈籠紋上(圖11)及明嘉靖青花瓔珞紋直口瓶中都曾見過,這個紋樣應是鈴鐸而不是幡狀紋,鈴鐸在古代中國和印度都有。

圖1:裙襕紋原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鳳穿牡丹蓮花織金殘片)

圖2:裙襕紋之一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如意云緞織金襕折裥單裙)

圖3:裙襕紋之二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折枝雜花綾折裥單裙)

圖4:裙襕紋之三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鳳穿牡丹蓮花織金殘片)

“鈴鐸”,《說文解字》:“鐸,大鈴也。”④是古代的一種響器、樂器,是用金、銅、鐵等金屬所造,呈鐘形,以功用的不同,又有“手鐸”、“木鐸”、“金鐸”、“寶鐸”、“寶鈴”、“風鐸”、“檐鐸”等不同叫法。普遍認為鈴鐸最早產(chǎn)生在印度,其實是錯誤的,鈴鐸在中國出現(xiàn)遠比印度要早。大約夏商時期就有鈴鐸出現(xiàn)。銅質(zhì),形如鐃、鉦,體腔內(nèi)有舌可搖擊發(fā)聲,舌分銅制與木制兩種,銅舌為金鐸,木舌為木鐸?!吨芏Y·天官·小宰》:“徇以木鐸?!睗h代鄭玄注:“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眾,使明聽也。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雹菁葱颊谭顣r使用木鐸,打仗時則使用金鐸?!稌へ氛鳌氛f:“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于路?!雹掊偃耍枪糯弁跖沙鋈チ私饷袂?、宣讀政令的官員。木鐸在周朝還是采詩工具,采詩官搖木鐸到民間采集歌謠,采詩是統(tǒng)治者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班固 《漢書·食貨志》載:“孟春三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雹摺对娊?jīng)》中的許多詩就是當時采詩的樂官根據(jù)采集的民間歌謠整理匯集的。木鐸在春秋時期也比喻宣揚教化的圣人,如《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雹嗍钦f天下無道失序很長時間了,上天讓孔子出來做導師,教化、引領眾生。

圖5:裙襕紋之四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織金殘片)

圖6:裙襕紋之五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如意云緞織金襕折裥單裙)

圖7:裙襕紋之六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雜寶折枝牡丹花綾織金襕折裥單裙)

圖8:裙襕紋之七 摹繪圖(采自王洛家族墓出土鳳舞山花緞織金襕單裙)

在印度的佛教經(jīng)典中也經(jīng)常提到鈴鐸,多稱寶鈴、寶鐸。《法華經(jīng)》見寶塔品第十一:“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shù)幢幡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⑨經(jīng)典中所說的“寶鈴萬億而懸其上”的寶鈴,就是明代寶寧寺水陸畫中菩薩寶座及頭頂寶蓋上的鈴鐸綴掛。鈴鐸在佛教的寓意有驚覺、歡喜、說法三義,主要是在引魂、禮懺和指揮唱贊念誦、莊嚴韻調(diào)時用。除了用手振擊的 “手鐸”外,還有用在佛塔、寺廟屋檐上的鈴鐸,稱為“風鈴”、“風鐸”或“檐鐸”,象征佛音清雅、吉祥,以“風鐸”為伴,可以獲得智慧,也有祈福、辟邪的寓意。從佛教經(jīng)典的記載看,“鈴鐸”在印度是佛教用品,其功用和含義與中國不同,隨著佛教的傳入,鈴鐸在中國的功用與寓意更加豐富。鑒于鈴鐸所具有的豐富含義,我們不能簡單的說鈴鐸與宗教有關或無關,關鍵看鈴鐸用在什么地方。

我們再來考察幡的功用、形態(tài)與含義。幡是用竹竿等挑起來直掛的長條形旗子,一般是平面的,是由三角形的幡頭、長條形的幡身、幡身兩側(cè)的幡手和幡下面的幡足四部分構成,佛教、道教都用幡。幡有不同材質(zhì)、顏色和用途,幡在佛教中是用于供奉和裝飾佛、菩薩像的莊嚴神圣之物,象征佛、菩薩之威德,被視為佛教中莊嚴的法具之一。⑩經(jīng)常用于寺廟中的法事活動。用于裝飾寺廟、佛像、道場的有堂幡、高座幡、天蓋幡、庭幡等。佛經(jīng)中稱,造幡供養(yǎng)不僅能降魔得福,而且可延壽并遠離苦難。在道教中幡也是供養(yǎng)天尊、莊嚴道場的莊嚴具,“結(jié)幡”就是道家做消災請神法事的重要儀式。還有用于為死者引魂去安息之地的招魂幡、渡亡幡等(圖12)。

通過對鈴鐸與幡的形狀、功用寓意的比較分析,可以斷定圖10的紋樣是鈴鐸。再者幡也有為亡者招魂的含義,古人不可能將幡作為紋樣用在燈籠紋、瓔珞紋中,更不可能裝飾在活人的衣裙上。

圖9:明·宗教紋緞,圖片采自高春明著《錦繡文章——中國傳統(tǒng)織繡紋樣》

圖10: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襕上剪切的各種不同的鈴鐸造型 摹繪圖

圖11:明代緙金燈籠紋

圖12:幡的造型

二、“羽葆”的來歷與功用

圖13的紋樣是羽葆,《中國紋樣詞典》《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等文獻同樣也沒有收入羽葆條目。在《禮記》《漢書》《晉書》等文獻中均有關于羽葆記載,漢畫像石刻伐鼓中、明嘉靖青花瓔珞紋直口瓶中都有羽葆的形象,羽葆產(chǎn)生于中國本土,與宗教沒有關系。

“羽葆”,孔穎達《禮記·雜記》疏:“羽葆者,以鳥羽注于柄頭如蓋,謂之羽葆。葆謂蓋也。”[11]具體用途有兩種解釋:一、古時葬禮儀仗的一種?!抖Y記·喪大記》:“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12]又孔穎達《禮記·雜記》疏:“匠人主宮室,故執(zhí)蓋物御柩。謂執(zhí)羽葆居柩前,御行於道,示指揮柩於路,為進止之節(jié)也。”[13]元陶宗儀《輟耕錄·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為也?!盵14]二、帝王儀仗中以鳥羽聯(lián)綴為飾的華蓋,亦泛指鹵簿(古代指帝王或王宮貴族、大臣外出時前后護衛(wèi)的儀仗隊)或作為天子的代稱。《漢書韓延壽傳》:“建幢棨,植羽葆?!鳖亷煿抛ⅲ骸坝疠?,聚翟尾為之,亦今纛之類也?!盵15]又據(jù)《晉書·石季龍記載下》:“因而游獵,乘大輅,羽葆,華蓋,建天子旌旗?!盵16]

以后羽葆也用于樂器、室內(nèi)、帳等的裝飾。在漢畫像石中能看到以環(huán)、珩和羽葆等物組成的室內(nèi)裝飾,漢畫像石就有用羽葆裝飾的鼓架圖?!霸谀媳背瘯r期的幄帳的上部四角或垂有羽葆流蘇等物?!盵17]唐代也有用羽葆裝飾的樂器,“陳旸《樂書》卷一百四十:熊羆鼓,其形制小而有架,具羽葆流蘇之飾,唐《樂圖》所傳羽葆部熊羆十二案用之。唐代懸掛樂器的樂架上,懸掛有羽葆,裝飾有五彩流蘇,流蘇間插入鳥羽?!盵18]由上可知,羽葆是用于儀仗、車蓋、棺、幢、旗、帳、鼓架等的裝飾,在早期不僅是裝飾也是倫理等級的標志,以后僅有裝飾意義,始終與宗教沒有關系。在佛教、道教中的瓔珞裝飾中,也沒有羽葆,只是到了明代才出現(xiàn)在的服飾和裝飾瓷器的瓔珞紋中,是明代瓔珞紋的一種綴掛(圖14) 。

圖13: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襕上剪切的各種不同的羽葆造型 摹繪圖

圖14:明嘉靖青花瓔珞紋直口瓶中的鈴鐸和羽葆綴掛

鈴鐸、羽葆紋在裝飾紋樣中并不多見,從裝飾瓷器的瓔珞紋及燈籠紋上鈴鐸、羽葆的造型看,造型較單一,缺少變化和藝術性,因而被紋樣研究者所忽略,以至于《中國紋樣詞典》 《中國紋樣史》 《中國紋樣全集》 《中國紋樣大系》等文獻資料都沒有收入。而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襕上的鈴鐸、羽葆紋已不是瓔珞紋、燈籠紋的一種綴掛,而是作為獨立的主體紋樣存在的,每個裙襕上的鈴鐸、羽葆紋的造型都不一樣,可謂變化多樣,豐富多彩,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三、紋樣中神秘的圓點、圓圈源自瓔珞

瓔珞原為古代印度菩薩及貴族身上的華貴裝飾。是用絲線將珍珠、寶石和各種金銀或花編串成環(huán)形、多層次的飾品,裝飾在頭、頸、胸、腰或小腿等部位?!胺鸾剔饤壥郎系臉s華富貴,因此,佛和羅漢等出家人是不佩戴瓔珞、花環(huán)等物飾的。只有菩薩級人物,除了現(xiàn)比丘形的如某些地藏菩薩等之外,正規(guī)的菩薩形象全都佩戴各種各樣的瓔珞華鬘,并可以接受這種饋贈。”[19]如《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載“無盡意佛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唇忸i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瘯r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癄枙r,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盵20]瓔珞隨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后,也出現(xiàn)在道教中,道教中的王母、玉女、女神、力士畫像的頭上及全身也用瓔珞裝飾,珠光寶氣,用以烘托身份地位的尊貴,因而瓔珞紋樣在中國包含有佛教和道教兩種文化的元素。我們在菩薩的畫像、永樂宮壁畫的人物畫像上都能看到瓔珞裝飾。

到明代,瓔珞紋不僅裝飾佛、道人物,也用于裝飾瓷器,并在紋樣中添加了羽葆、梅花、古錢、銀錠、梅花、玉磬、方勝、寶書、如意云頭等中國元素,已淡化了宗教含義,成為一種唯美的世俗性的裝飾。明中晚期的瓷器用瓔珞紋裝飾非常流行,尤以嘉靖朝最盛(圖14)。

我們通過對瓔珞的考證研究,并與明代青花瓷上的瓔珞紋圖像的比對分析,可以看出王洛家族墓出土裙襕上的神秘的圓點、圓圈與瓔珞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可以知道這些裙襕上的圓形、圓圈和橢圓形的裝飾點,是從瓔珞中的各種寶珠演化而來,瓔珞紋上的各種寶珠,在這些裙襕紋樣中已完全脫離了瓔珞紋的結(jié)構形態(tài)及排列方式,與佛八寶紋、鈴鐸紋、羽葆紋、古錢、銀錠、如意云頭、雙角等雜寶紋以對稱、重復的二方連續(xù)的形式重新組合,構成明代特有的裙襕紋樣。既非瓔珞紋,(因為已完全沒有了瓔珞的結(jié)構形態(tài))也非佛八寶紋。(不是完整的八種佛教法器的組合,而只有其中幾件)與裝飾青花瓷上的瓔珞紋一樣,淡化了宗教意識,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世俗與唯美的傾向。瓔珞中的各種寶珠在這些裙襕紋中演變成了隨意排列的圓形、圓圈和橢圓形純裝飾性的、抽象的符號,與佛八寶紋、羽葆、鈴鐸等紋樣組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一種獨特、神秘的美感。

圖5和圖8中的左右旋形,在與寶幢、寶瓶、法輪的組合中,應與佛教有關,分別代表左右旋螺,是左右旋螺符號化的抽象圖形。在佛教中,左旋螺象征業(yè)力,右旋螺象征佛門至寶——法螺,也稱寶螺,是佛教“八寶”之一。意為妙音和法音,也代表佛音吉祥。

四、結(jié)論

在世俗與唯美的思想觀念的引導下,把古錢、銀錠、梅花等世俗性的元素融入佛教紋樣中,或把佛教紋樣融入世俗性的紋樣中,佛教紋樣的含義在這些紋樣中已經(jīng)變異,宗教意義漸逝,僅有世俗意義上的吉祥含義及唯美裝飾。如圖7中的法輪只有六條輪輻,而佛教中的法輪應有八條輪輻,分別代表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顯然紋樣設計者忽略或已經(jīng)不知道法輪的含義了。所以,這些裙襕上的紋樣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教紋樣了。但這些裙襕紋樣把佛教中的佛八寶紋、瓔珞紋與本土的羽葆、梅花及古錢、銀錠、方勝、雙角、如意等雜寶紋融合在一起,進行新的設計組合,造型與形式變化多樣,有一種獨特的神秘之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具有明代藝術特色的、重要的紡織品紋樣之一。各種紋樣的相互滲透、融合與重組是這些紋樣的突出特征,這也是明代紋樣藝術的特征,滲透、融合與重組的結(jié)果使新紋樣不斷產(chǎn)生,并衍生出新的含義。正如貢布里希所說:“文化背景的變化會引起人們對紋樣的意義作出不同的解釋,這種不同的解釋反過來又會作用于紋樣,使紋樣發(fā)生進一步變化?!盵21]這些裙襕上的紋樣正是由于明代中晚期政治、經(jīng)濟及社會文化背景的改變,商品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消費文化、追逐時尚興起,思想觀念逐步開放,文化心態(tài)、社會風尚、世俗風氣發(fā)生巨大變化,從而淡化了宗教意識,出現(xiàn)明顯的世俗與唯美傾向。也從一個側(cè)面體現(xiàn)出中國文化大融合的特點,融合的結(jié)果,是外來文化總是被我們的文化吸收、消化成一種新形態(tài)。

對常州明代王洛家族墓出土的裙襕紋樣的研究與摹繪,不僅弄清楚了這些紋樣的來龍去脈、內(nèi)涵和寓意,也豐富了祖國的吉祥紋樣圖庫。

注釋:

①武進市博物館:《武進明代王洛家族墓》《東南文化》1999(2):第30頁,第34頁。文章對出土的幾件衣裙裙襕紋中的圖形(圖12)稱“幡狀紋”,但沒有說明理由。

②高春明:《錦繡文章——中國傳統(tǒng)織繡紋樣》,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第428頁。

③陳梓生:《略談劉華墓出土的孔雀藍釉瓶》,《福建文博》,2013年第3期:第56頁。

④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第297頁。

⑤鄭玄 注,賈公彥 疏:《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8頁。

⑥陳戍國:《尚書校注》,岳麓書社,2004年,第36頁。

⑦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1123頁。

⑧陳曉芬、徐儒宗譯注:《論語》,中華書局,2011年,第37頁。

⑨賴永海主編,王彬譯注:《法華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第272頁。

⑩任繼愈主編:《佛教大詞典》,鳳凰出版社,2002年,第1321頁。

[11]鄭玄 注,孔穎達 疏:《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670頁。

[12]同[11],第1670頁。

[13]同[11],第1775頁。

[14][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版,第61頁。

[15]班固:《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3214-3215頁。

[16]房玄齡: 《晉書》,中華書局,1999年,第1860頁。

[17]孫機:《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6頁。

[18]薛宗明:《中國音樂史·樂器篇(上)》,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07頁。

[19]白化文:《漢化佛教法器與服飾》,中華書局,2015年,第200頁。

[20]賴永海主編,王彬譯注:《法華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第488、489頁。

[21](英)貢布里希著,楊思梁、徐一維譯:《秩序感——裝飾藝術心理學研究》,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87年,第386頁。

猜你喜歡
瓔珞紋樣佛教
離婚吧,霍先生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離婚吧,霍先生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
瓷上蓮 歷代瓷器上的蓮花紋樣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瓔珞:聚八方珍寶,飾流光仙裳
藏族傳統(tǒng)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一串紅瓔珞